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双二阶环路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使其同时具备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功能,利用DAC等效为可变电阻,实现了滤波器参数的程控。该系统可通过键盘设置滤波器的种类、截止频率和Q值,低通、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及带通、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可预置范围为100Hz~50kHz,Q值范围为0.5~5。系统采用矩阵键盘和LCD液晶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无线扩频通信系统中成形滤波器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无线扩频通信系统最佳接收对滤波器的要求以及设计该滤波器的三个主要参数,然后介绍了所提出的无线扩频通信系统基带部分中的成形滤波器设计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采用升余弦滚降特性作为系统总体频率特性,并且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分析了它的滤波性能,最后选择了一组参数在FPGA上加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成形滤波器可以很好的完成扩频通信中的成形特性.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个能对10Hz~60kHz的声波信号进行精确程控滤波器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F103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用精密运放NE5532构成电压跟随缓冲部分,提高了系统滤波的精确性。程控滤波器采用CMOS双二阶通用开关电容有源滤波器MAX262构成,可通过微处理器STM32F103精确控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包括设置中心频率、品质因数和工作方式),在不需外部元件的情况下就可以构成各种带通、低通以及高通滤波器;整个系统采用HD7279键盘输入以及12864LCD液晶显示,实现对滤波器的精确调节和显示设定参数。系统性能指标精度比较高,工作可靠,人机交互以及用户界面非常友好。  相似文献   

4.
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双二阶环路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使其同时具备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功能,利用DAC等效为可变电阻,实现了滤波器参数的程控.该系统可通过键盘设置滤波器的种类、截止频率和Q值,低通、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及带通、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可预置范围为100 Hz~50 kHz,Q值范围为0.5~5.系统采用矩阵键盘和LCD液晶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四模谐振器结构以及基于此结构的四频带带通滤波器。基于奇偶模理论分析,该四频带滤波器具有1个固定的带通通道和3个可调谐的带通通道,同时具有多重传输零点,可大幅提高通带之间的频率选择性。滤波器的四个中心频率分别由等效短截线的物理长度决定,而通道带宽则由四模谐振器内部的微带线缝隙宽度决定。 滤波器实物的尺寸仅为0.18Lg*0.13Lg ,其中Lg是在最低频率响应下的介质导波波长,测试结果显示,滤波器的实际响应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通过调节四模谐振器的相关参数,该四频带滤波器可应用于广播电视系统、移动通信系统、Zigbee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刘海文  任宝平 《微波学报》2020,36(1):111-117
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射频前端的关键部件,其性能至关重要。在微波频段,高温超导薄膜材料的表面电阻比普通金属铜低两个数量级以上。由于用高温超导体可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微波滤波器,并且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多网络、多制式和多业务以及抗干扰的发展需求,使得小型多频带滤波器和具有抗噪声干扰的平衡滤波器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文章从不同谐振器结构类型以及频率特性等方面介绍了多频带和平衡滤波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蔡振浩  于宏毅  刘洋 《信号处理》2010,26(12):1840-1844
模拟分析滤波器组的实现欠理想、系统噪声以及数字综合滤波器有效阶数实现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均有可能造成混合滤波器组的设计出现解不稳定、无唯一解等病态问题,影响混合滤波器组的准确重构效果。本文首先给出了满足准确重构条件下,以综合滤波器组频域响应为求解变量的混合滤波器组线性求解模型。针对线性方程中系数矩阵以及目标向量受扰动误差影响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正则化算法的IIR形式综合滤波器设计方法。算法以系统扰动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根据随机误差变量的二阶统计特性,采用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算法抑制滤波器实现误差以及随机噪声等扰动因素影响,使得到的综合滤波器组频域响应解的加权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并通过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病态情况下方程组解的稳定性。提出一种IIR类型的综合滤波器系数的求解算法,并利用正则化方法优化滤波器系数,提高系统稳定性。该方法可应用于过采样混合滤波器组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提高系统鲁棒性和改善重构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IIR数字滤波器位于通带的频率相量延迟不同的时间量,提出了一种群延迟优化方法。对于级联型IIR滤波器系统,该方法在每一级滤波器后接入一个全通滤波器,对设计完成的全通滤波器进行零极点分析,通过分析零极点在z平面的位置,评估全通滤波器以及整个数字滤波器级联情况的稳定性。仿真实验采用8阶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在0~150 Hz的通带范围内,采样率48 kHz,群延迟优化采用一阶的全通滤波器,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将群延迟的变化量在原有的系统上优化了49.58%。对比其他主流的方法,本文的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易于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新型谐波抑制的四分之波长微带带通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安  余燃 《电子工程师》2008,34(5):29-31
提出了一种新型谐波抑制的四分之波长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对平行耦合线与矩形开路端相连的谐振器以及两端对称的L形微带输入输出馈线构成。分析了不同的结构参数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结构紧凑、尺寸小,具有良好的级联特性。一级、二级滤波器带外抑制能达到中心频率的瓴处,且二级滤波器带外衰减都大于35dB,适用于多种微波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频连续波雷达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抽取FIR滤波器的高效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滤波器的对称结构、抽取的高效结构、流水线和时分复用技术等对传统的滤波器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Quartus II、Matlab以及ModelSim等软件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给出结果比较和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系统速度没有增加的基础上,节省了大量的FPGA资源,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一款基于SPARC V8体系架构微处理器内核的SoC芯片的设计,该SoC芯片主要的目标应用领域是电子记帐终端设备,芯片内部集成了硬件浮点运算单元和大量的外部设备,以单芯片方案解决了以前实现同样功能的整机系统方案,既节省了应用系统成本,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该芯片的设计成功使得“中国芯”家族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  相似文献   

