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3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较高的检出率,达90.6%;小胃癌多为粘膜内癌;低分化型早期胃癌较高分化型有强的侵袭性,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100%。结论:既往有胃病史者是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是发现并诊断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病灶大小对于判断浸润深度有帮助;早期胃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临床病理,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3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早期胃癌37例占同期360例胃癌手术的10.3%。病灶位于胃窦25例(67.6%),胃体5例(13.5%),胃角5例(13.5%),贲门2例(5.4%)。病灶42cm的21例(56.8%),病灶在2~4cm的10例(27.0%),病灶≥4cm的6例(16.2%)。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中,Ⅱ型24例(64.9%),Ⅲ型7例(18.9%),Ⅰ型6例(16.2%)。黏膜内癌21例(3例原位癌),黏膜下层癌16例。手术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24.3%),其中黏膜下层癌转移率43.8%(7/16),而黏膜层9.5%(2/21)。37例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33例(89.2%)。结论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美蓝染色剂,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在黏膜染色的指引下,对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治疗术。结果 对胃癌可疑患者112例行美蓝染色,99例(85.87%)病灶区域染色不均匀或出现重染色区域,取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胃癌27例。术后随访2年,1例于第3年复发,17例未见复发;6例经内镜下结扎治疗术后再度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未发现肿瘤细胞,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下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尽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我国近30年来胃癌病死率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升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90%以上,微小胃癌则几乎达到100%,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胃癌,对于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间,经胃镜活检,手术及病理确诊早期胃癌26例,现对结果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附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癌疗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病期的早晚,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其临床检出率在我国不到10%。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我院从1991~2001年收治的584例胃癌病人中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7例早期胃癌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1—1998年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65例。结果 诊断主要依据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7%及100%。治疗均行胃癌根治术,11例淋巴结转移(占16.9%)。60例得到随访,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全组无1例局部复发,其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3%及92.3%。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世界上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我国处于胃癌高发区,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我国多数患者发现时即为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20%~25%。近年来,国外多中心随机研究证实,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进行新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及提高R0级切除率等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该院36例经过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结果 胃窦和胃角病变占72%;60岁以上组占到了77.8%,以70 ~ 79岁年龄组最多;早期胃癌HP感染率为63.8%;淋巴结转移发生在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结论 内镜对发现并治疗早期胃癌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群HP感染率似乎较以前降低,可以说明患者早期胃癌年龄推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规范化治疗是改善胃癌患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并且手术方式逐渐从传统开腹根治术向内镜切除和腹腔镜手术过渡。本课题组通过多年系列研究,联合国内外最新发现对早期胃癌临床生物学特征、分期系统评估和综合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指导早期胃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广大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危害甚大。早期胃癌切除后进行化疗有一定疗效,而许多患者被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中发现已属晚期,侵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晚期胃癌患者难以承受化学治疗或不愿接受化学治疗。当然,晚期胃癌不仅是不能手术或姑息切除改道探查的患者及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也包括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近年来中药治疗晚期癌症已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界人士认可。晚期胃癌也是如此,笔者运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部分早期胃癌行局部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本文通过对我院外科部分早期胃癌行局部切除或根治术的回顾分析 ,旨在阐明局部切除手术在部分早期胃癌病例中的优越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85~ 1 995年我院共收治早期胃癌 1 2 3例 ,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早期胃癌病例 84例 :①病变 <3cm ;②组织分化好。这 84例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局部切除 ,另一组行根治术。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所有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活组织检查。组织类型如下 :高分化腺癌 50例 ,鳞腺癌 1 5例 ,高分化鳞癌 1 9例。1 2 治疗方法 行局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计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中的应用,分析该方法的优势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规胃镜活检未能确诊的8例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行EMR送活检。12例早期胃癌,8例行EMIL治疗,4例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及随访调查。结果 8例行EMR病人,诊断出早期胃癌3例,浸润型胃癌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瘤2例,克罗恩病1例。8例行EMIL治疗的早期胃癌,随访6年1例,4年1例,1~3年5例,病人无肿瘤复发均存活,1例3个月后复查胃镜随访发现有另一病灶而行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病人,随访存活5年2例,存活1年1例,1例病人死亡。结论 常规胃镜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病人,经EMR可以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在早期胃癌阶段对病人实施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EMR活疗不失为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痛苦小、经济的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早期胃癌,均行ESD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记录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例失访,22例病情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组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病情未复发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较好,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EGC)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是指肿瘤仅侵犯胃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考虑肿瘤大小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随着诊断方式和检查技术的提高,EGC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在日本甚至达到所有胃癌的50%以上。目前,治疗EGC的主要方式仍是外科开放性手术,但随着对EGC中肿瘤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深入认识,微创手术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27例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电子内镜检查活检发现胃癌,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确诊早期胃癌27例,分别观察肿瘤的好发部位、肉眼分型、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指标。结果:电子胃镜检查活检证实早期胃癌的阳性率93.1%,好发部位以胃窦居多占74%,溃疡型多见;组织学分类以管状型腺癌为主,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相伴随;全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59.3%。结论: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伴随疾病、淋巴结转移的数据是早期胃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EGC)指不论病变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胃癌,其5a生存率达90%左右,而晚期胃癌在20%以下。发现和诊断EGC是胃镜检查的主要目的,我院2002—01/2004—12经手术治疗的胃癌704例,其中EGC55例,检出率7.81%,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将55例EGC的内镜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的特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按照Letournel分型标准判断,我院1998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31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对其手术治疗情况和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分析,并初评其治疗效果。结果 31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6个月,采用Mam评分法,优18例(58%),良9例(29%),一般4例(13%)。结论 复合型髋臼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通过一系列术前和术后整体护理,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而胃癌患病率位居我国常见肿瘤之首。由于早期胃癌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即使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有6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况且,单纯手术的治愈率仅达20%-40%,对于中晚期不能手术的胃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I必化疗为主,但常规的化疗毒副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美兰色素内镜与早期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告了对胃镜检查中发现胃内异常改变后用0.25%美兰直接喷洒后活检,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库的结果。作者用美兰色素内镜技术在1994-1996年间早期胃癌检出率为45/9261(0.49%),而1991-1993年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9/9752(0.30%)。内镜下直接喷洒美兰,简便易行,对提高活检阳性率,识别早期胃癌有帮助,在临床工作中实用性强,比口服法易于被病人接受,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7例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病人总数的6.8%。男女之比为24:1。平均年龄49.1岁,以50~59岁最多。早期检出率比国内外所报告的均低,认为主要原因是对异型性显著的肠上皮化生、腺上皮异型增生与高分化型即肠型早期胃癌在鉴别上有困难,并对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