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优建园是国内外针叶树良种化的主要途径。2 0世纪 30年代瑞典首开建立无性系种子园 ,生产林木良种的先河 ,随后美国、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应用这一技术 ,纷纷建立种子园。目前世界上已有 50多个国家对近百个树种开展了选优和建园工作 ,其中我国建立种子园的树种约 4 0个 [1 ] ,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随着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的深入 ,建立高世代种子园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美国对湿地松、火距松的改良正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在国内杉木已率先建立了第二代种子园 ,走在了其它树种的前面。2 0世纪 70年代开展了对油松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
靖县排牙山林场杉木种子园,是我省最早建立的一个林木种子园。从1966年建园以来:坚持毛主席的革命科研路线,用辩证唯物论指导科学实验,不断探索培育林木良种的新经验,在提高嫁接成活率、纠正杉木嫁接编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使单一的杉木种子园逐步发展为多林种、多树种的林木种子园。现在,种子园生产的杉木良种,不仅满足了本场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针叶树种子采收技术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林木种子的来源基本上有三个:未经改造的天然林;选择表型林木较好的人工林,改造后而建立的母树林;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种苗,人工营造的种子园。但现在由于种子园营造的时间比较短,因而多数种子还是从天然林和母树林里采集。在各种各样的林木树种中,针叶树种的采收是林业种子采集的一个主要部分。本文主要谈针叶树种的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4.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测定林、杂交试验林和种源试验林中选择出优良材料营建了2代种子园[1],对新建的种子园材料进行子代测定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了解其种子园的改良效果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也可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5.
“六·五”期间,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主要造林树种开展了地理种源试验,选出了一批优树,并进行了单亲本子代测定,营建了采穗圃和第一代种子园,尤其是湿地松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基本上能满足全省造林的需要,杉木种子园已开始生产种子,马尾松、火炬松种子园也正在营建,扦插、水培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工作都为今后良种选育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加速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步伐,“七·五”期间林木良种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高世代种子园营建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综述了国际林木育种界近十多年就高世代种子园组建理论提出的第一代种子园发展有所不同的新见解,以及在若干重要树种改良项目中设计和采用的方法。其内容包括各种育种群体的优缺点评价,高世代种子园的类别,组成材料的来源和选择方法,种子园的组成成分和设计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林木良种繁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我国林木良种繁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从80年代起,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并对40多个主要造林树种,开展了不同水平的遗传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充分利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结果,按照自然区划和树种特点,建立不同层次的种子生产基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址选择不尽合适,繁殖材料选择、配置不当,经营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在种子园建设中,对实生种子园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8.
一、林木良种化的基本形势林木良种化是林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长远的建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把良种化作为科学营林、集约管理、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北欧的一些国家,早在40年代就开始选择优树,建立种子园。美国、苏联、日本、澳大利亚也在50年代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有些国家生产上已广泛使用种子园、采穗(条)圃生产的种子和穗条造林,少数树种造林用种开始向使用第二代种子园的种子过渡,林木良种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明  相似文献   

9.
建设林木良种基地是实现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化、质量标准化、造林良种化的有效途径,是生产高产、优质林产品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的林木良种建设始于60年代初,当时在南北方主要林区对杉木、落叶松等树种开展了选优工作,并建立了一批种子园,7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迄今全国已建成种子园11万多亩,母树林45万多亩。广东省台山县湿地松种  相似文献   

10.
嫁接繁殖具有保持接穗亲本优良特性和提前开花结实的特点。因此,它是目前国内外建立树木无性系种子园的主要手段之一。马尾松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是我省最主要的荒山缘化树种和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为了迅速实现我省林木良种化,从一九七三年开始,我们进行了马尾松优树选择和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的营建工作,但由于嫁接成活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营建种子园和采穗圃的进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国内林木育种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育种的特点,并对福建省林木育种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发展福建省林木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随着福建林业的发展,林木良种工作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认为应当对主要用材树种进行深入研究,使育种目标多样化并加强对林木种质基因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湖北省林木育种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指出了育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以及近期目标和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未来林业的格局,认为福建省的林木良种工作应拟制多树种、多目标、多种良种类型并举的计划,并广泛收集和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建立和发展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16.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研究进展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林木育种发展现状和育种目标, 介绍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基础, 包括林木多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林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以及林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针对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现状, 分析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林木良种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福建20多年来林木育种、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工作情况,提出:改造现有的良种基地,有计划地生产和推广良种,开展多世代育种,加强无性育种;积极慎重地引进优良树种和种源,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影响林木良种基地质量的因素,提出提高良种基地效能的对策并对福建省良种选育和繁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出适应性强、生长量高的华木莲优良单株,通过20多年的华木莲良种选育工作,采用优势木比较法对野生华木莲进行调查选优,采种、育苗、子代测定、对比试验等工作,以地径、胸径、树高、保存率等生长量指标进行了分析,选育出了宜林科华木莲1号。采用杉木、木荷与宜林科华木莲1号子代进行造林对比时,10年生的华木莲林分的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达到82.5%、11.8 cm、12.6 m,且林相整齐,表明1号优株的F1代林分为速生林分。24个引种点的适应性区域试验表明宜林科华木莲1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Fikret Isik 《New Forests》2014,45(3):379-401
Using large numbers of DNA markers to predict genetic merit [genomic selection (GS)] is a new frontier in plant and animal breeding programs. GS is now routinely used to select superior bulls in dairy cattle breeding. In forest trees, a few empirical proof of-concept studies suggest that GS could be successful. However, application of GS in forest tree breeding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major hurdle is lack of high throughput genotyping platforms for trees, and the high genotyping costs, though, the cost of genotyping will likely decrease in the future.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GS among tree breeders, forest geneticists, and tree improvement managers. A broad overview of pedigree reconstruction and GS is presented. Underlying reasons for failures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with GS. Challenges of GS in forest tree breeding and th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 and a GS plan for a cloned loblolly pine breeding population is presented. This review is intended for tree breeders, forest managers, scientist and students who are not necessarily familiar with genomic or quantitative genetics jarg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