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江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劳务基地县。2006年全县农村劳动力34万人,劳务储量达20万个,年均转移劳动力保持在18万人左右。近年来,通江县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约有5亿农村劳动力,按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种植业最多用,扣除转移到乡镇企业及其他方面的1.5亿人,目前大约还有1.5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改善进城就业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工作,应当摆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平昌县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9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劳动力4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2%;富余劳动力达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但在实阡工作中.农村劳动力对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政府出钱买培训成果而农民不领情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城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双阳区推进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6.
促进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劳动者长期的自由劳动和生活,思想观念相对落  相似文献   

7.
春节刚过,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便开始打点行装,踏上进城务工的旅程。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劳动力需求,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9.
目标分解 为充分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金堂县拥有劳动力53.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9万。要消化解决如此多的农村劳动力。难度可想而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矢志进取,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产业为强大支撑,促进充分就业”。该县还将充分就业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把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乡镇。  相似文献   

10.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遂宁市地处川中丘陵,人口基数人,土地资源少,工业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66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两基础一先导”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遂宁市就业局构建“公司+基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产业化经营链,建立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开发、跟踪服务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定点,订单培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类型”发展,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输出”过渡。由“临时型、流动型”向“相对稳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2005,(9):16-19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劳务输出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的有效途径。陕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就业形势艰巨。对此,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劳务输出,将其纳入县域经济,制定了积极促进政策,采取了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要对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并重,拓展跨地区就业空间,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质效。然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适度地转移,而不是自发、盲目地流动,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邻水县先后有93户国营、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达20109名,占原企业职工总数的98%,加上全县农村有富余劳动力35万人,就业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宜宾市翠屏区辖8个街道、16个乡镇、79个社区,现有人口70多万。截至2003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万人.就业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压力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500万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加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贵州省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加强联系与交往,切实推进劳务合作,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青川县是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万人。近年来,青川县坚持"要富余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理念,确立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百人致富一村"的工作目标,拓展输出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深化维权服务,劳务开发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全县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9.
张镭 《劳动者》2005,(11):25-25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为技工培训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对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开辟了智力扶贫的有效途径。从陕西的调查看,没有经过技能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3300元左右,通过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则达到4800元左右。提高近50%,从现有的资料看,广西自2000年以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转移168万人。浙江衢州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仅2003年外出打工农民就达3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比上年增长9%。这些证明,农民从转移培训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群众用“读完初中,外出打工”今天则用“读完初中上技工、打工致富一路通”。  相似文献   

20.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6,(7):F0002-F0002
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中.作为“打工大县”的金堂县举全县之力.下定功夫.巧施妙招.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县政府高度直视城乡充分就业.在全县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县劳动保障局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平台,夯实管理基础.破解就业难题。在优惠政策的鼓励扶持下,依托一系到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举措.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走上了就业岗位.一个个就业困难对象获得了及时援助,一户户“零就业”家庭由此摆脱贫困.广大村民从居住、就业到增收有了充分的保障.一批街道和乡镇迈进了“比较充分就业”的行列。今年5月.金堂县在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获得了由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等权威机构颁发的“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组织”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