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灸法的要诀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灸法是我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几千年历史。本人1953年师承针灸大师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传。从医60多年来一直为灸法的保存和发扬光大努力。下面就灸法讲几点要诀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周楣声灸法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楣声在灸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造诣深厚,现将其在灸法理论、灸法临床、灸法器具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创新“灯火灸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建蓉  刁本恕 《中国针灸》2012,32(3):237-239
刁本恕医师在继承传统"灯火灸法"的基础上,创新灸具与灸法,研发出"刁氏药棒灸法",即将多种中药做成类似火柴棍大小的灸条,直接点燃迅速灼烧在人体穴位上,激发经气的运行,以达到防治病痛的目的。"刁氏药棒灸法"具有制作更科学、操作更安全、方法更简便、功效更快捷的特点,在临床运用中疗效较佳。本文对"刁氏药棒灸法"从施治方法、临床应用和灸法讨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辨析。  相似文献   

4.
龚秀杭  严蕊雪 《中国针灸》2004,24(9):655-658
严定梁医师,擅长灸法,其化脓灸法遥承并改进了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的古老灸法,无论是施灸季节、灸治材料、取穴原则、取穴方法、发灸、养灸均严谨而有特色,用穴少而精,取穴则按、押、摩、数,煞费推敲,力求准确,重视培元固本、强壮健体.其针法以取穴精炼为特色,常用透刺法,以一针同时发挥两穴或两穴以上穴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樊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42-543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上古医者非常重视灸法的作用。艾灸温阳益气、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通郁之功是针石难以比拟的。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灸法的运用甚多,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对外治灸法的记载颇为丰富,并有专篇论述。如《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相似文献   

6.
从实验和临床两方面综述了常小荣等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临床采用隔药饼灸法,自制药饼药物组成为丹参、山楂、郁金、大黄、泽泻等.附有1则典型病例,辨证为痰浊阻遏证.取穴分两组,1组为巨阙、天枢、丰隆,另1组为心俞、肝俞、睥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龚廷贤灸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钦传  袁泉 《中国针灸》1999,19(9):569-570
以龚廷贤著作《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为依据 ,探析龚氏灸法特色及其对灸法理论的贡献。龚氏悉采《内经》要旨及诸前贤确论 ,又参以己意 ,时有独创。在灸以保健、灸治疮痈、灸疮护理以及晕灸处理等方面都对灸疗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仁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与文献研究近四十载,学验俱丰,特别是在刺灸法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现就其治疗难治性疾病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灸法乃临床十分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为探究灸法临床应用的特点及适应症,从其"温"的性质出发,系统阐释临床艾灸四大作用。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艾灸温性可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展现出四大临床功效,即温补、温通、温散、温收。其中温补为基本功效,这些功效合理运用于临床,收效显著。希望对艾灸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谢锡亮教授直接灸法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锡亮教授早年师从承淡安先生,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60余年,学验俱丰,重视针、灸、药,因人而施,特别注重灸法,尤其是直接灸法,取穴少,作用广,疗效佳,操作方便,一次灸不过3~5min,还可教会患者及家人在家中自灸,省时省事。灸法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及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远期疗效亦佳,适于现代人治病、保健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