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Graf法髋关节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在6月龄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 357例6月龄内临床疑似DDH的患儿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通过观察双侧髋关节形态?发育及头臼匹配关系,测量髋关节α和β角度,并进行Graf分型诊断?结果按月龄分组(每1个月为一组)统计α和β角度值并进行分析?DDH阳性患儿经临床干预治疗后超声随访复查,4月龄以上且已出现骨化中心的患儿同时行X线检查?结果:1 357例受检婴幼儿,共计2 714个髋关节,超声检查发现正常髋关节2 584个(Ⅰ型,占95.21%),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者130个(Ⅱa~Ⅳ型,占4.79%)?其中45个发育欠成熟的髋关节(Ⅱa型)接受了超声复查的随访,41个恢复正常,4个发展为Ⅱb型;对后者与首次检查为异常(Ⅱb~Ⅳ型)的髋关节(共计89个),使用Pavlik吊带治疗,78个先后达到稳定复位;8个脱位髋经吊带治疗失败后,后期行X线确诊,手术开放复位加石膏固定;3个髋关节失访?结论:Graf法髋关节高频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在婴幼儿DDH的早期确诊和治疗随访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x线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应用X线诊断的5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回顾性分析其X线检查图像,提出精准诊断的要点。结果:本组5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治疗前的x线片中,8例为脱位前期,25例为半脱位期,17例为全脱位期;在髋关节复位后,39例患儿髋关节相应的部位功能均恢复正常,另有7例出现一侧复位不良或复发,3例股骨头出现一定程度的坏死情况,1例实施髂骨截骨手术。结论:及早诊断和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具有重大意义,为提高诊断正确率,应当注意根据该病的典型x线表现,应用科学有效的测量方法,注意区分麻痹性髋关节脱位,复查时观察复位情况及图像清晰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小婴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超声波的检测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脱位治疗的16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把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波进行监测的组别定义为治疗组,把在治疗过程中采用X射线进行检测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对两组方法检测婴儿髋关节复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Ⅰ型髋关节复位满意率和成功复位率为85.0%和75.0%;Ⅱ型为73.7%和68.4%;Ⅲ型为64.3%和57.1%;Ⅳ型为71.4%和42.8%。治疗组髋关节复位满意率和成功复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小婴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超声波检测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红花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双侧内收长肌切断、患侧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自制可调节支具固定治疗的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9髋)术后给予西红花炖瘦肉服用;对照组30例(38髋)术后不给予西红花炖瘦肉服用。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alter评定标准,治疗组仅1例(1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生率为:2.56%;而对照组出现4例(4髋),其发生率为:10.53%。髋关节功能参照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30例39个髋中,优19髋,良18髋,可1髋,差1髋,优良率为94.87%;对照组30例38个髋中,优18髋,良15髋,可2髋,差3髋,优良率为86.84%,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红花防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确切,但近期随访对患儿的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没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4髋)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均采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随访1.6~5.2年,平均3.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7分,初期优良率达到90%以上。2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例术后3周脱位,经闭合复位成功,1例术后1周脱位再次手术复位成功。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周围骨质向内长入。结论:Zweymüller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假体稳定性好,适用于多种髋关节疾患。  相似文献   

6.
金卫东  朱嬉  牛宁奎  詹学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52-1153,F0003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平均年龄3.5岁的38例(52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改良Salter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功能训练1个月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按照Mckay临床评价标准评价,其中优47髋,良4髋,中1髋,差0髋。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34例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前或后脱位者急诊行髋关节复位,25例复位成功者5-7天后行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例复位不良者即刻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例中心性脱位者先行骨牵引,1周后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性10天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31例获得随访,优23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9%。结论 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应尽早诊断,必要时行CT检查。治疗上,应尽快行髋关节复位,对骨块复位不良者应尽早开放复位内固定。其预后与骨折类型、部位、治疗时机、骨折复位是否良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唐永洪(铜梁县中医院)报道:患儿,女,3岁。在其母怀抱中,其母不慎向前跌倒,患儿被其母压住,哭闹不止。左髋关节不能活动,来院急诊。检查:左下肢呈屈髋、屈膝、内收、内旋畸形,左髋关节弹性固定,X线片示:左股骨头向后上方移位,沈通氏线改变。诊断:左髋关节后脱位。在基础麻醉下,患儿仰卧于手术台上,由助手固定双侧髋前上棘,术者用提拉手法复位成功,左下肢经皮肤牵引3周后逐渐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5月  相似文献   

9.
