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宁鎮山脈西段地区中生界侏罗系象山羣的构造和浙西加里东地槽海西构造的分析,論述地貭构造形成和发展的二种相对形式——继承和上迭,进一步証实上述二区爭論已久的印支褶縐运动和加里东褶縐运动的存在。同时指出,地槽內继承和上迭构造相对出現,不仅标誌着褶縐运动的存在,而且客观地反映了褶縐运动的空間分布和时間持續的差異性。从而产生了上迭构造和继承构造二种表現形式。作者等认为二者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对地同时并存於地槽褶縐結束的統一发展图案中。  相似文献   

2.
皖南南部构造性质及构造单元的归属的争论,在最近一次全国性编图会议,意见仍未统一。作者在实际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建造分析和比较大地构造的方法研究了本区前寒武纪及早期古生代各时代建造成分,确定了各建造的名称、性质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划分出几个不同性质的建造序列;描述了不同时代地层和不同空间的构造形态,划分了构造层及构造形态的级别,並分析了构造形态形成的原因;论证了本区加里东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在上述资料基础上,阐明了本区是华南加里东地槽区皖南浙西加里东地槽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並对皖南加里东地槽与其北隣的下扬子台缘沉陷带的界限予以确定,进一步说明了本区在加里东旋迴是冒地槽,具有残余地槽和边缘地槽拗陷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沉积建造、构造类型、结合岩相厚度的分析以及与鄰区地槽在地质构造上的形成和发展,讨论了浙西地区大地构造性质,並把它归属於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浙西、皖南加里东地槽系的内部继承地槽拗陷,在这个地槽内又划分出四个构造——建造带。同时本文也论述了本区褶皱构造的成因,地壳构造形成和发展的两种形式——继承与上迭构造等问题。此外,也涉及到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地槽褶皱作用的问题,在空间上地槽褶皱作用具有从两侧向中间迁移的发展历史,在时间上地槽褶皱作用远远落后於地槽沉积建造的结束,以及在同一地槽内地槽“封闭”具有不同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綜合分析界於华北地台与华南加里东地槽系(区)之間的下揚子地区的沉积建造序列、內部結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特征,提出該区在大地构造单元和性质方面应属於位于地台和地槽系(区)交接地带的一种新的构造型式ˉˉ台缘沉陷带。並将下揚子台缘沉陷带和安加拉——勒拿河台缘沉陷带进行了对此分析,指出二者在发展上的共同性是主要的,但又各具特色。賀兰山六盘山区和大巴山区可能是这样新的构造型式的例子。下揚子台缘沉陷带主要特点有三:(1)它的构造发展长期性,包括震旦紀和古生代的漫长地貭时期,且与相鄰地槽系(区)平行发展,因此可区別於短期发育的边緣拗陷;(2)由於在构造长期发育过程中,隆起和拗陷交替出現,其內部結构頗为复杂;(3)它可作为华北地台的一个第一級构造单元,而与地盾和台坪相並列。但从大地构造性貭言,仍属於一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5.
1.构造条件 测区位于天山-兴安造山系,南蒙古-兴安造山东北部称为罕达气优地槽褶带。东部以黑龙江断裂与松嫩地块相接。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晋宁期硅铝壳形成阶段,早加里东期陆缘增生演化阶段,中晚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弧形成演化阶段,中华力西期大洋衰末阶段,印支过渡构造演化阶段演化及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从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钦州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该区在早古生代隶属华南地槽区,加里东运动后,在华南其它地区已进入地台区情况下,仍然为地槽。东吴运动期间,该地槽封闭,并随即开始了地槽阶段晚期——褶皱带期,为一个残留地槽。印支运动后,又同华南其它地区一起,演化到地洼区阶段,成了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钦州地区是一个超越了地台阶段的地洼。它与其它经由地台阶段的地洼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残留地槽具有继承性特征,仅出现于其负地槽部位;(2)它的出现受控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3)在残余地槽间的活动性稍差,而在地洼阶段早期的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赣中周潭群位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与华南加里东期褶皱带的交汇部位,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对其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从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对其形成与演化提出新的认识。结果显示周潭群中的变基性岩形成于中元古代,而变沉积岩形成于830~820 Ma,并共同经历了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宜将周潭群重新命名为周潭杂岩。新元古代的大洋俯冲作用及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是解释周潭群形成与演化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松树南沟金矿位于红沟-庄浪加里东期陆缘裂谷带的中西段,南与中祁连前武纪隆起带前加里东期大坂-兴隆山陆块毗邻。区域构造背景反映了一个在前寒武纪基底上于晚奥陶世拉张的被动陆缘裂谷环。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确定了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中朝板块北祁连板段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并靠近大坂山深大断裂带。构造(接触带构造、片理化带和断裂构造)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东北部晚石炭世盆山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球化学、碎屑锆石测试资料和大地构造学理论,对石灰沟剖面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性质及构造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石炭世盆地类型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物源区岩石组合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缺少基性物质的加入,也不存在明显的沉积再旋回;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主要由古老基底组成,但包含一定加里东期物质,柴北缘构造带依旧是碎屑物质来源之一;晚石炭世海侵及盆地沉降受北侧宗务隆晚古生代裂陷海槽控制,碎屑物质来源于南侧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呈"南山-北海"的盆山格局,盆地内部充填海相沉积建造;柴北缘古生代造山带剥蚀开始于约430 Ma前,存在时间下限不晚于晚石炭世,早期主要发生岛弧岩浆岩的剥蚀,晚期则主要发生古老基底的剥蚀。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康滇南北带和北西向甘孜地槽褶皱带交接地区。对其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基底杂岩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推覆构造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与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和燕山期的伸展作用相关的。龙门山构造与康滇南北带在印支期前及印支期是同一个基底和构造单元。甘孜地槽褶皱带在喜马拉雅期局部推覆到龙门山构造带和康滇南北带之上。这一发展历史确定了龙门山南段末端现存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
逆冲推覆构造一直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以淮南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地质背景基础上,调查了其构造地质特征,发现罗山段地质构造主体上为叠瓦状逆冲推覆体构造,李郢孜段为八公山和罗山的块断的转折端。依据野外地层和构造调查,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加里东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其中印支期的挤压与燕山期的拉张是其形成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古板块会聚带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集二线两侧,镶黄旗—四子王旗以北地区,即现今北纬42°30′地带,是典型的内蒙古草原与农牧区的分界,地质构造上也是天山—内蒙大兴安岭地槽与塔里木—中朝板块分界,区域构造线及地层走向基本为东西向。前中生代地层和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呈带状分布,界线以南,习惯上称为地台区,界线以北为地槽区。在这条界线上,构造、地层、地貌景观都有明显的分野。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构造和新构造运动从玛纳斯地区南望那些常年积雪的高峯是天山北绿的巨大褶皱山脉,大部由古生代火山凝灰岩、变质岩和石灰岩等所组成,这是具有地槽型沉积条件的沉积区.历经加里东、海西宁造山期,形成许多陡急的褶皱,并有岩浆活动.地质情况反映在地形上是峻拔的高山.  相似文献   

