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96地下储气库由文96枯竭气藏改建而成,气藏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储气库注气期连续注入干气,在储层非均质影响下,注采层系天然气水蒸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储气库采气期生产过程中,饱和天然气、不饱和天然气与地层水同时产出,不饱和天然气吸水量过大则造成地层水过饱和形成井筒结盐。现场通过通井监测方式确定结盐位置及程度,存在时效率低、误差大、费用高等缺点。通过井口气量、出水量、氯根等参数,应用天然气水蒸气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反推井筒结盐位置及时间,通过软化水洗盐措施,从而减少井筒结盐对储气库采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然气地位的提升,作为天然气储存与调峰的工具,地下储气库在天然气的生产、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工作气量是衡量储气库调峰能力和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而储气库注采能力是制约储气库工作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储气库调峰能力,本文以文96储气库为例,探究影响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因素。通过对文96储气库注采气能力评价可知,该储气库注采能力均低于设计值。综合钻井、地质、地面等多项资料分析得出,影响文96储气库注采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四个:(1)压缩机未达到设计要求;(2)井网部署不完善;(3)井筒积液;(4)注采井结盐。针对四种影响因素,提出压缩机升压改造、优化井网部署、泡沫排水采气、软化水洗盐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东39-61储气库是长庆气田2019年在苏里格气田建设的一座储气库,该库目前正在进行注采试验,具有注气气源压力低,注气气藏压力要求高的特点,注采试验阶段由于压缩机压缩比及气量的的限制,采用常规压缩机不能同时满足储气库压缩机出口压力波动大的特点,基于储气库出口压力波动大,增压气量变化大等特点,采用4台压缩机组两两并联然后串联运行的组合模式配置,满足了储气库高压比、高气量的要求,满足实际运行工况,对将来储气库集注站注气工艺和压缩机的选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图壁储气库由呼图壁气田开发中后期改建而成,结合气田开发规律,设计库容107亿方,是我国最大的储气库之一。气库于2013年投运,强注强采的运行模式导致井间地层压力变化剧烈,注采气量合理配置及跟踪调控困难较大,初期注采后地层压力分布极不均衡,随着储气库逐步达容,地层压力已接近设计上限压力3 4M P a,注气期存在较大的地层超压风险。定期对大型储气库库容评价及注采能力分析对储气库高效运行非常重要,研究首先通过对储气库库容参数进行评价,其次通过气井井控拟合技术,求取单井控制区域的地层压力与周期累积注采气量,从而求取投运井网控制区域周期剩余储集能力以及形成的工作气量,最后通过注采节点分析技术,研究气井注采节点能力,以满足储气库强注、强采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根据枯竭砂岩气藏地下储气库的运行特点和储层特征,研究建立了注气系统和采气系统节点分析模型,模拟敏感性参数对注采系统流动特征的影响,确定了注采井最大注采能力和完井管柱尺寸,为储气库系统模拟、开关井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储气库系统的优化和运行参数的优选。  相似文献   

6.
文96储气库自2012年投运以来,已安全运行三个注采周期,充分发挥了其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作用,为榆济管线安全平稳供气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文96储气库为中石化第一座储气库、作为运行管理人员经验有限、加之文96气藏本身具有自身独特地质特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储气库运行规律、优化注采方案增加了难度。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分析了三个周期气水界面的运移情况,为提高气库整体注采效率,提出气水界面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96储气库是中石化第一座投运的地下储气库,在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取全取准资料,对重点项目进行实施监测,对气库的注采运行、动态分析、注采调整,为储气库生产调配与分析提供资料。2012年8月,储气库进行注采生产运行以后,由于生产成本紧张,我们所进行的监测项目是:气水界面变化、产出剖面、吸气剖面、多臂井径测试。为了录取更多的地质资料,对文96-储5监测井进行流、静压、测试,采气后进行压降测试、产能试井,以求取更多的地层参数,来指导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96储气库注采井的投产运行,优质、高效、安全地做好文96储气库注采井的动态监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储气库井属高压注采井采气树选用压力等级为35MPa以上的井口装置,距地面高度达到3m以上,井口操作人员站在注采井单侧阀上活动空间狭小,而且还得举升安装拆卸几十斤重的井口防喷装置及仪器、配重组合,稍有不慎便有人员高空坠落的危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工作效率过低,结合文96储气库监测现状,围绕储气库发展需求,研制了适用于文96储气库注采井测试的井口操作平台,应用到现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行总投资中,储气库垫层气的投资占了很大的比例,若用低价的惰性气体作储气库垫层气,可节省储气库建设上的高额投资。但惰性气体与天然气在储气库中会发生混气,这影响了采出天然气品质。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N_2作由孔隙型砂岩岩性气藏改建的储气库的垫层气时,垫层气比例、N_2的比例、注N_2时的地层压力、注采周期对回采气纯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23储气库是中石化"十二五"重要工程,是新疆煤制天然气管道(新粤浙管道)的配套工程。储气库设计最大库容101.66×108m3,有效工作气量46.23×108m3,日调峰能力3800×104m3,肩负着华北地区、长三角等区域用气调峰、应急供气重要任务,是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地下储气库,对缓解国内天然气供求矛盾、保证工期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2016年至2017年试注,发现先导注气井的注气能力与预测注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2口井几乎不吸气。因此,需要开展注气井注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注气能力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建议,为后续气库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储气库注采井在生产过程中受交变载荷、腐蚀性流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管柱易发生腐蚀,对气库安全平稳运行构成潜在威胁。本文以文96储气库注采井为例,结合气库生产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腐蚀监测方案。通过对储8、储13井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井注采井管柱腐蚀程度较低,属轻度腐蚀。  相似文献   

12.