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的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24例32髋。头坏死修复后选择Staheli髋臼延伸术7髋、Salter骨盆截骨术3髋、Pemberton髋臼成形术1髋。结果:32个髋中11个半脱位的髋获得中心性复位。11个手术的髋关节中,临床效果优者7髋、良者4髋;X线片示优者4髋、良者5髋、中者2髋。10个未复位的髋关节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时机应选在头坏死修复后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石膏外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3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99髋)手法复位后选择性地用“人字位”、蛙式位石膏作初始固定,然后采用分期石膏固定共9—11个月,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X线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3例患儿经治疗1年后,Mckay临床评分优者69髋,良者25髋,尚可者3髋,差者2髋,优良者率94.9%;SeverinX线评分优者58髋,良者34髋,尚可者2髋,差者5髋,优良率为92.9%。结论2种初始固定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不同固定方法各有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分析,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法,为髋关节术后脱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组所进行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5例患者,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患者平均年龄57.2岁,其中男187髋女108髋.因股骨头坏死手术179髋,股骨颈骨折91髋,翻修术15髋,骨性关节炎7髋,病理骨折2髋.术后有13例发生关节脱位,并给予复位治疗.本文对脱位病例进行了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切口、安装角度、术后不良活动等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住院20.5天,术后随访1-3年.有13例发生脱位,所有脱位患者均为术后不良活动导致,都属于后上方脱位,在患侧臀部可触到脱位的股骨粗隆部.脱位后分别采用床头手法复位﹑麻醉下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床头手法复位13例,成功8例,失败5例.2例麻醉下复位成功,3例切开复位成功.所有复位患者无2次脱位发生.结论:随着人工髋关节技术的发展,术后不良活动逐渐成为目前脱位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能有效地防止早期脱位的发生.不良活动的脱位复位后,不用限制肢体的正常活动锻炼.脱位患者无2次脱位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本文总结分析71例(72髋)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经过,目的是要确定有无放射学及手术方面的指征可预示反复脱位的发生,以及是否有急需手术处理的引起脱位的原因.本组71例中,女性43例(60%);男性28例,平均年龄61岁(25~81岁),平均体重163磅(103~351磅).37个髋关节脱位发生于首次全髋置换术后;35个髋脱位发生在翻修术后.首次全髋术后脱位者中有13例髋关节以前有髋关节手术史,因此,全部病例中共有48例(67%)有髋关节手术史.23%的髋脱位发生在术后1月;54%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23%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脱位的原因有:(1)与位置有关的(X线检查无异常);(2)股骨或髋臼部件安放位置错误;(3)软组织不平衡(由于髋关节长度及位置的变化所造成);(4)同时存在假体位置不良及软组织不平衡.与引起脱位的原因相对应,脱位的治疗亦分为:Ⅰ类:经闭合复位治疗成功的脱位;Ⅱ类:经再次手术解决的脱位;Ⅲ类:经再次手术后又脱位但经闭合复位成功解决的脱位;Ⅳ类:需多次手术解决的脱位.我们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任何脱位都可能通过闭合复位得以解决,因此,闭合手法复位是治疗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麻醉下闭合复位后检查髋关节仍不稳定,为避免多次治疗应立刻手术.髋关节如有软组织不平衡及外展肌无力等情况,无论其假体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其需要多次手术治疗的风险很大.故这些髋关节适合于使用限制性的髋臼置换在术中达到机械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先天畸形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复位固定,大部分患儿能获得一个健康而有功能的关节,如果经手法复位失败或经复位后仍不稳定,年龄>5岁的患儿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其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髋关节僵硬和股骨头无菌坏死.