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和口服美满霉素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美满霉素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治疗后血清IL-6值均降低,但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对降低血清IL-6水平更优于美满霉素。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痤疮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26/30),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面部粉刺清除术治疗女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刺络拔罐法分二个阶段辨证分型选穴治疗,配合面部粉刺清除术,每隔3 d治疗1次,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568例中痊愈455例,显效70例,有效38例,无效5例,痊愈率为80.11%,总显效率为92.43%.结论:刺络拔罐配合面部粉刺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次,2次/d,静滴;氨溴索,4mL/次,2次/d,静注。治疗组35例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风寒袭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风热犯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肝俞;痰热郁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肝俞;痰湿蕴肺: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肺阴亏耗:肺俞、脾俞、肝俞、肾俞;隔日选穴拔罐,在穴位上用梅花针刺数针,直至皮肤出血,再拔罐放血,5~10min,出血量3~10mL;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吸入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外感风寒头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片,每次0.2 g,每日3次;两组均以2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4.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的短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洪兵 《山西中医》2010,26(10):28-29
目的:观察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3例,好转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95%CI=91.2%~100.0%);对照组痊愈16例,好转21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1.67%(95%CI=49.4%~74.O%);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4.2084,P=0.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其收益为OR=0.03(95%CI=0.00~0.21),NNT=3(95%CI=1.96~4.47).  相似文献   

9.
杨建华  郭灵芝  熊健 《中医药导报》2007,13(4):57-57,5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6例(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46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好转1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平痤搽剂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自拟平痤搽剂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抗生素、维生素、葡萄糖酸锌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73%,总有效率98%;对照组分别为48%和8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自拟平痤搽剂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走罐刺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走罐刺络与药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走罐刺络组90例,采用针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等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走罐后在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及其附近瘀紫较重处刺络放血;药物组86例采用口服Vit E和Vit C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走罐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走罐刺络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总结痤疮的针灸治疗经验。方法:8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罐治疗组和针灸对照组。针罐治疗组采用毫针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针灸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针罐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P<0.05),针刺配合面部闪罐对脓疱皮损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P<0.05)。结论:针刺配合面部闪罐能有效消除丘疹、脓疱等皮损,可作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结合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等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结合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米诺环素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皮损有明显改善,优于米诺环素。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和药物组(48例).针刺组针刺肾俞、关元、太溪、三阴交等穴,每周3次;药物组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酶学、血脂及腹部C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及药物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酞转移酶(G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药物组治疗后TG及T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ALT、AST、GGT、TG及TC较药物组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后经CT检查显示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刺络走罐;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对中暑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四步针罐法治疗中暑 6 5例 ,并设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 6 0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经 1 3d治疗 ,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灸疗法在中暑急救过程中 ,可以达到与西医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络拔罐对脓疱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脓疱型痤疮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4例脓疱型痤疮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普通针刺)和治疗组(火针结合刺络拔罐)各32例,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及皮损数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皮损数目减少为(4.62±2.56)个,对照组皮损数目减少为(9.56±3.76)个,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脓疱型痤疮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P物质、IL-1、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物质水平[(657.4±36.6)pg/ml比(799.9±60.2)pg/ml,t=19.188]、IL-1[(61.8±24.7)pg/比(92.1±23.5)pg/L,t=8.431]、IL-6[(38.7±10.3)pg/ml比(66.7±14.1)pg/ml,t=12.421]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82/90)、对照组为70.00%(63/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4,P<0.01).结论 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可降低血清P物质、IL-1、IL-6,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刺对辅助T(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慢性荨麻疹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针药组采用针刺、拔罐、刺络放血加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拔罐和刺络放血治疗,西药组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三组症状评分的变化及血清IgE、IFN-γ及IL-4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药组愈显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三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症状总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各单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针药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风团大小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体内IgE和IL-4的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IFN-γ的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与IFN-γ含量的差值均大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临床愈显率,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当,且针药结合与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针药结合和针刺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针药结合治疗的复发率低.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更好地调节IgE和IFN-γ含量,改善Th1/Th2细胞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