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危岩体的存在为边坡崩塌留下隐患,影响工程运行安全。本文以某水利枢纽边坡危岩体为研究背景,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危岩密度、风化程度及危岩自重为影响水利枢纽边坡危岩体的主要因素,层次分析法对水利枢纽边坡滑移式危岩体分析的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研究结果为边坡工程稳定分析及治理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国平  孟顺 《人民长江》2018,49(24):36-38
杨房沟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危岩体量多面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稳定性差。为保证枢纽施工安全,需对高位危岩体展开治理。高位岩体治理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踏勘采取综合措施,比如开挖清除破碎岩体、锚杆支护浅层裂隙岩体、挂网混凝土、主被动防护网,保证了枢纽区自然边坡岩体稳定,实现了高边坡治理安全零事故目标,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旭龙水电站环境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通过现场地质调查与测绘、无人机航拍、三维实景模型分析等手段,针对旭龙水电站环境边坡存在的危岩体、崩塌堆积体、强烈卸荷松弛区等三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机制及失稳模式,评价了边坡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治理建议。结果表明:危岩体稳定性多为较差至差,崩塌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较好,强烈卸荷松弛区岩体稳定性差。建议对体积最大的1号危岩区采取卸荷开挖、锚固等措施进行治理,避免对体积最大的1号堆积体坡脚开挖,清除S3强烈卸荷松弛区松动岩体后锚固下伏强卸荷岩体。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虎峪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裸露边坡治理分为四部分,主要措施有在边坡坡脚设浆砌石挡墙,对石质边坡治理段进行危岩体清理,挡墙以上采用植生袋护坡、植草护坡、种植爬山虎防护护坡等.  相似文献   

5.
金沙水电站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坝址区河谷较宽,坝址两岸河谷深切、谷坡陡峻、坡体基岩裸露、岩体卸荷裂隙发育且分布广泛,多发育在工程边坡以上。为确保工程施工及电站营运安全,设计单位针对自然边坡因裂隙形成的狮子石危岩体提出了治理防护设计方案。介绍了高陡自然边坡条件下危岩治理防护采用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猴子岩水电站坝址两岸河谷深切,谷坡陡峻,坡体基岩裸露,强、弱卸荷带及深卸荷分布广泛。为确保其下部施工及电站营运安全,设计针对坝顶以上自然边坡危岩体提出了治理防护设计方案。介绍了高陡自然边坡条件下危岩治理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摄影在高陡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及主要技术问题.正射数字影像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找到结构面影像与真实岩体结构面空间展布、结构面的力学性状的关联.某电站长约200 m,高30~60 m的近直立边坡,由于公路开挖爆破及卸荷影响,部分结构面出现明显张裂,出现多处结构面不利组合,形成危岩体.通过数字正射影像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岩体不同区块的稳定性,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处理方案.治理实例表明此种新方法快速、经济、实用,其它类似工程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龙里县窄冲水库为在建中型水库,采用面板堆石坝型,右坝肩岩质边坡高达50-80m,地质构造复杂,软弱夹层等不利结构面极发育,分布有多处危岩体,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及以后的水库运行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坝肩边坡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进水口、场内交通三缆路的安全运行以及部分天然边坡的安全美观,对金沙江右岸坝区边坡实施处理工程。该工程施工难点主要为危岩体治理、高排架设计和材料垂直运输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环境边坡危岩体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论述了长河坝水电站环境边坡的勘察、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方法,建立了长河坝水电站环境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标准,基于危害性的危岩体防治原则,为环境边坡危岩体的勘察与防治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1.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码头营地边坡是由多组不规则的卸荷裂隙围限出的一较大规模的危岩体,由于滑动面并非规则平面,因此破坏面复杂。本文采用点安全系数方法评价块体的稳定性。在地质勘测的基础上建立块体的数值计算模型,计算滑动面的应力值(含正应力和剪应力),由库伦准则定义出沿可能滑移方向的点安全系数。通过点安全系数的分布评价块体的失稳机理,通过点安全系数对破坏面的加权平均值评价块体的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危岩体点安全系数分布符合宏观变形特征,整体安全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经施加4 800t支护力加固后,整个围岩体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索风营水电站的Dr2危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问题,以及锚固洞、抗滑桩等加固措施在单独、联合作用时对整体稳定的贡献度问题,通过建立包含危岩体及其加固措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了危岩体上的滑体在地震作用下的惯性荷载,并将其作为外荷载与静力荷载工况进行组合。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特征点位移突变、锚固洞(或抗滑桩)截面最大剪力超过其典型截面的斜截面极限抗剪承载力等为失稳判据,以此确定危岩体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的危岩体动力稳定安全系数为1.017,不满足规范要求。