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内隐睾并精原细胞瘤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内隐睾并恶性肿瘤罕见。我科近 9年来收治腹腔内隐睾并精原细胞瘤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例腹腔内隐睾并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4例腹腔内隐睾并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序年龄 (岁 )病史检查手术处理病理报告预后132右下腹部肿块 2个月右中下  相似文献   

2.
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患者男性,62岁.因阴囊坠胀疼痛伴发热3月余以左睾丸精原细胞瘤收入院。检查:左睾丸8×5×5cm 大小,质硬,固定;右侧隐睾60多年,但可触及条索状质硬的肿块.血沉40mm/h.细胞学穿刺: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在局麻下行双侧阴囊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肿物与阴囊皮肤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病理诊断:双侧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图略).讨论睾丸肿瘤约占男性肿瘤的1%.睾丸间质细胞瘤占睾丸肿瘤的2~3%.其恶变率为10%.截至1981年,世界文献中报告恶性间质细胞瘤2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隐睾恶变误诊的原因以及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腹腔型隐睾恶变误诊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均行手术治疗加放射治疗,病理报告均为睾丸精原细胞瘤。随访期间1例患者手术后5年死于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隐睾恶变难以及时发现,误诊率高。疑似发生腹痛或腹部肿块的男性患者,都应该常规进行阴囊触诊,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尽管睾丸肿瘤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是对于15~35岁男性患者,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仍是最常见的实体性肿瘤。睾丸肿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先天性因素如种族、遗传、隐睾、性腺发育不全和环境因素等是睾丸肿瘤的重要病因。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2%,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内隐睾恶变为巨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3例腹腔内隐睾恶变为巨大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3岁,均表现为隐睾、腹痛及盆腔内肿块.3例最终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类型均为精原细胞瘤.术后1个月开始给予放疗或化疗.随访0.5至5年,例1术后5年,健在,性功能正常,未生育;例2术后4.5年,健在;例3术后0.5年,健存.结论 腹腔精原细胞瘤大多继发于隐睾,隐睾患者腹盆腔有增大的肿块应高度怀疑隐睾恶变,手术切除加放化疗较理想.隐睾患者需早期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隐睾症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发育障碍疾病,可见于3.5%的新生儿。尽管约一半的新生儿隐睾可自发下降,但是部分男性睾丸在儿童后期还会不断上升,维持隐睾状态。隐睾患者中有15%~20%的未降睾丸不能触及,称之为未触及睾丸或不可触及睾丸(NPT)的隐睾症。NPT中60%为无活力睾丸(NVT),包括睾丸残迹、睾丸结节、睾丸缺如和阴囊内萎缩睾丸等,剩下的40%为形态大致正常的腹腔内睾丸(IAT)和腹腔外睾丸(EAT)。目前临床上对NPT隐睾的处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从病因、术前检查评估、手术方式选择、新兴技术和临床尚存争议等方面对NPT隐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17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1980年10月~2000年10月收住入院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111例、非精原细胞瘤4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22例,合并隐睾4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有无隐睾都是影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精原细胞瘤Ⅰ期患者单纯手术与手术+放疗疗效相当,Ⅰ期精原细胞瘤可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Ⅱ期和Ⅲ期精原细胞瘤和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首选治疗方式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放射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 6~ 1 998年我院收治双侧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年龄 2 7~ 62岁 ,平均 44岁。 2例双侧同时发生 ,3例一侧先发病 ,于术后 1~ 5年对侧发病。一侧隐睾 3例 ,其中 1例于 1 3岁时作隐睾固定术。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 :双侧均为精原细胞瘤 3例 ,一侧精原细胞瘤 ,对侧胚胎性癌 1例 ,双侧恶性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 1例。其中 期 4例 , 期1例。均行根治性双侧睾丸切除术 ,1例加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术后均行放疗或化疗。随访 1~ 1 0年 ,1例双侧恶性淋巴瘤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于术后 1 7个月死亡。 4…  相似文献   

9.
<正>睾丸未成熟型畸胎瘤伴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2009年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以左隐睾牵引固定术后41年,左睾丸不适半年,发现左睾丸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  相似文献   

10.
隐睾症系指在胎儿期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导致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同侧阴囊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隐睾症在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2%~4%~([1]),是男性不育和睾丸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睾丸通常从怀孕的第28周开始下降,一般大多数隐睾在出生时或者婴儿早期被发现。临床上隐睾表型各异:腹腔型、腹股沟管型、阴囊高位隐睾、异位隐睾等。性腺在分化之前位于肾周,被背侧和腹侧  相似文献   

