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例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还测定了镁离子(Mg2+)、尿酸(UA)水平,并同55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血栓患者RBCm和血浆T—ch、LP(a)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血浆Mg2+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UA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BCm脂蛋白(a)的改变与血浆T—ch无显著相关性,与血浆LP(a)有一定相关性,提示RBCm和血浆LP(a)增高是脑血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ET-1,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改变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梗塞组血浆ET-176.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6Pg/ml(P<0.01)。梗塞灶≤2cm3和>5cm3两组间血浆ET-1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病后一周内不同时间血浆ET-1有显著差异,其中24hET-1水平最高(P<0.01)。因此ET-1增高不仅可使血管收缩,诱发脑卒中发生,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对脑中风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载脂蛋白E与脑动脉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7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与对照组44例,对其血清载脂蛋白E(APOE)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进行含量测定,并将APOE与HDL-C、LDL-C、TC、TG、APOAI、APOB(100)逐一进行相关比较,结果发现:脑动脉硬化症病人(CAS)血清APOE、LDL-C、TC、TG、APOB(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POAI无明显变化(P>0.05),且APOE与HDL-C呈负相关;与LDL-C、TC、TG、APOB(100)呈正相关;与APOAI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APOE可做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40例急性脑梗塞患病RBC-C3bRR和RBC-ICR.CIC,C3等,发现脑梗塞患者RBC-C3bRR(12.71±2.3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40±3.61%),P<0.01;RBC-ICR(19.6±2.17%)高于正常对照组(7.10±2.13%),P<0.01。大梗塞灶组(梗塞灶≥2.0cm)RBC-C3bRR低于小梗塞灶组(梗塞灶<1.9cm).RBC-ICR则相反。脑梗塞组CI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C3含量极高,P<0.01。本文对此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和自由基在脑缺血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在建立兔MCAO模型的基础上,用放免法测脑组织和血浆中内皮素(ET)的含量,同时用TBA法测定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兔36只,随机分三组,对照组(假手术),脑缺血后4h,24h组,每组12只。结果发现脑缺血后ET和LPO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1),且随缺血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1),用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脑组织ET和LP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脑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微粘度及血清脂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3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膜CH)、膜磷脂(膜PL)、膜微粘度(膜)及血清脂质进行测定,并与41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①IS患者膜CH、膜CH与膜PL比值(膜CH/膜Pu及膜显著增高(P<0.01),膜亏与膜CH及膜CH/膜PL呈显著正相关;②IS组血清胆固醇(CH)、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载脂蛋白A_1(APO-A_1)显著降低(P<0.01),膜CH和膜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H、APOA_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与8项血脂指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了125例脑出血病人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脂蛋白(a)[LP(a)]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poB-100、oxLDL显著增高,HDL、ApoA-1显著降低(P<0.01),LDL明显降低(P<0.05),TC、TG、LP(a)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血LDL、ApoB-100、oxLDL浓度增高和HDL、ApoA-1浓度降低与脑出血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害与血浆内皮素(ET)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Dm)治疗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脑缺血再灌流组(IR)、地塞米松治疗组(IR+Dm)于造型成功后1、6、24、48、96h采血2ml,取血浆;采用放免法测定ET。结果(1)IR、生理盐水对照组(IR+NS)血浆ET含量显著增高(P<0.01,P<0.001);(2)IR+Dm组血浆ET含量较IR+NS组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脑缺血性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1)鼠血浆ET含量变化与脑缺血性损害病生机制密切相关;(2)地塞米松的应用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内皮素—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竟争法,测定5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AVE急性期患儿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血浆和CSF中ET-1含量高于恢复期(P<0.01),血浆与CSF中ET-1含量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情严重、抽搐频繁、EEG和脑CT或MRI显示病变部位广泛者,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增高更为显著。认为ET-1是一种新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在AVE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血栓形成者血清胰岛素及与PAI-1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1(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CTB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中病灶组(43例)和小灶组(24例)、另取28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IS、C肽水平。结果(1)CTB组PAI-1活性、IS、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不同梗死面积组间无显著差别:(2)CTB组PAI-1与IS、C肽及IS与C肽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1)IR和/或HI可能参与了CTB的发生;(2)血浆PAI-1活性增高与IS及C肽有关.PAI-1活性增高致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可能是IR与CTB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患者载脂蛋白B(apoB)基因ECORI位点的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技术,检测85例ACI患者和56名正常人(NC)的apoB基因及血脂。结果(1)ACI组与NC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2)ACI和NC组的少见基因型(E+E-或E-E-)者血浆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其E+E+基因型者(P<0.02)。