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重力选矿中的分选过程多在近壁面进行,由于近壁面的湍流边界层存在着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固粒在穿过湍流边界层时的运动和穿过主流区域,在运动机理上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应该分别加以考虑此外,固粒在液体湍流边界层中的受力分析与在气体边界层中也大不同,须另加研究本文讨论液体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对固粒穿过液体湍流边界层的受力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固粒穿过液体湍流边界层的轨迹分析中略去固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固粒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即只考虑稀相的液固两相湍流边界层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重力选矿中的分选过程多在近壁面进行,由于近壁的湍流边辊导存在着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固粒在穿过湍流边界层时的运动和穿过主流区域,在运动机理上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应该分别加以考虑,此外,固粒在液体湍流国界层中的受力分析与在气体边界中也大不同,须另加研究,本文讨论液体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对固粒穿过液体湍流边界层的受力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固粒穿过液体湍流边界层的轨迹,分析中略去固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及  相似文献   

3.
激波卷扬附壁煤尘的湍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激波卷扬煤尘的气固湍流边界层方程,其中考虑了气固两相间的耦合效应和气固相湍流效应。模型认为颗粒上扬是激波后气固流动的剪切升力和湍流效应的结果。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1-3]实验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求气固两相圆湍流射流的特性,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对气固两相圆湍射流的影响.在水平圆喷口近场处使用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雷诺数分别为6 230、10 010时的气固两相湍流射流进行测试.采用3种粒径的玻璃微珠作为示踪粒子.获得了距喷口出口截面轴向距离为3倍喷口内径处的示踪粒子速度矢量分布.分析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气相拟序结构对于颗粒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大颗粒受气相流场的作用更大,颗粒沿轴向的运动刚性加强,颗粒跟随主气流前进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Mixture模型对阶梯溢流坝气液两相湍流进行模拟,湍流模型分别采用Realizablek-ε模型和RNGk-ε模型.针对非掺气区域的坝面平均速度、边界层厚度沿水流方向的变化以及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等,进行了水流特性分析,并将两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出阶梯溢流坝的水流特性.  相似文献   

6.
气力输送系统中加速区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气力输送系统中具有不同初始状态的固粒群在加速区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气流场采用修正的k-ε湍流模型进行计算,利用相间滑移数值方法(IPSA)求解全流场的Navier-Stokes方程,并推导求解了在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下具有不同初始速度的固粒群的运动解析关系.通过分析解析关系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初始气固速度比与固粒加速区的运动高度相关,但与稳定运动无关;最终运动速度取决于摩擦条件和悬浮运动速度;加速区固粒作变加速运动;初始速度比决定了中心区加速度;近壁区变速运动与初始速度比和壁面摩擦相双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流动特性,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给出了适用于模拟循环流化床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的k-∈-θ-kp湍流模型,即气相湍流流动采用标准的k-∈模型,固相湍流采用kp模型。该模型的优点是引用了颗粒平均温度的同时不仅考虑了颗粒湍动能自身的对流、扩散、产生和因流体作用而产生的耗散,而且考虑了颗粒相自身相互碰撞对流动脉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循环流化床内二维湍流气固两相流动的计算程序,并针对一台循环流化床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炉风口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回旋区内气体、煤粉的各种经历效应,本文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建立了高炉风口回旋区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三维数学模型。将所建模型分别对冷态模型内气粒两相流动和某企业750m^3高炉风口回旋区内的气固两相三维流动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PDA对冷态模型内气粒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冷态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11.6%;热态模拟的模拟结果与国外实验测量结果较吻合,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5.8%。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风口回旋区内的燃烧情况,可以减少高炉操作费用,正确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改型前,后2种喷煤枪喷吹粉煤气-粒两相湍流流动过程的浓度场的分布,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混合组分平衡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高炉粉煤喷吹三维气-粒两相湍流流动过程数学模型,采用k-ε方程描述风口内气-粒两相的湍流动,通过对Euler正交坐标下节点离散化方程的耦合关系分析求解,采有3组粒度不同的粉煤颗粒对喷枪改型前,后高炉风口湍流流动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粉煤颗粒粒度的增加,多股流喷枪对风口底面的低浓度特性明显,当粒度为100μm,喷枪对风口底面的浓度为单股流时浓度的1/20;当粒度为75μm时,为1/10,当粒度为50μm时,为1/5,这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粉体水平管道分层流动速度分布的PD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气固两相分层流动在水平管道中的速度分布规律 ,进一步认识分层流动的两相作用机理 ,掌握分层流动的规律 .在一个采用流化罐给粉的气力输送试验台上 ,以平均粒径 35 .6 μm的玻璃微珠为试验物料 ,应用二维PDA系统 ,对水平方管内气固两相分层流动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在输送质量比不高于 2 0kg·kg-1(固 /气 )的输送条件下 ,PDA测量是可行的 ,分层流动的两相流场表现为湍流的特性 .随着输送浓度的提高 ,颗粒相对输送过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脉动行为更加强烈 .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溢流边界层的有关文献以及采用激光流速仪对圆顶堰模型进行系列试验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圓顶堰外流(势流)区和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经验公式来定量地描述这些规律,经验公式与试验资料尚能吻合。此外,根据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推导的动量积分方程式,本文计算了圆顶堰溢流边界层的厚度,计算成果与试验资料也基本上相符。最后,本文分析了圆顶堰溢流边界层的发展规律,指出与此规律有关的重要特征参数是上游水头与圓顶堰半径的比值。  相似文献   

