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梁潘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2):60-63,79
队列管理机制是网络拥塞控制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机制主要分为被动队列管理机制(PQM)和主动队列管理机制(AQM)两大类,前者在拥塞发生时被动地使用丢尾策略(D ropTail)丢弃所有新到的分组,而后者则根据队列长度的变化进行提前丢包,尽量减少和避免拥塞。为了对PQM和AQM进行比较、研究,以各自经典算法D ropTail和RED为例,在NS2环境下实现了两种机制的模拟与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完善拥塞控制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队延时的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该算法力求达到高吞吐量、低排队延时、短队列长度、低丢失率和较好的公平性能,相对于其他AQM算法具有实现简单的特点. 通过排队延时代替Drop Tail网关中分组丢弃的方法监测拥塞,并设置往返时间(RTT)估值作为拥塞探测的单门限,如果某分组排队延时超过该门限,则根据显式拥塞指示(ECN)机制标记该分组以通知TCP源端采取相应措施以响应拥塞.在ns-2下仿真表明该算法能达到预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主动式队列管理(AQM)是用于网络拥塞控制的一种机制.介绍了主动式队列管理中的ARED算法,重点说明了ARED算法的原理,对算法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算法中的参数设置问题,并对算法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的大多数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按照判别拥塞的主要依据可以分为2大分支:基于负载(Load-based)的AQM算法和基于队列(Queue—based)AQM算法。分析了单独以队列或者单独以负载作为拥塞判别依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与基于队列相结合的AQM算法LQC(Load Queue Contr01)算法。仿真结果证明,与RED、FRED和LDC算法相比,LQC算法能更好地稳定队列长度和减少丢包率。  相似文献   

5.
主动队列管理是近年来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的热点,50多种AQM算法已经被提出,但路由器中采用哪种算法没有统一认识。通过仿真实验,对ARED、AVQ、PI和REM 4种主动队列管理拥塞控制算法在相同的仿真网络环境中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这4种AQM算法都能使队列稳定在目标值,PI算法使队列最稳定,AVQ算法维持一个较小的队列长度;4种AQM算法都能经过一定时间适应网络变化的要求,PI和AVQ算法有较好的性能,短流对ARED和REM算法有较大影响;4种算法都没有根本解决对UDP流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几种主动队列管理拥塞控制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队列管理是近年来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的热点,50多种AQM算法已经被提出,但路由器中采用哪种算法没有统一认识。通过仿真实验,对ARED、AVQ、PI和REM4种主动队列管理拥塞控制算法在相同的仿真网络环境中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这4种AQM算法都能使队列稳定在目标值,PI算法使队列最稳定,AVQ算法维持一个较小的队列长度;4种AQM算法都能经过一定时间适应网络变化的要求,PI和AVQ算法有较好的性能,短流对ARED和REM算法有较大影响;4种算法都没有根本解决对UDP流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络中普遍存在的参数实时变化、难以调节的问题,将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用于主动队列管理,利用控制理论中的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来实时调整RED算法的最大丢弃概率,使AQM系统能自适应地调节自身参数来改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小负载情况下,不完全微分PID-RED较PI和RED算法的响应速度更快,很快就能达到期望值;当改变网络负载时,不完全微分PID-RED算法可以迅速地调节瞬时队列至期望值,响应时间较短,表现了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移动WiMAX网络中的跨层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AQM)方案,设计了基于此方案的CHOKe-CRL改进算法.结合CHOKe算法的优点,在网络的链路层队列处利用传输层的窗口变化信息,改善了上行终端的丢弃率等特性,平滑了网络的吞吐量,保证了网络的QoS指标.仿真结果表明,CHOKe-CRL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WiMAX网络上行链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用户数据报协议业务流的情况下, 为了有效地保护传输控制协议(TCP)流, 并保证业务流的公平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流随机早期检测(FRED)缓存管理算法AFRED(Adaptive FRED). 新算法通过对分组丢弃门限和丢弃概率的动态调节,保护了TCP流,提高了系统的公平性和带宽利用的有效性. 分析和仿真表明, 算法的复杂度与FRED相近,但是能获得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主动队列管理(AQM)研究中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的问题,引入最优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得到了主动队列管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差分方程,分别描述队列长度和平均队列长度的变化;给定目标函数,以分组丢弃概率为控制变量,将主动队列管理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给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种快速响应的AQM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主动队列管理(AQM)控制理论模型,针对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响应速度方面的不足,在PI控制器基础上增加了归一化输入速率控制,提出了一种适应网络环境动态变化的AQM算法——P〖JP9〗I-〖JP〗R(proportional integral rate)控制器. 理论分析 和仿真实验证明,P〖JP9〗I-〖JP〗R控制器在保证队长稳定和链路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对 网络状态变化的快速响应,也可以提高缓冲区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与网络服务质量(QoS)的密切关系,通过NS2仿真,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AQM算法(RED、SRED、BLUE)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AQM算法通过保持较小的平均队列长度,提供更大的容量吸收突发数据包来减小丢包率,提高了平均带宽的利用率,保证了较高的吞吐量,有效地改善了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影响IP网络服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拥塞控制机制,主动队列管理是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一领域中有代表性的拥塞控制算法,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几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IP网络中主动队列管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TPM的基本目的以及在运行中存在缺乏系统性识别潜在失效因素的弱点。提出了将AFD应用于TPM的基本方法,并以此提高制定设备保全项目的正确性以及最终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应用一个实例验证了将AFD应用于TPM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主动移频法(Active Frequency-Drift,AFD)及基于正反馈的主动移频法(Active Frequency-Drift Positive Feedback,AFDPF)孤岛检测算法为研究基础,针对其检测盲区大、影响电能质量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反馈主动移频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频率偏差的大小,实时修改初始斩波因子和加速增益,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小了检测盲区,降低了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同时,针对不同性质的负载,系统能对频率进行双向扰动,克服了单一方向扰动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该孤岛检测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可靠组播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式网络的往返行程时间(Rount Trip Time,简称RTT)估算策略。与传统的RTT估算策略相比,这一策略不要求组播组成员之间保持时钟同步,它能够精确也确定组播树中各成员到组播源之间的往返行程时间,及时地响应网络组播结点及链路的动态变化。可靠组播传输协议借助这一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中不必要的控制消息,根据网络环境及时准确地确定进入网络的数据包速率,从而提高整个组播组的吞吐量。利用计算机网络仿真平台实际研究了RTT估值策略在主动可靠组播传输协议中的实际性能,与传统的基于否定确认的可靠组播协议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证实了它所具备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硬件实现方案,以提高算法的执行速度和实时性,降低路由器的资源占用。编写了串口通信程序来实现FPGA与软路由器(IPCop)的数据传输,并将该实现方案应用于随机早期检验(RED)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硬件层面上实现了FPGA与路由器的通用通信接口以及RED算法快速、有效的拥塞控制功能,为FPGA实现其他AQM算法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电网谐波和无功有源补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将晶闸管投切无源滤波器TSF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串联混合使用,且LC滤波器中电容量完全按无功补偿需要选取,而不另装普通的无功并联电容器的综合补偿方案,使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融为一体,保证了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并采用检测负载电流和电网谐波电流的复合控制方法,既可有效抑制电网谐波电流,又可防止无源器件与电网间发生的谐振,达到理想的综合控制效果.章着重介绍了混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系统设计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表明,所选方案和控制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对电网谐波污染和无功损耗均有很好的抑制和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