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 对6起重大车祸伤员164例,采用快速反应、快速初诊及快速转运的快速检诊程序,结果 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率95.1%.提示在重大车祸伤救治中采用快速检诊程序能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并应用于批量伤员的救护,以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方法 构建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通过自愿报名、科室推荐、护理部筛选的方式选拔护理人员,并进行灾害救护技能培训,将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人员分组及明确各自的职责,遇灾难事件及批量伤员时由护理部根据任务需要统一调配,参与救援护理.结果 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成立后,批量伤员从来院到接受治疗、特殊检查、转手术室的时间显著缩短,病死率显著下降;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建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构建灾难护理人力资源库,能够提高批量伤员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并应用于批量伤员的救护,以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方法构建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通过自愿报名、科室推荐、护理部筛选的方式选拔护理人员,并进行灾害救护技能培训,将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人员分组及明确各自的职责,遇灾难事件及批量伤员时由护理部根据任务需要统一调配,参与救援护理。结果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成立后,批量伤员从来院到接受治疗、特殊检查、转手术室的时间显著缩短,病死率显著下降;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建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构建灾难护理人力资源库,能够提高批量伤员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快速检诊程序在重大车祸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6起重大车祸伤员164例,采用快速反应、快速初诊及快速转运的快速检诊程序,结果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率95.1%。提示在重大车祸伤救治中采用快速检诊程序能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城郊结合部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事故伤员应急救援管理模式。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4年6月在桂林郊区设立“交通事故急救点”三年来,在医疗点的设置、人员配备方面和救治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医疗队的设立,提高了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伤员等待救治时间平均为8min,伤员死亡率为7.9%(64/809例)。与此同时,医疗队本身的野战救护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在交通事故频发的城郊结合部设立医疗急救点,是提高交通伤救治能力,减少事故伤员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在九寨沟地震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采取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畅通创伤救治一体化流程、加强重点环节监控等措施。结果共救治伤员39例,其中住院19例,均治愈出院。地震伤员急诊科停留时间显著短于芦山地震伤员(均P0.05)。结论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可保障灾难救援快速、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地震致骨折的伤情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宇  孙涛  王鹏建  向建华  张茂昌  李永 《中国骨伤》2008,21(10):742-743
目的:分析地震致骨折伤员的伤情,总结救治经验,探讨战时前线医疗救治模式.方法:在对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害的骨折伤员现场救治中,采集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伤情,观察手术伤员的临床疗效.验证军地医疗机构联合救治模式的合理性.结果:①收治住院骨折伤员236例,四肢骨折占81.3%,多发骨折占11.4%,开放性骨折占10.6%.②手术伤员55例,术后功能明显改善者达65.5%,无术后感染及截肢病例.③辅以心理疏导,患者均能配合临床治疗,术后短期内功能恢复程度与平时骨折伤员无明显差异.结论:①本次地震危害大,伤员量大、病情较重,以四肢骨折为主,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全身情况.②医疗队与当地医院合作,进行联合救治,应该视为一种全新的卫勤实践与理念,具有一定优越性.③心理疏导为伤员术后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创伤评分在地震伤员伤情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平 《护理学杂志》2008,23(18):12-13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在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进行伤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创伤评分对大批量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分类安置,开展救治.结果 对地震伤员采用创伤评分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估,保证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护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伤情变化的再评估的工具.结论 创伤评分对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优化了救治流程,为有效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和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造成9万多人住院治疗.华西医院共治疗地震伤员2725名(截至7月15日).华西医院骨科通过科内检诊分类与分类救治共治疗地震骨科伤员1410名.地震伤是一种突发灾难,医护人员面对大量成批伤员时需要采取高效、快速的救治措施,但在这种严重灾难时实施救治有很大难度.我  相似文献   

10.
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大型伤害事件会导致批量伤亡患者的出现。联合国对批量伤亡的定义是:一个突发情况需处理大量伤员,导致医源不足,因此患病和死亡的可能性将上升。科学的急救方法及合理的转运方式可以降低伤亡率,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现结合我院收治的两批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情况,总结批量烧伤患者现场急救与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地震后,伤员救治环境与场所与平时有很大差异,余震不断、停水、停电、人员复杂、卫生条件差是其主要特点.野战手术车拥有齐全的抢救、治疗及检验等各种必要的设备,这对伤情的判断与救治都非常有利.地震伤员以骨科伤员为主,占70%,至震后4-5d,伤者往往伴有极度营养不良、心理恐惧、电解质紊乱,伤口创面严重污染,气性坏疽的发生率较高,还有许多患者出现挤压综合征,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在伤员救治方面,在认真排查与分析伤情后,进行生命支持和对症治疗;针对严重毁损、感染无法控制的肢体紧急进行截肢处理;而对部分肢体虽已感染,但肢体远端尚存有一定功能和血运的伤员,可以进一步治疗,保留肢体;对于地震伤员的救治,外固定架固定术是一项非常便利有效的方法,早期救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高兴莲  王静 《护理学杂志》2008,23(18):24-25
对2814例地震伤员实施紧急手术救治,术前手术护士合理分工协作、精心组织,器械合理调配,对伤员分类救治,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正确处理伤口并固定患肢,做好心理护理是保障手术救治成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低血容量性及脓毒性休克是创伤及危重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休克患者的救治手段主要包括液体复苏及外科手术控制出血。但是,在战争或突发事故及灾害(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现场,短时间内常出现批量伤员,而且现场环境恶劣、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常规抗休克手段往往难以及时实施,这将使伤员的致死、致残率大大升高。  相似文献   

14.