14.
所有资料均证明在西秦岭北坡(甘肃南部)到处分布着上泥盆纪的磨拉石建造(大草滩群)。这种事实说明北秦岭地槽在中泥盆纪后已完全迴返。但在石炭一二迭纪时,在迴返后形成的山前凹陷基础上又发展成为上古生代的残余地槽带,一直到海西末期(部分到印支期)才完全迴返。西秦岭地槽发育的特点是多旋迴的,大致可分为早期的地槽阶段与晚期的残余地槽阶段两部分,在早期地槽阶段形成火山喷发沉积及类複理石建造等,而晚期残余地槽阶段则多形成碳酸盐建造,这种情况在南北秦岭地槽的发育过程中均能见到。所有贷料同样也证明南秦岭加里东地槽和中秦岭海西残余地槽在秦岭东西段是都发育的,而北秦岭海西地槽仅发育在西段(甘肃南部及更西地方),它向东被秦岭地轴封闭了,推测封闭处是深断裂带。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达茂旗乌德缝合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德缝合带位于华北地块和北缘增生带之间,显示早古生代属于典型的沟-弧-盆体系。与碰撞造山作用同时,形成区域性构造混杂带,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表明,造山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的洋壳俯冲和向北的陆壳仰冲,并伴随右旋剪切滑移运动。  相似文献   

16.
陕西淳化口镇─圣人桥地区地层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区域构造与局部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对口镇─圣人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断层系统进行区域追索调研。揭示出该地区的沉积盖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挤压褶皱变形及喜山期的拉张断陷作用。着重论证了该区不整合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燕山期的构造特征、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厘定了作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分界的老龙山─圣人桥冲断带的存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甘肃科技》2011,27(20):59-61
受家硖多金属矿床属陇西系旋卷构造向南东收敛部分与祁吕系弧褶带复合归并处,位于北祁连地槽南带的加里东褶皱带上。矿区的大部分岩石特别是03g4-3亚段地层的岩石,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热液变质作用。矿体多赋存于绿泥石英砂岩亚段,呈狭长的层带状蜿蜒,走向上存在着尖灭的趋势。依据矿床所显现的地质特征,并结合矿床硫同位素测定,硫源接近于陨石硫,受家硖多金属铅锌黄铁矿床应属于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床,这对于矿区未来的找矿方向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秦岭—桐柏蛇绿岩套的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供北秦岭—桐柏加里东构造—岩浆带中蛇绿岩套的地层层序,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并讨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该蛇绿岩套地层层序自下向上可分为六个单元:(1) 构造定位的超镁铁岩带;(2) 第一期细碧—角斑岩系;(3) 硅质岩;(4) 复理石建造;(5) 第二期细碧—角斑岩系;(6) 火山沉积岩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稀土模式特征均表明该岩套是在加里东优地槽——弧后盆地中形成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原地”成因的。华北和华南两古板块之间曾长期存在古海洋,并在海西期实现拼贴对接和古大洋的消失。  相似文献   

19.
陕西淳化口镇—圣人桥地区地层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构造与局部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对口镇-圣人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断层系统进行区域追索调研。揭示出该地区的沉积盖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挤压褶皱变形及喜山期的拉张断陷作用。着重论证了该区不整合于加里东的构造层之上的上古生蜀和中生界燕山期的构造特征,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厘定了作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带与稳定的地块界的老龙山-圣人桥冲断带的存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野马泉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青海祁漫塔格的结合部位,是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区。采用LA-LCP-MS锆石U-Pb法测得矿区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20.53±0.69)Ma和(400.8±1.4)Ma,表明矿区成岩有两期,即加里东晚期和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明显具有富硅富钾铝过饱和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源区经历了俯冲板块流体交代,为壳幔混合源区。岩石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这两期构造——岩浆旋回的末期,由碰撞挤压环境转向后碰撞的伸展环境,岩石具有良好的成矿性。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两次构造——岩浆旋回末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是两期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