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对于农业合作社微观层面的扶持体,现在对合作社经营状况的动态识别与精准帮扶,实现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形成融合发展。文章以SSCP分析范式论证了政府作为行动中继者根据组织环境异质性条件对合作社经营能力与农户能力的精准筛选,实施多元服务驱动(提供生产服务、供销服务、市场运营服务、信用服务)来激励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弱化"企业领办型"合作社内部成员异质性矛盾,提升"小农参与型"合作社的市场嵌入能力,帮助"衰亡型"合作社及时转产与实现充分就业的"四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上海柘林绿都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12月,入股社员100户,注册资本50万元,带动社员1050户,年种、养规模4000亩,年销售额1500万元。合作社以土地承包经管权入股从事产业经营,内部实行全面的分类承包,自我投资,独立核算,固定上缴,逐年递增的经营权益,自负盈亏的承包权益。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优惠归合作社集体享受。  相似文献   

3.
正从合作社运行实际情况看,有的合作社没有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没有核心基地,没有开展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处于"空壳"、"休眠"状态;有的合作社社员主要由家庭成员组成,为"家族式"经营主体,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针对没有农民成员实际参与的"空壳社"、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休眠社",要采取措施引导和促使其注销登记;对成员为同一家庭为主的"家族社"要引导其注销"合作社",注册登记为家庭农场,或  相似文献   

4.
加入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基于网络组织视角,本文探讨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行为特征,构建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的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协同增收机制框架,并采用2017-2019年全国层面家庭农场调查数据检验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具有初级内部组织结构的家庭农场通过加入合作社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化;资产专用性和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入社动机更强;加入合作社有利于家庭农场总收入的提升,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增收效应更明显。在将1957年高级社规模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与生产合作相比,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对家庭农场的增收效应更显著。异质性分析和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表明:加入合作社的处理效应因家庭农场主在合作社中所担任职务和家庭农场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运用资产专用性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为家庭农场的外部网络化提供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结论为加快引导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与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转型推动下,顺应政府的农业治理需求、家庭农场的服务需求和农业服务市场主体的转型需求,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的农业服务型合作社应运而生。其结合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服务的规模化经营,以较低的组织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合作收益,并通过开展服务一体化以及在一体化下对利益结构的重新安排和服务锁定来凝聚成员,并且获得了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领办人个人业务与合作社服务的互嵌,既形成了领办人运营合作社的动力,也实现了合作社对领办人的“锁定”。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的农业服务型合作社的发展对地区农业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以及成为农业治理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家庭农场、合作社当今已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国家也将会加大扶持力度,那么不知道到底是申办家庭农场,还是成立合作社更好?哪一种对我们更有利?先看定义家庭农场指的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的来说,家庭农场就是有一定土地规模的农场主,平时自己经营,农忙时节可以临时雇一些人来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三、发达国家合作社发展的共性条件与中国合作社实践条件对比(一)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化与专业化条件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是美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也为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合作社得以广泛发展之前,家庭农场已经是多数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并均以不同方式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化。美国、法国均通过家庭农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三类经营主体比较,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目标时,把扶持合作社作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和财政支农效率的重要抓手,本着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理念,突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学者Münkner指出,合作社是通过社员共同拥有的企业来追求和实施增进社员的经营或经济这一目的的组织。合作社因其作为人的联合和社员共有的企业这一双重特性而与其他企业不同。合作社企业既不是以自我为目的,也不同于其他企业,而是实现增进成员的经营和经济的一个手段。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与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明显不同,对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的分析也应当从合作社所特有的双重特点出发考虑。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海门市兴旺生猪专业生产合作社是以从事无公害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的农民为主体,按照合作社与家庭双层经营方式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的经济实体。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免费为社员提供生产、营销、技术等方面的服务,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为社员赢得最大利润。坚持办社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合作社经社员大会通过了《合作社章程》,并严格按照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要求加入合作社的社员,采取社员申请,理事会申批和发放社员证的办法。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根据章程,合作社创…  相似文献   

