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谭景  杨敏  林瑞贞  洪明珠 《当代医学》2012,18(22):49-50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接诊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急危重症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产科急救中心产科急危重症病种分类、产科救抢救措施、救治效果,为降低危急重症孕产妇做好孕期保健及降低危急重症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妇产科急救中心救治的56例急危重孕产妇病案资料、抢救记录、疑难急重病例讨论记录以及三级转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产科急救中心急危重症的主要疾病有产后出血、胎盘因素、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等。56例急危重症孕产妇全部抢救成功。结论: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因素、妊娠合并内科病症等是产科主要的急危重症,也是孕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建立建全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常规和三级转诊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了产科急救水平,降低急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方法按广东省高危妊娠监护标准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住院孕产妇550例筛查出高危孕产妇228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妊娠异常情况占高危妊娠79.4%,高危因素前五位是胎儿窘迫、胎膜早膜、臀位、过期妊娠、羊水过少。结论做好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抢救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科收治的90例产妇,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抢救方案,并且比较正常孕产妇与本组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结果: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主要病症为妊娠特有疾病、妊娠合并病以及分娩期并发症,产科出血以30%的发生率占据首位,而妊娠期高血压以26.67%的发生次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低于正常孕产妇,而存在高危因素者比例却高于正常孕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提高孕产妇的急危重症筛查率与产前检查率,可以有效降低急危重症发病率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及护理的经验和体会,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2009年1月~12月收住急危重症孕产妇41例,采取开辟急诊-产科绿色通道,孕产妇、胎儿监护,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孕产妇情况:剖宫产14例,顺产16例,产钳助产3例,臀助产2例,终止妊娠6例。围生儿情况:足月儿13例,早产儿12例。新生儿窒息轻度4例,重度5例,死亡1例,胎儿无异常6例。孕产妇41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制订并熟练掌握科学规范的产科抢救流程,为抢救赢取时间,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总结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抢救危重症孕产妇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抢救的30例危重症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正常分娩的住院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危重症孕产妇的病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因主要包括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等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接受正规产检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抢救危重症孕产妇的病因主要包括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加强针对性预防,接受正规产检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抢救效果,避免孕产妇危急重症发作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13年198例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济南地区1990~2002年孕产妇死亡病例198例,分析其中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济南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9.91/10万,其中城区为23.63/10万,农村为31.85/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开展高危妊娠筛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尤其是对急重症的诊断救治能力,是提高产科急重症抢救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85年4月至1997年9月间收住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年收住孕产妇5796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138.03/10万。产科出血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5%),其次依次为感染、妊高征、妊娠合并多发性神经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对高危妊娠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点监护,注意各种营养的补充,可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2001年~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2001年~2005年五例孕产妇死亡.及对2001年。2005年我区流动人口17例孕产妇死亡,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朝阳区五年内,奉区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4.93/10万。前三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妊娠离血压综合征、脑出血、异位妊娠。朝阳区五年内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51/10万。前三位死亡原阂依次为:产科出血、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结论我区的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异位妊娠、脑出血。需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与数量,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和危重症抢救,可进一步降低我区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急危重症孕产妇有效抢救方法及其护理方案,总结高效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危重症孕产妇,将以上66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一位危重症孕产妇的各种情况、抢救措施、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结果急危重症孕产妇主要出现妊娠特有疾病、妊娠合并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三大类,但数据显示唯有羊水栓塞比较棘手,因此对出现羊水栓塞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较低。结论急危重症孕产妇进行抢救和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也就是说急危重症孕产妇即使出现危急情况通过抢救和护理能免于生命危险,因此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和护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滕檄萍  王晓云  刘会茹 《河北医学》2012,18(12):1841-1843
目的:分析我市近5年孕产妇死因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护母婴健康.方法:对我市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1.65/10万,比2001年至2005年的38.00/10万下降43.03%.死亡前四位原因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和羊水栓塞.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加强县乡产科建设,特别是县级产科医护人员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县、乡、村基层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重视孕期的系统检查;建立孕产妇的急救"绿色通道"和急救中心建设,提高急重症孕产妇的抢救能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与"新农合"相结合,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风险管理在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院前转运急危重症孕产妇512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应用风险管理的院前转运急危重症孕产妇524例作为管理组。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安全转运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中,规范的院前急救风险管理方法使孕产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快速、有效、安全的院前急救处理,提高了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医生对于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显著上升。结论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安全转运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涪陵区1990—2009年2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和住院分娩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涪陵区1990—2009年的187例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年来,我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住院分娩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后10年(2000。2009年)与前10年(1990—1999年)比较:计划外生育死亡的比例明显增高,产褥感染致死率已明显下降,在家中和转运途中死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于转变了村卫生室的职能,由乡村医生接生导致的死亡率则明显下降。20年来产科出血仍是我区首位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在乡卫生院住院分娩导致的死亡呈增加趋势。结论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计划外生育,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基层产科人员业务素质,及时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降低产科出血,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领域内常见的,严重的、处理困难、复杂的合并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使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率相对上升跃居第二,仅次于产科出血。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本合并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吉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提出有效干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西吉县2003-2012年10年间死亡的53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西吉县孕产妇死亡率从2003年的107.05/10万下降至2012年的39.64/10万,平均死亡率为68.82/10万。10年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性,提高产科质量,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醴陵市10a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及时了解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找出孕产期保健及产科处理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醴陵市10a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醴陵市孕产妇死亡率56.01/10万,后5a比前5a显著下降p〈0.05(X^2=5.887),其下降顺序为:产科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子宫内翻、妊娠高血压疾病、肺栓塞。结论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加强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及高危转诊制度,取消家庭接生及非法接生,建立有效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乡级产科质量和县市级医院产科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严桂珊  庄颖瑜  李丽冰  梁敏  唐蔚  何力 《广东医学》2006,27(11):1733-1734
目的为降低容桂街道社区高危孕产妇死亡率、缺陷儿的出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制订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容桂街道高危孕产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3~2005年实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后与2000~2002年3年期间,高危妊娠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高危孕产妇、高危妊娠率、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缺陷儿数、缺陷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后3年平均死亡率(4·0/万)略高于前3年(4·4/万),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高孕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危重症孕产妇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病例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产科联合ICU抢救的危重症孕产妇,共47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收并正常分娩的45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研究组的病因及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病的因素中,产科出血居于首位,其次是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妊娠并重症肝病;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1.49%,研究组正规产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等是引发危重症孕产妇的主要因素,而经产科联合ICU抢救,能够最大限度挽救孕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固原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固原市4县1区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d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而造成死亡者进行监测。固原市2000-2007年活产数202684人,孕产妇死亡147例,年平均死亡率72.53/10万,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112.30/10万下降到2007年51.66/10万,下降了54.0%,2007年与2000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χ2=5.581,P<0.05);孕产妇死因占前三位的依次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措施是强化医疗保健医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孕产妇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质量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监护,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辖区内近5年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翠屏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不理想且不稳定,其前三位死亡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死因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保健机构、生育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高度重视产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助产机构和人员的素质,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加强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对农村及贫困孕产妇提高补助资金,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