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蚕豆病40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病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进食蚕豆及蚕豆制品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多见。富宁县是地处云南与广西交界处的壮族、苗族聚集地区,是蚕豆病的高发地区。该病多为危重症,需要紧急救治。现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蚕豆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诊治方法,提高对本病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松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61-162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G-6-PI)缺陷的疾病,该病主要因进食蚕豆及蚕豆类制品,或吸人蚕豆花粉,服用含有类似氧化剂的药物而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我院儿科1989~2003年期间共收住院治疗蚕豆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蚕豆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蚕豆病的发病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蚕豆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蚕豆病4岁以下患者占70.15%,病死率为0.17%;所有病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均降低。结论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G-6-PD缺陷者进食蚕豆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为非自限性,及时输注新鲜血液、激素及碱化尿液等综合措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吃蚕豆会引起贫血,对此您一定感到奇怪吧,而事实确实如此。有的孩子吃了蚕豆后不久(一般在1~2天内)便出现脸色发黄、腰酸背疼等症状,尿还会变成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到医院看病往往诊断为"蚕豆病",及时治疗后几天便能症状缓解出院。蚕豆病是因患者(大多是儿童)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写为G-6-PD)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所以此病的医学名称叫作  相似文献   

5.
蚕豆病是遗传性疾病,是由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重症可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和溶血危象等严重并发症。这种病多见于儿童,男性患者约占90%以上。大多数食用蚕豆后1—2d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和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  相似文献   

6.
蚕豆病俗称胡豆黄、蚕豆黄,是人进食蚕豆或者接触蚕豆花粉后,机体对蚕豆中的“毒性物质”敏感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溶血性疾病。蚕豆收成于夏季,因此,蚕豆病多数发生于夏季时节。此病儿童发病率较高,多见于2~8岁的儿童。男性患儿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7.
王洪惠 《现代保健》2009,(15):100-10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岁,因1周前进食蚕豆后皮肤黄染,血尿1d,以蚕豆病收住儿科病房。入院查体:T37℃,P140次/min,R26次/min,可闻及Ⅱ~Ⅲ级杂音,呼吸浅快。血常规:Hb53g/L,尿常规:尿白细胞、红细胞。动脉血氧饱和度60%。入院后给予吸氧、输血、激素、碱化尿液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病情迅速好转,住院6d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蚕豆病是一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或其制品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常于1-2d死亡。笔者在临床中曾遇1例,因诊断救治及时,患儿性命得以挽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蚕豆病"是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3岁以下的小孩很容易得病,其中以男孩居多。G6PD缺乏有遗传性,40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很多患儿就是因为吃了新鲜蚕豆而发病。这种病发病年龄越早溶血越重,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头痛、  相似文献   

10.
蚕豆病,又称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而引起,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病情危重者如不及时治疗常于发病后1-2 d死亡[1-2]。  相似文献   

11.
春末夏初是嫩蚕豆成熟和大量上市的时候。蚕豆,又名胡豆,是一种质鲜味美,且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很多人都喜欢吃。在食用蚕豆时,必须要炒熟或煮熟后方可食用,否则就有可能使某些人罹患蚕豆病。 蚕豆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生蚕豆中含有一些蚕豆嘧啶和左旋多巴类物质,这些物质被吸收后可进入血液。有些人的体内缺乏一种叫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的物质,这种酶可使人体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红血球有保护作  相似文献   

12.
王思铮  栗芳 《健康博览》2016,(10):30-30
正蚕豆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患者遍及世界各地,估计全世界有患者4亿以上,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发病率差异很大。在我国,此病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发病率较高,北方地区较为少见。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会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于3岁以下小儿,约占70%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蚕豆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而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预防,方法:2009年5月我院儿科收住一例蚕豆病患儿对其进行临床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一例蚕豆病患儿治愈而出院。结论:对蚕豆病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后很快的痊愈,避免了死亡,及时做好宣教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江南水乡,民间有“立夏见三鲜”之说,这三种“时鲜货”之一就蚕豆,在我国南方地区,开春后蚕豆就上市了,面对餐桌上那绿油油、香喷喷的炒青蚕豆,谁见了都会馋涎欲滴、胃口大增的,孩子们当然也不例外,吃个够方罢休。每年随着蚕豆大量上市,那鲜为人知的蚕豆病也接踵而来,这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一名2岁的小男孩吃了蚕豆后得了"蚕豆病",25日被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脱离危险。当前正值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在这种季节,哪些食物要少吃慎吃?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就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江西省中医院肠胃科主任胡玛。【案例】2岁男童吃蚕豆身患"蚕豆病"今年2岁的信丰县男童小丰丰吃完蚕豆后,出现高烧、小便出血等症状,25日,被送到了赣南医学院一附院抢救治疗,至今未脱离危险。医生称,5岁以下儿童极易患上这种"蚕豆病"。  相似文献   

16.
蚕豆病     
民间有“立夏见三鲜”之说,这三种“时鲜货”之一,是鲜美可口的青蚕豆。人们不会料到,每年随着蚕豆大量上市,那鲜为人知的蚕豆病也接踵而来。有的婴幼儿吃了蚕豆之后,会患上蚕豆病,临床表现为进食后数小时,突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患儿脸色苍白泛黄,巩膜(眼白)黄染,尿液颜色如同酱油或葡萄酒。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寒战,神志不清,反复惊厥,  相似文献   

17.
正江南民间素有"立夏尝三鲜"之说,但是"时鲜货"之一的蚕豆,却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每年随着蚕豆大量上市,鲜为人知的蚕豆病也接踵而来,有的甚至丢了性命。吃蚕豆也会生病,还会丢性命?大家一定感到奇怪吧,但事实确实如此。一小碟蚕豆险要孩子命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民间有“立夏见三鲜”之说,这三种时鲜货之一是蚕豆,在南方,开春后蚕豆就上市了。面对餐桌上那绿油油、香喷喷的蚕豆,令人馋涎欲滴。每年随着蚕豆上市,那鲜为人知的蚕豆病便接踵而来,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极少数的婴幼儿,吃了蚕豆之后会闹一场凶险的蚕豆病,表现为进食后数小时至半天,突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患儿脸色苍白和泛黄,巩膜(眼白)黄染,往往被当作急性黄疸性肝炎而误诊误治,但引人注目的是患儿的尿液并不黄染,而是如同酱油或红葡萄酒,此为“血红蛋白尿”,令人望而生畏。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高热、寒颤,患儿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19.
蚕豆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我科自1992年2月至1995年5月间共收治儿童蚕豆病25例,除按一般急性溶血处理外,尚采用选择血源输血、大剂量用抗氧化剂治疗,2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22例,女3例。年龄7个月~12岁。7个月1例,1~3岁12例,4~6岁11例,12岁1例。进食新鲜蚕豆者21例,煮熟者3例,7个月患儿食母乳引起。进食量5~100克不等。2例女性患儿有阳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蚕豆病急救与护理。方法:对35例蚕豆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蚕豆病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30例出现血红蛋白尿,Hb27~86g/L,12例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8例出现烦躁不安,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激素应用、输血、碱化尿液治疗是蚕豆病患儿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正确输血、精心护理是患儿及早治愈、好转出院的保证,同时做好蚕豆病的健康宣教对预防本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