11.
正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重视合作社发展质量、建立合作社退出机制、设立合作社联合社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内容的增加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本文就部分条款的实施以及新合作社法实施后如何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和指导、合作社如何创收、如何规范自身行为等谈一些个人看法。鼓励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中,支持和鼓励家庭农场抱团经营,积极加入或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经营主体的顺畅传承。本文基于山东省家庭农场的微观数据并结合案例,对家庭农场传承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妨碍家庭农场传承的内部经济障碍主要来源于沉淀成本、违约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战略上的依赖关系,而外部社会障碍主要来自政府政策与制度、乡土风情以及道德规范等。此外,潜在承接者的低承接意愿也对家庭农场的传承形成阻碍。通过典型案例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例证。家庭农场传承障碍的存在不仅导致资源配置低效,而且挤压了其他家庭农场的生存空间,甚至引发"毁租弃约"式的破坏性退出,给农场主、农户以及社会均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应当理性对待家庭农场的创立与传承,强化对潜在承接者的培养并优化经营环境,灵活运用政府补贴、激活固定资产再交易市场、促进要素市场发展以减少传承的内部经济障碍,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从而降低家庭农场传承障碍,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合作社治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对合作社治理的研究集中在探讨合作社治理问题和治理机制两个方面。治理问题主要包括合作社内部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合作社内部中心社员对外围社员的剥夺问题、由于成员异质性导致的社员冲突问题以及对社员专用性准租的保护问题。在合作社的治理机制方面,现有文献集中探讨了理事会与合作社治理,产权结构与合作社治理,退出权、投票、异议与合作社治理,社会因素与合作社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要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鉴于此,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应该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基于合作社所从事的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以及协助政府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政府理应把合作社当作特殊组织予以扶持.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当以不干扰合作社的运行为基本前提.不管基于何种产业目标和良好愿望,任何对合作组织的直接行政介入都是不可取的.政府要号召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包办,否则,会导致合作社对政府过分依赖,进而丧失其"民办、民管"性质,成为官办机构.  相似文献   

15.
两国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体制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的农业合作社,在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是相近似的。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在大会休会期间,有一个工作委员会执行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的职能,分别处理诸如社员工资、劳动竞赛、安全卫生、文化福利、自留地、妇女等问题。参加这些专门委员会活动的社员都是尽义务的,不领取报酬。合作社还设有监察委员会,主要对社里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措施。文章认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专业大户与专业小户、公司与农民社员以及社员与雇工的关系;扶持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才是真正扶持农业、真正扶持农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实践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是家庭农场迅猛发展与失范并存,家庭农场良莠不齐,内部发展不规范,"非粮化"现象严重,"搭便车"比较突出;二是土地流转的不稳定,基础设施的匮乏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的薄弱成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三是家庭农场适度规模标准模糊。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厘清,必然损害家庭农场的发展。由此,政府要建立家庭农场的规范化标准,创新金融扶持机制,加大对粮食类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等,推动我国家庭农场快速、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以供销社为依托兴办专业合作社,是以骨干产品为基础,以入股农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核心是专业和合作,本质特征是"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实行"民有、民管、民享"。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组织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供销社资本的所有者是农民社员,供销社同广大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供销社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市场信息、经营渠道、产品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为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现实的服务。深受农民欢迎。据此,供销合作社要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7个省(市)30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的302个社员为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将乡村旅游合作社效率、公平、信任以及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四个方面的内在作用机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合作社效率和公平能显著地影响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合作社内部信任并不能直接影响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但通过三条路径可以间接影响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②纯收益、介绍客源的公平性和对合作社理事长的信任分别是效率、公平和信任中路径系数最大的;③效率、公平和信任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到两点启示:①完善乡村旅游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②提升社员自身经营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丹麦素有"养猪王国"的美称,这与丹麦独特的猪肉产业组织体系密不可分。它的独特性在于以合作社为核心、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各类协会和联合会为依托、以咨询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产业组织体系架构,以及农民合作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的制度特征。以合作社为核心的丹麦猪肉产业组织体系实现了由合作社引领产业一体化经营、由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实施一系列服务、由政府提供质量安全管理和监控的必要支持,为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