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根生  徐峰 《丝绸》1994,(10):28-29,32
本文介绍了JK-1给湿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并应用于织纺厂的生产试验,实践证明,绢纺厂采用此种给湿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制绵工艺中的梳析,比传统给湿剂可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精绵的长度也有所提高,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JK-1给湿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并应用于绢纺厂的生产试验。实践证明,绢纺厂采用此种给湿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制绵工艺中的梳折,比传统给湿剂可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精绵的长度也有所提高,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丝绸》1998,(8):11-14
高支绢丝精梳制绵新技术的研究属国家“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它是在中支绢丝精梳制绵新工艺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项新技术结合开松、梳绵、精梳等关键设备的改造,并通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符合绢纺工艺及纺制优质高支绢丝的要求,文章介绍了高支绢丝精梳制绵工艺、关键设备的研制及工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4.
高支绢丝精梳制绵新技术的研究属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它是在中支绢丝精梳制绵新工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项新技术结合开松、梳绵、精梳等关键设备的改造,并通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符合绢纺工艺及纺制优质高支绢丝的要求。文章介绍了高支绢丝精梳制绵工艺、关键设备的研制及工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前绢纺制绵工艺路线,一是传统的圆梳工艺(称老工艺);一是近年来采用的精梳工艺(称新工艺)。这两条工艺路线的机械化程度,劳动强度,精干绵梳折,精绵质量,落绵利用和技术经济效果等,是绢纺新建厂和老厂改造中探求的问题。本文分析老工艺和新工艺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效果;研究新老工艺相结合的制绵工艺路线;探求新工艺不加工精干绵,先用老工艺圆梳机提取Ⅰ号精绵,然后将圆梳机Ⅰ号落绵由新工艺梳绵。试验研究说明,新老工艺结合的这条制  相似文献   

6.
按工艺要求,绢纺精干纳烘干时的出机回潮率应控制在5~9%的范围内。如将上述的精干绵直接进行制绵、纺纱,就会因其断裂强度低,纤维表面不光滑,易受损伤;纤维的平均长度短,短纤维和维拉多,梳折也低等原因,而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又因丝纤维是电的不良导体,当回潮率低时,加工中静电观象严重,使正常生产更加困难。为此,在投产前,必须对精干绵进行给湿处理,使其上机回潮率保持在12.5%左右。常现给温液一般是由水、乳化白油(或其他动、植物油和矿物油经乳化而成的乳化油)、抗静电剂等配制而成。它们可确保机械加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唐剑锋 《丝绸》1999,(4):24-26
通过Ⅰ号圆梳落绵在精梳制绵工艺上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比较合理的梳理工艺,证实了圆梳、精梳结合制绵的可行性。充分发挥两种制绵工艺各自的优点,使绢纺工艺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阎建华  张文赓 《纺织学报》1993,14(12):16-17,36
本文用扫描电镜与体视显微镜对桑蚕绢纺制绵工艺中的绵粒按大小分类观察研究。发现不论在制绵新工艺或圆梳老工艺所产生的大多数绵粒,或多或少地含有一种过去未曾发现的细度比单丝细得多的短纤维。这些细单丝、细纤维容易形成制绵工序不易排除的、紧密的小绵粒。随着绵粒的增大,正常单丝的影响增大,细单丝、细纤维互相缠绕与捆绑而形成,不同绵粒中三种纤维比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丝绸》1983,(11)
(二) 制绵工程1.工艺方法全新梳绵法;称C_1 新老结合梳绵法;称S_1 C_2 S_1绵,圆梳工艺(即老工艺)。C_2绵条,称精梳绵工艺。C_1绵条,称新梳绵工艺。C_1是主体,占55~60%。(1)全新梳绵法(C_1)工艺流程精干品—给湿—调合(称量)—金属检测机—自动开茧—混打绵机—梳绵机练条——粗梳机—精梳机—练条机—C_1绵条。(2)新老结合梳绵法(S_1 C_2)  相似文献   

10.
李波 《辽宁丝绸》1998,(4):31-31
一、制绵新工艺产生小白点的原因制绵新工艺采用罗拉梳绵机进行粗梳,且细、长、缠结多的丝纤维是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梳理。由于茧丝本身有茸毛类的存在,及绢丝纤维中过短纤维的存在,在梳理和转移过程中,丝纤维与丝纤维的摩擦及丝纤维与金属的摩擦,使一些过短纤维卷绕成为小白点,或过短纤维与茧丝的茸毛类相纠缠而成小白点。二、解决小白点的措施1、改善精练工艺,采用低温精练工艺,在不影响梳组顺利进行的条件下,提高精干绵的残胶量,使其保护丝素,以减少外界机械对丝素的摩擦损伤。2、对精干绵的给湿必须均匀,适当增加一些润滑剂和…  相似文献   

11.
试析延展两种操作法对生条质量的影响南充绢纺织厂何远彬目前,我国绢纺行业制绵圆型精梳工艺生产的精绵片,要用来纺纱,必须先将绵片制成条子,而这个任务是由延展和制条工序来完成的。延展对控制绵条定量和均匀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延展绵带质量是保证生条质量的...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7,(10)
桑蚕丝绵作为丝绵被的填充物,以其轻软、吸湿、舒适、不刺痒、保暖性好、弹性好等特点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由其制成的丝绵被不仅对人体皮肤及心血管有保健功效,还是重要的传统出口丝绸产品。然而以桑蚕丝为原料制作丝绵的过程中需要除去残余丝胶和油脂等杂质,以利于丝绵后整理工序的顺利进行。结合近年来制绵工艺及处理技术的一些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丝绵生产加工技术及功能性整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加工技术对丝绵的处理效果及制绵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制绵的一些高新改进技术及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功能性整理。  相似文献   

13.
朱卫平 《丝绸》1994,(7):29-30
本文以圆梳制绵工艺末道落绵为原料,在FA611型转杯纺纱上绸纺生产,着重对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圆梳制绵工艺末道落绵为原料,在FA611型转杯纺纱机上进行纺生产,着重对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裔招君  费振岳 《丝绸》1995,(6):38-40
本文从原料、工艺和设备着手,分析了制,绵新工艺生产过程中由前至后有关影响精梳绵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稳定提高了B311精梳绵质量水平,也使绸面糙白点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6.
唐剑锋 《丝绸》1998,(4):31-33
通过对现有精梳制绵工艺路线的分析与对比试验,选择出一条比较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以提高制成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原料、工艺和设备着手,分析了制绵新工艺生产过程中由前至后有关影响精梳绵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稳定提高了B311精梳绵质量水平,也使绸面糙白点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原料、工艺和设备着手,分析了制绵新工艺生产过程中由前至后有关影响精梳绵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稳定提高了B311精梳绵质量水平,也使绸面糙白点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9.
洋河绵柔型白酒风格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国敢  陈诚 《酿酒》2009,36(5):21-23
绵柔型风格白酒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绵柔型白酒是与洋河特有的地理、气候、水质、土壤、制曲工艺、酿造工艺、勾兑技术等息息相关的,是洋河人的心血结晶。客观的分析了洋河绵柔型白酒风格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绢丝成品疵点的分析,对比证实,改善精梳绵网质量,提高精梳绵网纤维顺直度是降低绢纺精梳制绵工艺成纱千米疵点的关键,使120Nm/2绢丝千米疵点从月平均4.63下降到0.84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