(3)ACI组ECORI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总胆固醇(TC)、TG水平明显高于NC组,而apoA水平明显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oB基因ECORI位点的RFLPs对血浆的TG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和CGR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观察SAH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CSF)中ET-1和NO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结果:SAH后第4天和第7天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且以SAH后第4天为著。SAH后第4天和第7天血浆和CSF中NO代谢产物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H后血浆和CSF中ET-1和NO代谢产物含量增加在SCVS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ABC-ELISA法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三种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BC-ELISA法检测了97例MG病人血清内三种抗体:AchRab、Pr-Mab、CAEab。结果发现:(1)全身型AchRab、pr-Mab阳性率明显高于眼肌型(P<0.01);AchRab与Pr-MabP/N值呈线性正相关(r=0.797P<0.01)。(2)合并胸腺异常者CAEab阳性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组病人AchRab与CAEabP/N值呈显著正相关,Pr-Mab与CAEabP/N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512和r=0.598P<0.01)。(3)8例病人作了治疗前后抗体检测。激素治疗后或切除异常胸腺后,抗体滴度多数下降或有转阴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 在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神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用比色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和7硝基吲唑(7NI)对C57BL小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OS) 活性,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 水平和酪氨酸羟化酶(TH) 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结果 注射MPTP后C57BL小鼠纹状体NOS活性增加,7NI能明显抑制MPTP引起的NOS活性的升高( 分别为0 .93 ±0.24 和0.54 ±0.16,nmol·min-1·g-1 组织,P<0.01) 。7NI能明显减轻MPTP引起的C57BL小鼠纹状体DA( 分别为0 .8 ±0 .2 和6.8±0.5,μg/g 组织,P<0.01) 、DPOAC( 分别为0.3 ±0.1 和0 .9 ±0 .3 ,μg/g 组织,P< 0 .01)、HVA(分别为0.4±0.2 和0.9 ±0 .2,μg/g 湿组织,P< 0.01) 的降低及TH 阳性神经纤维损害。结论神经元来源的NO 参与了MPTP的毒性机制,神经元型NOS抑制剂可能有益于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结扎犬脑基底动脉后6h,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波的峰潜伏期(PL)及峰间期(IPL)明显延长(P<0.01);脑干神经元形态结构发生缺血性改变(光镜及电镜),脑干组织PLA2活性升高5.8倍(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58.8%(P<0.01)。海风藤300mg·kg-1、氟桂嗪1mp·kg-1、绞股蓝皂甙150mg·kg-1,分别于结扎脑基底动脉前3h经十二指肠造瘘管给药,皆能缩短PL及ⅠPL的延长(P<0.01),明显减轻神经元形态结构的缺血性改变,三者作用相当。与缺血组相比较,三药分别使PLA2活性降低80.2%。74.2%和72.4%(P<0.01),使SOD活性升高2.1、1.95和1.84倍(P<0.01)。上述结果提示三药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与其降低PLA2活性和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血栓患者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B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45例脑血栓患者血胆固醇,甘油三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比值,LDL-C/HDL-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脑血栓患者TC,TG,LDL-C,VLDL-C,ApoB,LDL-C/HDL-C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0.001,HDL-C,ApoA1/ApoB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poA1脑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患者SOD、MDA检测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87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其中34例患者红细胞内SOD(RBC-SOD)活性进行检测,对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血清总SOD(T-SOD)、Mn-S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uZn-SOD活性无变化或显著降低及RBC-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相关性表现为T-SOD及Mn-SOD与MDA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323,P<0.001;r=0.9215,P<0.001),CuZn-SOD与MDA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0.8861,P<0.001)。提示这些变化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变发展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氧化、脂质过氧化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氧化、脂质过氧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了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I)和100例健康志愿者(HV)血浆中的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及红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并作分析比较;同时,检测了其中4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生化指标,并作分析比较。结果:与HV组比较,CI组的P-NO、P-LPO、E-LPO平均值均显著升高(P<0.001),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平均值均显著降低(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P-NO、P-LPO、E-LPO平均值均显著降低(P<0.001),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平均值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NO代谢异常,一系列自由基连锁反应病理性加剧,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NO、氧化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及TGF-β 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 及TGF-βm 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4 例MS患者及15 名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2 (IL-2) 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 m RNA 表达, 其中MS组患者活动期15 例, 稳定期9例。结果 活动期MS较稳定期和对照组IL-2 m R-NA 表达显著增高(P< 0.01),而TGF-β表达明显降低(P< 0.01)。稳定期患者的IL-2m RNA表达明显降低,TGF-β表达明显增高, 与活动期各相应指标对比,其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 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参与MS自身免疫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