胥少汀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4):1845-184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力较大、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的地震灾害,其中尤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震级最高、烈度最大、损失最严重.1966年3月和1976年7月,我先后参加了邢台地震和唐山地震的医疗救治工作;1950年和1979年,我分别参加了抗美援朝伤员救治工作和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结.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先后派出三支医疗队,奔赴四川灾区救治伤员.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和了解到的汶川地震伤员救治情况,对地震伤救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28日汶川地震后收治的15名60岁以上老年伤员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和结果,并总结经验.结果 除1例87岁高龄伤员人院后4d因误吸死亡外,其余14名伤员获得成功救治,未发生伤情加重或死亡,且心理状况良好,均表现出对伤痛康复充满信心,现在生命体征平稳,身体状况及伤情较转入前明显改善.结论 地震伤后老年伤员的伤情复杂,常伴有严重的复合伤及内科并发症.多科室通力协作,全面、系统评估老年伤员全身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的心理干预和人文护理,是降低老年伤员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救和空运批量重度烧伤患者的应急保障管理经验,为各种突发灾害时组织伤病员的急救和空运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组织急救和空运严重烧伤的35名患者的管理经验.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飞抵医院,经过1月余的救治,了全部患者"零死亡"的目标.结论:重度烧伤患者的早期处理和快速转运到有条件的大型医院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有效的急救和空运组织流程有利于患者救治;建立全国性伤病员空运组织管理机构、批量伤病员紧急空运机舱内部改装预案和早期医护人员常规心理测评及干预机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评分在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进行伤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创伤评分对大批量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分类安置,开展救治。结果对地震伤员采用创伤评分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估,保证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护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伤情变化的再评估的工具。结论创伤评分对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优化了救治流程,为有效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现场救治的麻醉学管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汶川县映秀镇现场救治136例伤员的麻醉学管理.依据伤类与伤势,对伤员分别实施呼吸维护、液体复苏、手术麻醉、疼痛治疗等处理.结果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15例(11.0%).液体复苏82例(60.2%),手术麻醉75例(55.1%),镇痛治疗23例(16.9%).全组无死亡病例,未出现麻醉相关的并发症.除轻伤员外,其余伤员全部乘直升机安全后送.结论 地震灾区现场紧急救治足伤员获救的基本保证,科学救治、规范施治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对于麻醉学而占,尤其要强调加强呼吸管理、及时有效的休克复苏、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严密监测调控生命体征和良好的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修正创伤评分(RTS)用于躯干伤救治时的效能,针对效能不足之处进行改良,以提高RTS用于躯干伤救治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躯干伤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1例、女47例,年龄1~75 (33.7±14.1)岁.计算伤员的RTS,新增伤员入急诊时的血红蛋白(Hb)浓度以衡量失血程度,分析RTS与救治过程和结局的相关性,比较RTS评分正常组与评分异常组两组伤员在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方面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提示的对救治结局有影响的变量进一步做多因素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改良的RTS. 结果 RTS与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各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TS与受伤到手术时间(r=0.249,P<0.001)、胸腹腔出血(r=-0.255,P<0.001)、扩容总量(r=-0.244,P<0.001)和住ICU时间(r=-0.202,P=0.001)有关,不同RTS伤员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RTS评分效能不足主要表现在RTS评分正常组中仍发生伤员死亡(5.1%).单因素分析显示:RTS和急诊时Hb均与救治结局有关,将上述两变量带人回归拟合模型后得到了计算改良RTS评分的新公式:Logit(P死亡)=6.450-0.769×RTS-0.029×急诊Hb. 结论 改良RTS用于评估躯干伤时针对性更强,同时保持了简易、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广西前线腹部火器伤的发生率为2.3~3.3%.这些伤员绝大多数都在一线医院进行了初期外科处理,挽救了生命,减少了伤残率.但其中少数伤员还是在二线医院救治中发生了较重的腹腔感染而死亡.为了解腹部火器伤伤员发生感染的原因,总结救治中的经验教训,我们对二线医院腹部火器伤6例死亡者进行了尸体解剖,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