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良忠  辛国  元伟静  田青 《口腔医学》2011,31(12):714-714
<正>在临床上遇到患者主诉颊部肿块,而最后确诊为颊肌炎或炎性颊肌肥大,对它的诊疗过程也许会感到曲折些。作者现将近几年遇到的3例非典型颊肌炎或炎性颊肌肥大患者的诊疗过程予以报告,以资交流、总结。1资料与方法病例1:患者,女,20岁,初诊主诉为左颊部肿痛2月伴低热数日,查体37.5℃,张口轻度受限,左颊部肿胀,触感板块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口内进路矫治下颌肥大畸形的经验。方法:对10例下颌角肥大的畸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片测量结果,在全麻下分别采用口内进路下颌角切除术和下颌角外板劈开去骨术,切除畸形的骨组织,并对骨创缘进行适当修整。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发现患者面下份过宽的畸形得以纠正,外型的改善医患双方均感满意,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根据下颌角肥大畸形特点选择不同术式是达到术后满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髁突肥大患者术后正畸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髁突肥大术后转诊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5-36,平均25.5岁,上下颌安装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髁突肥大患者手术后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及健侧后牙开[牙合],建立前牙正常覆合覆盖关系,双侧后牙I类关系或完全远中关系,后牙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紧密。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髁突肥大患者术后错合畸形。  相似文献   

4.
经口内切口手术矫治下颌角咬肌肥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颌角咬肌肥大又被称为方颌畸形。这种畸形一般在青春发育期后才表现出来 ,因而不会导致咬合及咀嚼功能障碍 ,但由于其特定的面容 ,影响美观 ,要求整形美容者近年来日渐增多 ,此类求医者中尤以年轻的女性居多。本文报告一组 15例近年来经我们手术矫治的病例 ,并就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征 ,手术方案设计 ,手术操作要点 ,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自 1987~ 1996年经我们手术矫治的下颌角咬肌肥大患者 15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9~ 31岁 ,平均为2 5岁 ,全部患者就诊目的均为改善面容 ,要求为…  相似文献   

5.
李佳博  臧文丽  潘亚萍 《口腔医学》2022,42(10):938-941
药物性牙龈肥大是由钙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等引起的牙龈组织特异性肥大及纤维化。过去二十年间,学者从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细胞学等层面对药物性牙龈肥大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受限于临床患者数量及伦理问题,对其相关机制及治疗的深入研究依赖于动物实验。本文回顾了以往研究中药物性牙龈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研究者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儿童上气道阻塞相关牙颌面畸形的常见病因,由此引起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宁等临床症状已日益为患儿家长所重视.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不仅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突面或凹面畸形,还可能造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因此临床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的Ⅱ类错畸形关注度较高,而...  相似文献   

7.
腮腺良性肥大病因复杂,表现为双侧腮腺无痛的、弥散性、无炎症的、非肿瘤性的腮腺肥大。腮腺良性肥大的诱因包括糖尿病、酒精滥用、内分泌疾病、厌食和药物等。诊断要对临床表现、组织学和成像表现进行综合考虑。肉毒杆菌注射治疗是高效的、微创的治疗腮腺肥大的方法。很多相关诱因及治疗已经比较明确,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希望以此文对腮腺良性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药物性牙龈肥大的短期疗效.方法 因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引起药物性牙龈肥大伴牙周炎的患者8例,在未停药的基础上经牙周非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变化.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牙周炎症及牙龈肥大状况得到改善,牙周袋深度降低,出血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探诊深度大于5 mm位点数由58.39%降至9.71%;牙龈出血指数大于2的位点数由96.86%降至42.54%.结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短期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牙龈肥大伴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炎症状况,减轻牙龈肥大.  相似文献   

9.
牙周临床治疗Ⅱ.牙龈肥大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肥大(gingival enlargement)是指牙龈体积的增加。由于牙龈肥大的病理学改变并非仅为牙龈组织的实质性增生,作为诊断名词,侧重于形态描述的牙龈肥大更具有普遍意义。牙龈肥大包括多种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遗传性纤维瘤病、白血病的牙龈病损、Kaposi肉瘤等。  相似文献   