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我们在对先天性髋脱位、髋部生物力学改变探讨的基础上设计了“髂骨截骨日盖成形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26例,经1年—5年随访观察,优良率80.6%,有效的预防了术后髋关节僵硬、股骨头无菌坏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4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按Pipkin创伤病理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6例。结果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至7年,平均3.4年;优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0%。认为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在诊断上须重视理学检查并结合平片和X—CT检查;在治疗上争取早期复位髋关节脱位,根据Pipkin创伤病理分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超声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应用超声波对经过临床和X线检查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25例,28髋进行检查,并选用正常髋28侧作对照。结果:病理组的α角和股骨头覆盖率显著减小,β角和髋臼指数显著增大。同时超声能显示出X线片不能显示的结构如软骨、股骨头圆韧带和髋臼内其他软组织的情况。提示: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是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重复应用作动态观察,诊断率高,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和治疗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孙恺 《吉林医学》2022,(1):125-127
目的:探索正常婴儿微屈髋、半屈髋与屈髋三种不同屈髋体位下采用Graf法进行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的测量指标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进行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月龄0~3个月的130例正常婴儿.所有婴儿均进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波检查,并分别记录微屈髋、半屈髋和屈髋三种不同屈髋体位下的α角、β角,比较不同月龄儿不同屈髋体位下的α角与β...  相似文献   

17.
雷×× ,男 ,35岁 ,因车祸致右髋关节部剧痛 ,活动障碍 1 0小时入院。体检 :右髋膝屈曲 ,内收内旋畸形 ,臀后隆起可触及股骨头 ,髋关节呈弹性固定。小腿外侧及足皮肤感觉迟顿 ,痛觉消失 ,且有垂足及垂趾。 X线片示 :右髋关节后脱位。诊断 :右髋关节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伤后 36小时在硬外麻下予手法复位 ,术后摄片复查示右髋关节已复位。用沙袋挤在患肢两侧 ,维持右下肢轻度外展 ,伸直及中立位。在固定期间 ,作患肢肌肉锻炼 ,2周后同时练习关节活动 ,3周后解除固定 ,4周后下地行走。期间用神经营养药 ,中药及针灸治疗 ,5周后治愈出院 ,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一次性矫治复位方法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998年4月-2006年3月收治的17例19个患髋患儿应用一次性改良矫治法的临床资料。根据本组患儿特点,进行髋臼清理,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手术复位,石膏“人”型固定,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远期随访。结果:通过临床及X线评价,优10髋,良6髋,差3髋,失败0。结论:可以进行一次性矫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王风梅  赵虹  李琳  梁香丽 《中外医疗》2012,31(14):75-76
目的超声波结合临床检查在儿童保健门诊早期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可行性探讨。方法对2404例0~6个月小儿进行髋关节临床检查,阳性者进行超声波检查,采用奥地利骨科教授Reinhard Graf创立的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对诊断Ⅱa,Ⅱb,Ⅱc型患儿给予手法纠正,髋关节外展操训练,定期超声复查。结果 2404例受检婴儿中临床检查阳性体征416例(17.30%),其中女婴264例,占63.46%,男婴152例,占36.54%。超声波检查阳性162例,占全体受检者6.73%,其中女性109例,占67.28%,男性53例,占32.72%,左侧多见。诊断DDH39例,发病率1.62%。2~4周后超声波复查大部分Ⅱa型及部分Ⅱb,Ⅱc型恢复正常。结论在临床检查阳性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检查是早期筛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主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利用X线进行动态观察。方法 无需麻醉,复位固定,应用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固定在蛙氏或超蛙式位。每月拍片复查,观察复位后头臼的关系以及以后头臼的发育情况,根据头臼的位置及发育状况随时调整患肢及支架的位置。结果 应用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治疗98例患儿103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具有轻便灵活、方便、快捷、易观察拍片清晰,无需麻醉,治疗成功率高、便于护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