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节能是我国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目前,国内建筑能源使用浪费较严重.如何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省能源消耗以及减小能源浪费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建筑平面布局、围护结构设计、新能源开发利用、建筑屋面设计以及绿色照明设计等方面对楼房建筑的节能设计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黎新 《四川建筑》2012,32(4):97-98,102
四川省大部分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在设计思想上普遍缺乏对能耗的考虑,保温隔热性能普遍较差,冬夏两季能源浪费严重。文章从建筑能耗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措施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省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也正快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发展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本文提出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避免能源的浪费。提出居住条件的舒适度,已成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文提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应从外墙保温、屋顶地面保温、窗户保温、供热系统可计量改造等技术方面进行,具有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快速,我国既有建筑及每年新建建筑量巨大,加上我国为人口大国,建筑能耗大于全国总能耗的25%,增长速度远高于能源生产。鉴于建筑用能的严重浪费,抓紧建筑节能工作成为国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及条例。本文将结合广东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说明如何使用既有建筑技术、材料和方法满足建筑节能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至2000年,我国城市既有建筑面积达76.6亿m^2,其中建成的节能建筑面积累计仅1.8亿m^2。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度,已成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介绍国内外建筑节能改造实例及可供采用的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提出了对节能改造的总体安排和国家支持节能改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近1/3,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北京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新建居住建筑已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但既有居住建筑中尚有9300多万m~2的非节能建筑,其中建于1976年以后,按照8度抗震设防建造的具有节能改造价值的住宅有6300多万m~2(包括1900万m~2预制大板住宅),这些非节能住宅建筑物平均每平米采暖耗热量是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2.17倍,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北京市"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步伐,通过试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方法、筹融资的模式,评估节能改造的综合成本和节能效果,并将完成400万m~2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包括既有建筑节能与新建建筑节能。而真正的建筑耗能大户是既有建筑,因为既有建筑物的数量巨大,而且大多数的既有建筑节能没有任何的节能措施,其原有的保温隔热性差、设备系统效率低、技术指标不符合现代建设标准,从而使各方面的能源消耗严重浪费。而大部分的新建建筑,通过近些年国家的努力,可达到节能50%的指标,有些地区已开始施行65%的节能计划,所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关键。如果在这方面只考虑新建建筑节能,而不考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那么建筑节能的实际成效也只能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随着能源危机的情况日益加剧,低碳生活、环保节能等理念得到倡导.一些既有建筑或是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问题开始受到建筑设计师的关注.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度更是设计师的责任.在既有建筑改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改造问题提出综合性改造思想,以重庆大学B区1号学生公寓为实例进行节...  相似文献   

9.
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能够降低既有建筑对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成本。在分析我国建筑业能源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介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评价指标,以大连市"暖房子"工程具体项目为背景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宅建筑节能存在着建筑总体规划设计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及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照抄照搬等问题.住宅楼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包括墙体节能改造技术、屋面节能改造、门窗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