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与脂联素、瘦素含量变化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PAPP-A、脂联素和瘦素含量,并与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低于B组与C组,(7.61±2.32)mg/L vs(10.36±2.28)mg/L、(14.32±3.24)mg/L(P<0.01),B组血清脂联素含量低于C组(P<0.01).A组血清瘦素含量高于B组与C组,(20.14±3.13)μg/L vs(13.36±2.32)μg/L、(9.23±2.44)μg/L(P<0.01),B组血清瘦素含量高于C组(P<0.01).A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B组与C组,(17.62±8.72)mU/L vs(11.21±3.75)mU/L、(8.31±5.21)mU/L(P<0.01),B组PAPP-A水平高于C组(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APP-A与脂联素、瘦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PAPP-A、脂联素和瘦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PAPP-A与脂联素、瘦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IL-10等浓度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18、IL-10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OR=5.567,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比稳定型心绞痛明显;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明显相关,提示了IL-18/IL-10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顾红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683-168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超敏CRP(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超敏CRP水平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包括30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检健康者30例。所有受检者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组hs-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可作为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冠心病病变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依据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33)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32)两组。另选取同期同院收治的因胸闷、胸痛入院、具有正常的冠脉造影或冠脉狭窄在50%以内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Gensini积分、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Gensini积分分别为(2. 3±0. 6) mmol/L、(10. 2±1. 1) mg/L、(38. 1±6. 8)分,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1. 7±0. 5)mmol/L、(4. 2±1. 3) mg/L、(20. 5±3. 8)分,对照组分别为(2. 0±0. 6) mmol/L、(4. 2±1. 3) mg/L、(3. 1±1. 0)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当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分别为(41. 7±7. 4) ng/ml、(34. 1±5. 1) ng/ml、(26. 9±4. 7) ng/ml;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分别为(28. 0±4. 9) ng/ml、(38. 7±6. 1) ng/ml、(49. 6±7. 7) ng/ml; 1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3支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冠心病病变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D105水平及意义。方法分别对临床诊断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60例健康自愿者,采血检测血清CD105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CD105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 12±2. 76)μg/L、(1. 32±0. 76)μg/L、(0. 82±0. 36)μg/L,P均<0. 01),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CD1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 12±5. 06) mg/L、(4. 26±1. 25) mg/L、(2. 26±1. 62) mg/L,P均<0. 01],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CD105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 812,P <0. 01)。结论血清CD105有望成为早期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方法:选择于2005-12/2006-04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介入术后再狭窄1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测定所有观察对象的血脂水平: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于入院后即刻(距发病2 ̄12h)采肘静脉血。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组于入院后即刻(发病24h内)取血。③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采血。采血后离心,分离血浆,-70℃冻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集中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各组观察对象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分别为(166.7±46.5,149.4±54.9,119.7±25.0,89.2±26.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1.27,P<0.01),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介入术后再狭窄组(F=3.45,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病过程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MP-9、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MMP-9、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05年4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3例,其中最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17例;对照者1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的水平,CRP由检验科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①AMI组、UA组与S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②AMI组、U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AMI组、U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P<0.01).④AMI组患者MMP-9、CRP水平与U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ACS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检测血清MMP-9及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分层,应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并评价血清PLGF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40例,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PLGF的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分别与血清PLGF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PLGF水平高于SAP组(36.80±25.18)ng/L vs.(18.40±4.60)ng/L,(P〈0.05),SAP组血清PL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8.40±4.60)ng/L vs.(10.09±3.22)ng/L(P〈0.05),血清PLGF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r=0.753,P〈0.05)和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r=0.73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清PLGF水平明显增高,测定血清PLGF水平有可能有助于ACS的诊断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可溶性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选择20例冠脉造影阴性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治疗3个月。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肘静脉血fractalkine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肘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PBMC)中CX3CR1表达。结果:入院时,AMI组[(1 047.0±348.9)pg/mL]和UAP组[(777.2±324.4)pg/mL]循环中fractalki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5.1±260.9)pg/mL,P20.001、P=0.004)];AMI组(38.8±15.4)%和UAP组(29.2±11.9)%循环中CD14+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7.9)%,P=0.009、P=0.03]。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AMI组[(740.1±269.9)pg/mL]和UAP组[(523.8±188.5)pg/mL]fractalki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fractalkine的表达,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入选符合国际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患者15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ACS组81例,其中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入选对象进行血清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结果 ACS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225.78±38.48) ng/L vs.