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心电图V1导联出现异常P波终末电势(PTFV1)的意义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PTFV1与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相关性[1],但与扩张性心肌患者PTFV1的变化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102 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对比观察,探讨PTFV1与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TFV1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40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健康人进行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左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胛FV1负值大者E/A比值显著降低;③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TFV1与舒张功能指标E/A值存在正相关(r=0.52,P〈0.01)。结论:心电图PTFV1有助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433-1435
目的:评价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心血管内科在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监测,按ST段改变形式分为3组:抬高组40例,压低组25例,无偏移组35组,比较3组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院外1年死亡率。结果:抬高组、压低组三支病变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年院外死亡率及GRACE评分均高于无偏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抬高组与压低组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游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87-187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分析和体会。方法对25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予常规导联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将两组的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律失常和总异常检出率等数据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显著提高各种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提高评估能力,预测患者的预后,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庆峰  王新康 《天津医药》2021,49(8):856-860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漏斗胸(PE)胸廓畸形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PE诊断的患 儿65例为PE组,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6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ECG特征差异。65例PE患儿根 据是否合并左心房异常、是否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以及是否合并电轴右偏分成不同亚组,比较各 组一般资料、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差异。测量PE患儿的V1导联P波负向波振幅,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 V1导联P波负向波的振幅与Haller指数、心脏旋转角的相关性。结果 PE组IRBBB、电轴右偏、Ptf-V1≤-0.04 mm·s 及左心房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波负向波振幅大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异常组的心脏旋转角和Haller指数均 大于无左心房异常组(P<0.01)。IRBBB组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大于无IRBBB组(P<0.01)。电轴右偏组与无 电轴右偏组的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患儿的V1导联P波负向波振幅分别和Haller指 数、心脏旋转角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73和0.658,P<0.01)。结论 儿童PE心电图常见左心房异常、IRBBB、电轴右 偏。异常心电图对PE的胸廓畸形评估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 ,除了掌握较复杂的心电图分析外 ,对于一些极易漏诊和误诊而又关系病人安危的心电图进行正确分析 ,防止漏诊和误诊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几种极易漏诊或误诊的重要临床心电图分析谈谈自己的体会。1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 ,Ⅲ导联呈 qRs型 ,或综合小波 ,余导联QRS波无异常 ,ST—T完全正常。由于心肌梗死的逐步恢复 ,心肌梗死瘢痕明显缩小 ,所以Ⅱ导联大Q波变为 q波 ,其它导联无心肌梗死的任何表现痕迹 ,所以极易漏诊。避免的关键是当Ⅱ导联出现 q波 ,Ⅲ导联QRS波型可疑时 ,应详细询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下壁有病理性Q波的患者进行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描记,并加做VE导联。比较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分析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中30例VE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T段无动态演变;余30例VE导联呈rS型。结论 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对病理性Q波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黎明  张宇霞  周柏宇  肖丹 《河北医药》2013,35(9):1345-1346
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是病理性Q波,但是当梗死的时间不断延长,通过心电图观察病理性Q波就变的非常困难,80%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无确切的心电图征象[1],而非Q波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其陈旧期几乎没有心电图特征性的诊断指标[2]。早期溶栓、冠脉介入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此Q波型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其心电图缺血性J波变化,为临床无创检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1例,包括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组)和2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组),对患者PCI手术前后24 h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测量记录各导联J波时限和振幅,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J波参数.结果 81例冠心病患者在PCI手术前后其五个导联组的J波发生导联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巨大J波和大J波比例明显下降,小J波比例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J波可作为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可靠评估指标,但是对于PCI手术前后冠心病患者缺血性J波时限、波幅的变化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9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紧缩感2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导联Q波,T波负正双向。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Killip1级,于2007年4月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抬高组41例和无抬高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左主干病变9例,ST段抬高组8例(19.51%)、ST段无抬高组1例(2.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44例,ST段抬高组28例(68.29%)、ST段无抬高组16例(43.24%),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例,ST段抬高组8例(19.51%)、ST段无抬高组4例(10.8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14-215
目的分析探讨18导联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确诊的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悉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52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1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5例;38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2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附加右室和后壁导联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应常规加做右室导联和右胸导联v7、V8、vg。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100例作为冠心病组,对照组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无冠状动脉病变证据者100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在心电图相对应的心肌前壁、下壁和侧壁导联的分布情况;按碎裂QRS波在心电图中出现与否将冠心病组分为碎裂QRS波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碎裂QRS波在左前降支(LAD)病变、左回旋支(LCX)病变和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中的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下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前壁和侧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阳性组LCX病变的发生率高于碎裂QRS波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阳性组LAD病变、RCA病变的发生率与碎裂QRS波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下壁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大,碎裂QRS波对LCX病变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fQRS)、病理性Q波与冠脉造影中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在已行冠脉造影的326例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通过有无fQRS和/或病理性Q波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fQRS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的心电图表现,fQRS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诊断心肌梗死fQRS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而特异性两者相反,将fQRS与病理性Q波联合应用时,可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无创性心电图指标fQRS能明显提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心电图的不同Q波的特点鉴别心肌病及心肌梗死.方法: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及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Q波的心电图特点,伴随的ST-T改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Q波的时限、出现的导联、伴随ST-T改变等均与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Q波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可以简便而有效地鉴别肥厚型心肌病的Q波及心肌梗死的Q波.  相似文献   

17.
袁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10-1511
目的 寻找多种记录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能及时的捕捉到供诊断、鉴别诊断的图征,为临床提供尽可能明确的心电图诊断,以便临床诊治.方法 (1)改变电极安放部位,观察不同部位所记录的各波形态.(2)采用长记录 (Ⅱ导联、V1等),观察P波形态、P波与QRS波的关系.(3)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或在某些导联增压记录,以观察QRS波的起始向量.(4)记录患者不同体位心电图,观察不同体位的心率、P波形态.结果 (1)肺气肿患者,V1~3胸导联出现异常QS波时,电极放在下一肋时,V1~3出现rS波型,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QS波型无改变.(2)加录1 min长Ⅱ导联后,P波形态改变的规律就会逐步地显示出来,P波与QRS波的比例关系会有规律地显示出来.(3)下壁出现Q波患者,在患者深呼吸时记录肢体导联(并加大电压记录)非下壁心肌梗死者,Q波的大小会随着呼吸运动而改变,甚至消失,而下壁心肌梗死者,Q波形态无改变.(4)P波电轴左偏患者,改变体位,心率改变后,12例P波由倒置变双向,最后直立,8例P波无改变.结论 改变记录的部位、改变体位、改变记录的时长和电压,都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显示出P波、QRS波的形态、属性,尤其是QRS波的初始向量,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相似文献   

18.
徐传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66-166,169
目的: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出现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其对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伴aVR导联ST段抬高的35例患者与aVR导联非ST段抬高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16例,占45.71%,ST段无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5例,占12.50%,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高度重视aV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18导联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确诊的3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悉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3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04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6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76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4发生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附加右室和后壁导联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应常规加做右室导联和右胸导联V6、V7、V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