文23储气库是中石化"十二五"重要工程,是疆气出疆的配套工程。为了更好地编制气藏工程和注采工程方案,2011-2012年对文23气田主块的低产区文106井区开展了注气先导试验,在注气先导试验过程中,充分应用干扰试井、吸气剖面测试、剩余气饱和度测试等监测技术,求取了注气压力损耗、注气方程、地层吸气能力、压力传导速度,达到了试验目的,为下步文23储气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地下储气库的运行方式相对于气田比较特殊,采取注气、采气周期性交替运行的生产方式,钻完井采取四层套管,分别为油套环空、油技套、技技套和表技套,通过几个注采周期的运行下,储气库注采井出现套管环空带压的情况,跟踪分析2015年环空压力变化情况,环空取气样分析,深入研究带压原因及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天然气调峰、应急和战略储备的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拟在长庆气田开展50×l08 m3储气规模的马五5气藏储气库群筛选工作。包括陕224储气库和陕43储气库等5座含硫气藏储气库。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含硫气藏型储气库地面工艺技术可借鉴。通过开展陕224含硫气藏储气库建设和注采试验研究,提出了"井口双向计量,注采双管,水平井两级降压,直井高压集气,开工注醇,中高压采气,加热节流,脱硫脱碳,三甘醇脱水"的地面工艺模式。在总结含硫气藏储气库H2S和CO2等气体组分在注采周期的变化规律的同时,并提出几点建议:(1)考虑到注采井场内管道和双向输气管道均属注采同管,管道在强注强采的同时将长期承受交变应力,应开展抗硫管材在交变应力影响下的选取和适应性分析工作;(2)气藏型储气库受垫底气的影响,采出气的压力和H2S和CO2等气体组分在不断变化,将对净化工艺产生较大影响;(3)储气库宜进行分期建设,初期建设规模不宜过大,以掌握注采周期的组分变化规律,提高净化装置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储气库注采工艺进行研究,为最大程度保护枯竭砂岩气藏和提高气库注采能力,根据文23气田主体的地质特征、储层流体物性、气井产能,完成了注采配套工艺的优选,实现该区块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增加,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个市场主体对于调峰能力的需求极为迫切,建设储气库是保障供气安全最有效的手段.枯竭气藏型储气库依托长输管线建设,垫底气源充足.综合考虑储气库地质、气藏、管网和气质组分等因素,提出了采出气处理工艺采用井口气量控制装置、注采合一和三甘醇脱水集成工艺技术.研究并消化吸收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区域性供需矛盾凸显。而以盐矿溶腔来建设天然气储气库,对天然气使用进行调峰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我国江苏金坛境内就有大面积适合建设储气库的盐矿。中石化川气东送工程重要的配套工程金坛储气库就应运而生,工程大体包括钻井工程、溶腔造腔、注气排卤、注采站及集配气站建设、注采气作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对能源的需要越来越大。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生产调峰和天然气资源储备的最佳选择,是保证天然气安全供应的基本手段,因此地下储气库的储气规模是设计地下储气库的重要参数,其包括注采季节不断交替注入或采出的工作气量、突发事件应急储存的气量和气垫气量三部分。同时对储气库建设中气垫气和工作气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一探讨。从而提出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需求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注采井实际流动走向出发,分析影响单井注采能力的因素,通过软件模拟,定量化分析管径、压力等影响单井注采能力的敏感性因素,综合考虑抗冲蚀、携液要求,针对文23储气库计算了单井的合理注采产量范围,指导注采运行方案的优化调整,提高气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国家储气库建设要求,促进产供销体系建设。支持京津冀地区清洁发展,保障安全稳定供气;落实集团公司储气库业务规划,保障天然气业务健康发展。削减长庆气田峰谷差,促进长庆气田长期稳定生产,增加经营收益。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拟在长庆气区苏里格气田建设我国第一座与气田协同建设的储气库—苏东39-61储气库。为论证苏东39-61调峰气田气藏封闭性、流体分布规律、单井注采能力等数据,确定开展注采试验,为下一步总体规划提供依据。根据苏东39-61储气库地质特征、气藏特征、组分特点以及其生产模式结合苏里格气田生产建设,提出了“湿气注气,串联增压、聚结分离、注采双管、井口双向计量,湿气输送,充分依托气田已建设施及管网”的地面工艺模式。苏东39-61注采试验经过“两注一采”的注采生产,运行良好,生产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总体建设打下来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