(325.00±42.74) ng/L,(339.69±35.30)n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19.75±31.53) ng/L vs.(231.97±44.04) ng/L,P<0.01],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25-OH-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563.36±48.18) ng/L vs.(341.39±46.23) ng/L,(330.03±48.06) n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98.88±29.34) ng/L vs.(526.95±34.56)ng/L,P<0.01],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MMP-9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25-OH-D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呈降低趋势,其变化可能与参与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在AC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正伟  党瑜华 《临床荟萃》2009,24(3):216-2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6例),另取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CCL21的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CCL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CL21水平又明显高于对照组,(180.1±42.6)ng/L vs(145.3±33.7)ng/L vs(105.8±33.9)ng/L(均P〈0.01);血清CCL21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6,P〈0.01)。结论血清CCL21水平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并在斑块不稳定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 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8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组 )和 7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血浆HCY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高HCY血症所占比例 (4 5 .5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8.7% )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较稳定型心绞痛组 (32 .8%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男性患者血浆总HCY水平高于女性患者 (P <0 .0 0 1) ;单支、双支、3支血管有病变者血浆总HCY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明显升高 ,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 ,男性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人尾加压素(hUⅡ)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UⅡ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为5.52±0.93 pg/ml;高血压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UⅡ水平分别为3.5±1.06 pg/ml,3.86±1.68 pg/ml,2.43±0.98 pg/ml,2.67±0.85 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血浆UⅡ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UⅡ可能在高血压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不稳定斑块所致心肌缺血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变化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8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sCD40L及TNF-α的血清含量。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分别为[(2.16±0.84)ng/ml,(2.93±0.9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0.86)ng/ml(P<0.05)]。AMI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UA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在AMI组为[(238.56±34.21)ng/ml]明显高于UAP组[(199.33±30.25)ng/ml(P<0.01)]和健康对照组[(132.25±29.28)ng/ml(P<0.01)]。sCD40L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sCD40L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标志,sCD40L可能通过促使TNF-α的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水平变化,评价血浆sCD40L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分别测定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血浆sCD40L水平,随诊3个月,并测定17例稳定型心绞痛及15例健康成人血浆sCD40L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sCD40L水平,以血浆sCD40L>300 pg/m l为界值,追踪观察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392.32±144.15)pg/m l显著高于SCHD组(282.57±56.13)pg/m l(P<0.01)和对照组(267.31±53.52)pg/m l(P<0.01),在48例ACS中,血浆sCD40L水平升高38例,随诊期共发生心脏事件20例,较血浆sCD40L水平正常组高(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sCD40L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sCD40L水平对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其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患者85例,年龄36~82岁,平均(63±11)岁,根据ACS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ACS患者血清HMGB1水平,比较ACS患者冠脉不同狭窄组血清HMGB1水平,分析ACS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Gensini积分相关性,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为(6.83±2.81)m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02±0.31)m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60,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为(2.53±0.48)ng/mL、(7.25±1.45)ng/mL和(10.96±1.85)mg/mL,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74,P<0.01);ACS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其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03,P<0.05)。结论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评价ACS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蛋白质谱技术对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差异蛋白,为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发病4h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31份,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5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4例;对照组30例来自体检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与实验组相匹配.磁珠分离血清蛋白,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仪收集蛋白质荷比为0 ~50 000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显著的蛋白与目前常用的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炎症反应标志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结果 (1)发现3个差异极为显著的蛋白,质荷比分别为3167、4183、4292,ACS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8.2612±2.94)vs.(2.1430±1.45),P=2×10-10; (19.6203±16.14) vs.(2.8844±2.26),P=4×l0-10; (13.5229±10.36)vs.(1.8642±1.07),P=0.(2)3个差异蛋白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研究,无论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是分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3个差异蛋白ROC曲线下面积均为最大,分别为0.976 ~0.989、0.967 ~0.988、0.992 ~1.0,而高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白蛋白经t检验在AC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差异蛋白有可能是新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266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40例,分为心绞痛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2例;对照组126例为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 Gensini 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病变形态进行分型。所有对象均检测 Lp-PLA2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 Lp-PLA2水平分别为(257.41±89.06)μg/L、(332.02±61.62)μg/L,均高于对照组(225.15±71.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心肌梗死组 Lp-PLA2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Ⅱ、Ⅲ型病变患者平均血清 hs-CRP、LP-PLA2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者(12.55±16.34)mg/L、(18.20±35.16)mg/L,(326.46±56.32)μg/L、(307.05±84.51)μg/L vs (4.49±9.40)mg/L,(256.96±97.73)μg/L(P <0.01),但Ⅱ型病变与Ⅲ型病变患者血清 hs-CRP、LP-PLA2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浆 Lp-PLA2水平与 hs-CRP、Gensini 积分水平均呈正相关(r =0.277,P <0.01;r =0.174,P <0.01)。结论 Lp-PLA2可反应冠心病的炎症活动情况及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