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运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双赢效果。在用分等成果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中等级折算的标准样地法后以南阳市为例,从农用地等指数、定级指数、作物产量等方面入手,用产量指数法分析论证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耕地级别占补当量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原理,构建了耕地占补当量影响因素修正体系及修正系数表,给出具体应用方法,为耕地的占用与补充之间换算关系提供参考,在转化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运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双赢效果。在用分等成果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中等级折算的标准样地法后以南阳市为例,从农用地等指数、定级指数、作物产量等方面入手,用产量指数法分析论证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耕地级别占补当量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原理,构建了耕地占补当量影响因素修正体系及修正系数表,给出具体应用方法,为耕地的占用与补充之间换算关系提供参考,在转化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由于耕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省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是其发展的趋势.以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依托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以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区域内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探讨农用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构建占补平衡换算体系.通过选取3246个地价样点,建立农用地定级指数与相应基准地价的数学模型,从而求出每个评价单元的基准地价,求得占补平衡的换算系数,由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体系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防止耕地占补平衡的表面化和短期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7.
凌源市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凌源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到凌源市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系数,为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经纬坐标网格法建立标准样地体系的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样地体系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农用地质量监测与分等成果动态更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的划分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结合佛山市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数据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标准样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坐标网格建立标准样地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现行方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理统计法、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成果和耕地占补折算的中间成果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建立相关模型从而得到农用地等别与标示标准粮之间的关系;以粮食总量动态平衡为原则,求算出耕地整理系数,并通过公式最终求算出占用耕地的审批指标。耕地整理系数的求算,使提高的耕地质量有了量化依据;将耕地整理系数应用于占用耕地审批调动了耕地整理的积极性,提高了耕地质量,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但大部分地区在补充耕地时,仍然只强调其数量而忽视质量,为确保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补充耕地质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开展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中的应用研究。该文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以大理至丽江铁路的占补平衡项目为例,采用回归分析、面积加权平均等方法,获得了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折算系数,构建了利用等指数折算系数的标准应用模型,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进行折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标准粮产量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利用等的折算系数符合补充耕地项目的实际情况,满足了云南省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情况下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实现全省内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平衡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国现行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有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和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因两种耕地质量评价实施部门的不同,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过程的开展和评价成果的应用都不尽统一,进而造成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在国家土地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上互不链接。[方法]为了探寻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将辽宁省法库县作为研究区域,以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耕地质量评价的已有数据和图件成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和GIS叠加分析法探寻两者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在同宗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表达的不一致以及优劣耕地位置分布上的重合度低。[结论]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等""级"差异的原因:农用地分等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确定评价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数据来源上均不统一、不同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管制相适应的耕地权利人市场化补偿机制,为耕地保护法建立公平、长效耕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耕地保护责任承担出现了错位,并且随着耕地用途管制的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明显不足。立法上应当建立以耕地发展权为基础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发展权是耕地非农建设和非粮种植的权利,属新型用益物权,由耕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享有。应建立耕地发展权银行,推动耕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受让人不仅要支付新增指标(限额)交易的费用,还应支付以所在地区指标(限额)交易价格为标准的费用,用以补偿既有耕地权利人。研究结论: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严格用途管制,是对耕地权利人耕地发展权的限制,应以耕地发展权转移建立与耕地用途严格管制相适应的耕地补偿制度,以保障地区公平发展,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应用于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和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划定的方法,并在阐述确定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耕地限制类型与中低产田改造类型进行对应,制定了"最大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第二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最小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的耕地等别限制因素组合命名规则,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按此规则命名表达,在划定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的同时,方便把握耕地质量改造方向和时序安排。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的划定方法是,提取监测成果中高等别耕地、等别提升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重合的部分提取出来,删去其与规划为非农用地重叠部分,将其集中连片的部分,其与土地整治规划区一起划为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划定的方法是,提取监测成果中低等别耕地和等别降低耕地,删去其与规划中非农地重叠部分,然后根据耕地等别限制因素改造的难易程度,将其中含有较易和中等改造难度的限制因素类型的耕地列为质量重点提升耕地,将其集中连片的部分与土地整治规划区一起划定为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  相似文献   

14.
“迁村腾地”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河南省汝州市温庄村的实际,总结了该村迁村腾地的主要做法及其经验,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入世对广东省耕地保护的影响,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耕地保护压力加大,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呼唤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自身存在限制因素是阻碍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确定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依托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项目,以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结合2010年农用地分等补充完善成果和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确定了影响耕地质量的9种限制型:排水限制、质地限制、水分限制、障碍层次限制、污染限制、酸碱度限制、有机质限制、灌溉限制以及剖面构型限制。应用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以全局可比的无量纲形式反映出限制型的制约程度和自然等别提升潜力,从而计算出耕地质量限制型谱序,对确定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安县存在12种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组合类型,其中2~5等地以酸碱度限制、酸碱度-水分限制和水分限制为主,6~7等地以酸碱度限制、灌溉限制和排水限制为主。依据确定的耕地自然等质量主导限制型,可以针对不同等别的耕地采取对应的质量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搞好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是促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参评因素选择、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信息获取、综合评价指标值计算和适宜等划分;形成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我国西南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有限,其后备资源和耕地整理潜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整理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文章提出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该赋权法不仅兼顾FAHP-Entropy赋权法和改进AHP-Entropy赋权法的优点,而且其兼容度大于FAHP-Entropy等赋权法的兼容度,证明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的稳健性、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以西南丘陵地区盐亭县为例,建立针对丘区耕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综合评价法研究盐亭县各乡镇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结果]采用ArcGIS软件对耕地潜力综合指数进行插值分级,得出盐亭行政区域内耕地潜力等级分布情况;同时,以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为依据采用Matlab软件构建耕地潜力三维DEM模型,并基于三维DEM模型在4个主方向进行剖分分析,探讨耕地潜力在剖分方向与地域之间的微观特性。[结论]在ArcGIS综合指数插值分级、耕地潜力三维DEM模型剖分等基础上,将盐亭县耕地划分为4个耕地整理潜力开发区。该研究将为盐亭县等西南丘陵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整理开发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