10.
儿童长期上气道阻塞或功能紊乱可以引起张口呼吸,产生腺样体面容,严重时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ASHS),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腺/扁桃体肥大是儿童上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性肥大的生长规律和转归长期困扰着治疗方法的选择.本文讨论了儿童上气道阻塞对颌面部及全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一例牙周炎伴药物性牙龈肥大(使用环孢素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牙龈切除术,定期复诊,最终牙龈形态恢复正常。药物性牙龈肥大与菌斑的关系密不可分,治疗时需彻底清除菌斑,严格控制炎症,强烈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措施,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兔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咬肌不同处理方式与骨的适应性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咬肌不同处理方式与下颌骨变化的差异,为下颌角肥大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雌性家兔50只,3个月龄,分为2组,每组25只.左侧为手术侧,第1组行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将咬肌与翼内肌缝合,第2组行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咬肌不做缝合固定.每组在术后第1、2、4、8、12周时分别处死5只动物,手术侧咬肌称重,切取手术侧部分骨组织连同其上部分咬肌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在200倍镜下用HJ-YG病理诊断分析系统测量肌小节长度和肌细胞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骨的厚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4、8、12周,第2组咬肌重量减轻,与第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8、12周,第2组下颌骨厚度未增加,第1组下颌骨厚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5).术后1、2、4周,第2组肌小节长度较第1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12周,第2组肌细胞面积较第1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兔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肌小节长度、咬肌细胞面积、骨细胞等发生了适应性改建,尤其是游离咬肌后咬肌失去张力,其附着点上移,致使其发生明显萎缩.下颌骨愈合后厚度不增加.  相似文献   

13.
X型原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胶原,它只存在于生长发育期的即将骨化的软骨内,以液态均相的形式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并启动软骨骨化。它具有特异性合成、局限性分布、一过性存在的特征。许多骨骼系统疾病与X型胶原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CO2激光龈切在固定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增生肥大,使临床牙冠高度降低,常常影响正畸治疗,特别是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的粘结构因增生肥大的牙龈无法达到正确的位置,甚至无法粘结。此时增生肥大的牙龈需要切除。作者采用CO2激光切除增生的牙龈,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微静脉畸形伴唇肥大畸形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微静脉畸形可能的扩张机制.方法 通过观察21例微静脉畸形伴唇肥大畸形标本的HE切片,分析其组织学特点.结果微静脉畸形伴唇肥大畸形的组织学表现为广泛的扩张血管,血管平均管径(39.8±15.7)μm.扩张血管与横纹肌、唇腺、脂肪交错排列,呈典型的组织错构表现,错构程度:轻度1例、中度7例、重度13例.结论 微静脉畸形伴唇肥大畸形的组织学表现以轻度扩张血管、横纹肌、唇腺、脂肪的组织错构为主要特点,属于先天性软组织的错构和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菌斑微生物在硝苯地平诱导的药物性牙龈肥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药物性牙龈肥大的高血压患者(A组,23例)、服用硝苯地平后未出现药物性牙龈肥大的高血压患者(B组,23例)、慢性牙周炎者(C组,23例)龈下菌斑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和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比较3组患者龈下菌斑中4种牙周致病微生物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Pg、Td、Tf、Pi在A组明显高于B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菌斑微生物在硝苯地平诱导的药物性牙龈肥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X型胶原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胶原,它只存在于生长发育期的即将骨化的软骨内,以液态均相的形式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并启动软骨骨化。它具有特异性合成、局限性分布、一过性存在的特征。许多骨骼系统疾病与X型胶原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牙龈肥大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口腔表征,严重者影响咀嚼。同样表现为牙龈肥大,但疾病的性质可能截然不同,有可治愈的牙龈疾病,也有恶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不同疾病的治疗策略和方法迥异,因此需要仔细鉴别。本文将介绍如何鉴别各种牙龈肥大性疾病,并介绍对牙龈肥大性疾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与牙颌面畸形相关性.方法:纳入10~14岁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者60例,其中口呼吸患者15例,10~14岁无腺样体肥大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A组).测量其头影侧位片A/N比值、牙颌面各项数据,按A/N比值大小分为3个组(A组:A/N <0.60;B组:0.60≤A/N <0.70;C组:A/N≥0.70,其中15例为无口呼吸者C1组,伴口呼吸者15例为C2组),每组30例.应用统计学分析各项项目的变异程度与腺样体肥大等级的相关性,以及单纯腺样体肥大患者与腺样体肥大伴口呼吸患者牙颌面畸形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U 1NA角和L1 NB角大于A组(P≤0.05).C2组NPogSN小于及GoGnSn角大于C1组(P≤0.05).结论:重度腺样体肥大(A/N≥0.70)伴MB患者表现为明显的下颌后缩,下颌平面角增大和牙齿唇倾,建议上述患者于6岁前行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寰椎横突肥大性变异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否有关,我们进行了下颁骨、寰椎骨骨标本各23具测量及735人的普查。结果显示:寰椎横突和下颌升支十分接近,两者平均相距0.5cm;不同个体,寰椎横突突度有变异。突度不同,TMJDS 体征阳性率明显不同。横突突度显著加较显著组的 TMJDS 体征阳性率,是横突不显著加未触及组的近三倍,前组比后组,平均开口度大0.2cm。结果表明:寰椎横突肥大性变异是 TMJDS 的致病因素。文末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