11.
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年龄32~55岁,平均40岁。其中腹股沟隐睾4例,腹腔隐睾6例。左侧2例、右侧5例、双侧3例。临床分期ⅠA3例、ⅠB5例、ⅡD2例。其中3例已行腹股沟隐睾复位固定术(双侧1例),手术年龄8~9岁,复位固定与发现睾丸癌间隔24~35年,平均29年。结果4例腹股沟隐睾睾丸癌行肿瘤根治性切除。6例腹腔隐睾肿瘤中,肿瘤根治性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2例,2例因肿瘤严重粘连行姑息切除。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9例,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1例。10例均行术后放疗,其中合并胚胎癌者及姑息性肿瘤切除术者同时予以化疗。6例随访6个月~14年,平均5.2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结论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高于正常睾丸,隐睾应及时治疗并终生随访。隐睾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为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spermatocytic seminoma,SS)比较罕见,目前国内仅有3篇左右相关报道,且发生双侧者更少见。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双侧睾丸SS,现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左侧阴囊进行性增大2年伴右侧阴囊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无隐睾病史;病程中患者双侧阴囊无疼痛,无血精,无尿  相似文献   

13.
报告睾丸肿瘤50例,就隐睾与睾丸肿瘤的关系,睾丸肿瘤的家族遗传因素,睾丸肿瘤的手术方法,精原细胞瘤的治疗,白血病性类睾丸癌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睾丸切除手术的病因。方法 回顾1996年至2007年已行单侧或双侧睾丸切除术109例,分析其年龄和诊断。结果 小于30岁的26例中,睾丸扭转12例,隐睾9例,睾丸肿瘤3例,睾丸外伤1例,睾丸萎缩1例。30~59岁的29例中,睾丸肿瘤13例(其中精原细胞瘤为12例),睾丸附睾结核2例,前列腺癌7例,隐睾5例,睾丸脓肿1例,睾丸外伤1例。60~84岁的54例中,前列腺癌46例,睾丸附睾结核4例,隐睾2例,睾丸肿瘤2例。结论 小于30岁的患者多为睾丸扭转坏死;30~60岁的患者多以睾丸精原细胞瘤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多因前列腺癌而行去势手术。  相似文献   

15.
成人隐睾恶变一般根据有隐睾症史,检查患侧阴囊无睾丸,隐睾部位肿块质地坚硬等特点可作出诊断。但若忽略病史和缺乏详细的体检,仍易误诊。我院1985年~1990年误诊本病患者6例,其中门诊误诊4例(66.7%),术前误诊2例(33.3%)。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6例,年龄30~43岁,均已婚已育。病史1~12个月。隐睾部位均触及肿块,右侧4例,左侧2例。腹腔4例,腹股沟2例。肿瘤直径为4~16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病理报告均为精原细胞瘤。4例门诊分别误诊为腹腔肿瘤、肾肿瘤、肠梗阻、肝癌破裂;2例术前分别误诊为腹腔肿瘤、肝癌  相似文献   

16.
<正>睾丸间质细胞瘤又称Leydig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来源于睾丸间质细胞,是比较罕见的睾丸非生殖细胞肿瘤,约占男性睾丸肿瘤的1%~3%[1]。我院收治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已婚。因"左侧阴囊不适1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睾丸外伤、结核、炎症及隐睾病史,已生育。查体:无男性乳腺发育,阴茎发育可,阴  相似文献   

17.
腹内双侧隐睾并巨大精原细胞瘤一例吴洪昌,殷积斌患者男,35岁。出生后双侧阴囊内无睾丸。3个月前发现两侧下腹部包块伴疼痛,影响劳动和生活,于1990年3月1日疑诊双侧隐睾并精原细胞瘤收住院。体检:体温36.5℃,脉搏72次/min,血压14.6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蒙古族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4年12月35例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或结节。平均延误诊断(40.03±53.45)周,16例(45.7%)延迟诊断6个月~5年。睾丸肿瘤病理类型:精原细胞瘤21例(60%),占生殖细胞瘤的67.7%(21/31),非精原细胞瘤10例(28.6%),恶性淋巴瘤2例(5.7%),神经纤维瘤和平滑肌瘤各1例(5.7%)。生殖细胞瘤I期22例,II期2例,III期5例。治疗手段以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放疗及化疗为主。随访29例睾丸恶性肿瘤患者2个月~10年,其中精原细胞瘤20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95.0%;非精原细胞瘤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2.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健在,1例化疗中。结论:本组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精原细胞瘤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平均延误诊断时间较长。非精原细胞瘤患者3、5年生存率均低于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肿瘤知识的宣教和诊疗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睾丸肿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睾丸肿瘤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4年 6月至 1998年 4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 6 6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6 6例。年龄 14个月~ 84岁 ,平均 36岁 ;<5岁者 10例 ,均为胚胎癌 ;5~ 18岁者 1例 ,为横纹肌肉瘤 ;18~ 4 0岁者 4 4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2 5例 ,胚胎癌 6例 ,良性畸胎瘤 3例 ,恶性 (恶变 )畸胎瘤 6例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2例 ,脂肪瘤、间质细胞瘤各 1例 ;>4 0岁者 11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8例 ,纤维性假瘤、交界性纤维细胞瘤、睾丸皮下腺癌浸润各 1例。左侧 30例 ,右侧38例 ,双侧 2例。有隐睾病史者 6例 (均为精原细胞瘤 )。6 6例均手术治疗。 2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正>隐睾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生殖器畸形,隐睾可引起不育和癌变。隐睾是睾丸肿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高20~40倍[1]。目前治疗隐睾主张早期手术治疗;睾丸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