12.
文中建立了S_1流面边界层积分方程,吸入方程及无粘流与边界层相互作用选代解法。文中应用边界层积分方程反解法同无粘流与边界层相互作用模型进行迭代,求解了带有分离气泡的S_1流面边界层。文中的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能优化控制的磨矿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矿行业的磨矿过程存在大惯性、参数时变、非线性等特点,特别是边界条件波动,工艺指标磨矿粒度难以在线测量,难以实现磨矿粒度的优化控制,因而导致磨矿生产过程不稳定,难以保证磨矿质量和磨矿效率.提出了基于磨矿粒度优化控制的磨矿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智能优化过程控制系统和运行过程管理系统组成.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智能优化控制策略.智能优化过程控制系统由智能优化设定和底层控制回路两级组成,通过软测量模型对磨矿粒度等工艺指标进行预报,通过回路设定模型给出底层回路控制的优化设定值.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大型选矿厂磨矿过程,稳定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磨矿效率,实现了优化控制、优化管理和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4.
子模态综合法中动力对接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二阶非完整约束系统的Routh型方程,用子模态综合法,建立了考虑全部几何及动力对接条件下,非线性转子——支承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对动力对接条件之作用的定性研究以及对一个非线性转子——支承系统不平衡响应数值解的分析,初步得出:含导数项的动力对接条件对系统的解影响较大,不含导数项的影响较弱。由于考虑全部几何及动力对接条件的求解烦琐,本文提出了一种较简便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内部构件磨损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开发的电阻模拟法,对循环流化床圆柱形内构件表面受气固两相流磨损的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揭示了气体流速和固体颗粒循环速率两个操作条件对磨损速率的影响规律。并以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解释了内部构件表面磨损的不均匀性现象。实验方法有助于开发内部构件磨损的在线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别对于本身性能就较差的废弃物复合材料,界面处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重点研究不同界面处理剂对废弃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使用现代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数值计算和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全面地评述现阶段边界元方法研究中对奇异性的处理.列出了计算奇异积分和超奇异积分的方法;讨论了由于边界的非光滑性引起的解的奇异性;介绍了描述它们的数学工具,如在部分边界上定义的索伯列夫空间,拟微分算子等.为将奇异性反映在边界元近似中,建议采用奇异边界单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流动边界层、传热边界层和传质边界层及其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传递的关系进行敢简要的分析与研究,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布朗粒子从高维Kramers系统稳定平衡点的吸引域离出的平均首次离出时间。主要运用奇异摄动渐近展开、局部坐标变换、边界层展开方法,同时结合系统对应的伴随方程,得出平均首次离出时间的渐近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