单独考虑锚固洞或抗滑桩加固时,危岩体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1.10、1.06;洞桩联合加固时危岩体动力稳定安全系数为1.11,洞桩联合加固的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同类复杂岩质高边坡的动力稳定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场原位变形试验能准确获取岩体的变形模量,是评价岩体灌浆加固效果的有效方法。我国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地形险要,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在边坡表面开展原位变形试验极为困难。为此提出了高陡边坡原位变形试验与测量方法,分析了应力传递深度对变形试验结果的影响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测量误差的计算公式。以某水电站高边坡为例,选择含平行结构面的不同质量岩体,对其灌浆前、灌浆后及强化灌浆后的变形模量进行测试,得到结论如下:①固结灌浆对高质量岩体变形模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而低质量岩体在灌浆后、强化灌浆后变形模量可分别提高22%和38%;②结构面充填胶结后,会对两侧岩块变形起到约束作用,类似增加中间主应力提高岩体变形模量的效果,沿结构面走向方向的岩体变形模量也会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加固后,边坡岩体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使其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此时如仍按一般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并不是很合理。因此,提出采用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来表征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具体是指用预应力锚索在各工况下产生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增量与允许应力增量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允许应力增量的比值来表示边坡的稳定性。某水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天然岸坡高、自然坡角大、片麻理陡倾岸外,与片麻理垂直的陡倾裂隙和平缓裂隙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利用离散化有限元软件FINAL建立左岸边坡开挖变形分析模型。对比研究3种工况下不同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方案的边坡稳定性,得出暴雨工况为最危险工况,然后分析了最危险工况下不同加固方案时的变形、位移及应力,所得结果与边坡稳定系数法得到的边坡稳定性状况一致。研究结果对该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后续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锦屏水电站缆机平台高陡边坡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分级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单级开挖高度、岩体强度参数和支护时间对高陡边坡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的变形、安全系数受岩体强度参数影响较大;较好岩体条件下,单级开挖高度和支护时间对边坡的变形、安全系数影响很小,较差岩体条件下,单级开挖高度和支护时间对边坡的变形、安全系数影响显著,且单级开挖高度越大,支护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实际高陡岩石边坡工程开挖支护方案优化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就水电工程而言,高陡边坡岩体卸荷可能导致边坡整体或局部失稳,对水电工程的施工及运行安全构成威胁。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卸荷岩体宏观地质特征、渗透特征及弹性波特征3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了坝址区边坡岩体卸荷的水平深度及特征,并就卸荷带岩体总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总体认为,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边坡岩体卸荷变形微弱,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好。 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诱发了景区芦苇海区域约 2. 7×104 m3危岩体发生崩塌,在2018 年汛期该区域又产生约 3×104 m3的二次崩塌,损失巨大。目前,崩源区仍有约 2×104 m3 的危岩体仍悬而未掉,潜在风险高,故需要深入研究芦苇海危岩崩塌的特征和致灾机理。通过现场详查、无人机及 GIS 等手段,对芦苇海危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失稳过程及成因机理有了初步认识。研究发现,芦苇海危岩崩塌失稳历经“坡表局部崩塌-顶部危岩带变形-撞击坡表-碎屑流”四个阶段,平均运动速度达 29. 94 m /s,崩落块石到达坡脚的概率约为 87%。同时,多次失稳主要受内因及外因综合影响,由于斜坡对地震的放大效应,岩体受加速度影响显著,产生震动拉裂或抛射; 而震裂的岩土体在后续强降雨的触发下,沿优势结构面向南西侧临空面发生二次崩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节理条件下采空区对岩质斜坡变形破坏过程的影响,以贵州省清镇市小二岩危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PFC~(2D)模拟采空区影响下岩质斜坡渐进破坏过程,并在模拟过程中分别对斜坡坡顶、坡脚、采空区、采空区上方地表四个位置进行监测。初步研究发现:小二岩斜坡为缓倾上硬下软型结构,由于地下采煤导致小二岩斜坡出现变形,在开采作用下其主要的变形方式有采空沉陷和坡顶拉裂;研究区内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节理切割成块体,地下开采后,引起坡顶岩体应力变化,拉裂隙沿节理面产生,岩体发生累进性破坏,为崩塌的发生提供了积极条件;分析认为在对斜坡体进行节理化后,节理对于斜坡的变形具有指引作用,斜坡在采空区变形位置沿节理向陡崖顶部产生大量的拉张裂隙并且最终贯通,与小二岩斜坡的实际变形相近。  相似文献   

19.
拉西瓦水电站高边坡危岩体安全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光学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法和电测法3种边坡常规监测方法,指出了其优、缺点.针对拉西瓦水电站高边坡危岩体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监测设计原则,选取电测法中的测缝及测斜对其稳定性进行监测,确立了仪器布置方案及自动化系统实施监测网络结构.该方案自2008年实施至今,系统运行稳定,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拉西瓦水电站安全施工及监测分析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