12.
安全芯片是一款可以独立进行密钥生成,提供多种加密算法,支持公钥基础设施及数字签名等安全认证及保障功能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和商业安全领域,提供身份认证服务和数据安全保护.文中提出一种安全芯片在即时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的设计,通过把安全芯片封装到手机的SD存储卡中,通过安全芯片实现终端用户之间的可信安全交互,从而为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构建安全可靠的即时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电子芯片热管理技术的现状和传统冷却技术的不足,建立微电子芯片热电冷却装置及其性能测试系统,采用热阻分析模型对传热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电冷却过程中,帕尔帖效应占主导作用,TEC(热电冷却系统)自身热阻θ2随工作电流I的增大而降低.当芯片功率为20 W时,芯片与TEC冷面的界面热阻θ1在I为2.1 A时取得最...  相似文献   

14.
康嘉  程鹏  杨坤  吴斌 《现代电子技术》2013,(24):125-127
针对FPGA可以在每次上电时自动获取配置文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由USB芯片和FLASH芯片、CPLD组成的可对FPGA上电后自动加载的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USB芯片和CPLD将PC中的FPGA配置文件写入FLASH芯片,并且在CPLD的控制下将配置文件以PS模式配置给FPGA。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在上电时自动对FPGA进行加载,弥补了FPGA掉电后数据消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煤矿语音通信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能够满足调度广播、区域广播、单点通信、井下局部通信、一键呼叫调度室或报警等多种通信模式的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以太网MAC控制器和CAN控制器的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AMBE1000语音编解码芯片,采用CAN和以太网相结合的通信模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声音强度、频率响应、声音失真度等性能指标均符合现场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tap spac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RAKE receiver is analyzed analytically in a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 A continuous time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model is used for the analy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sired signals, interference signals, and noise signals at the output of each branch of the RAKE receiver is derived for various chip waveforms. Since the noise components of each branch signal are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an optimum combining rule based on the maximum-likelihood criterion is derived to gain utmost performance. It is shown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setting the tap spacing of the RARE receiver below the chip duration when the bandwidth of the transmitted signal is larger than the inverse of the chip duration. Also, it is shown that the normalized capacity of the system can be increased by using a chip waveform occupying wider bandwidth,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increased diversity gain merits of a 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system at the same chip rate. It is noted that the derived combining rule gives diversity gain against the fading process as well as noise whitening processing gain against 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DDS技术的信号发生器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DDS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采用单片机AT89S52控制AD9850芯片的任意信号发生器系统。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产生频率和幅值均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且频带宽、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罗勇  杜军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1):10-12
介绍了一种用于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教学与科研实验的演示系统中硬件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此方案具体的实现。系统在侦察模块中采用A/D采样芯片与FPGA芯片相结合,在干扰模块中采用FPGA与AD9854芯片相结合,控制模块中采用计算机与USB芯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控制下对跳频通信进行实时侦察和多种干扰的演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数模混合芯片是现在芯片设计的主流方向之一,设计过程中的数模混仿验证,对芯片设计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为此,EDA提供商都致力于提供可靠、快速、灵活的混仿工具。Cadence公司的"AMSD"数模混仿工具是这类工具中的佼佼者。AMSD具有可靠的仿真精度,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spectre\aps\Ultrasim三种模拟仿真引擎。对于系统仿真,AMSD灵活地集成开发了一套支持不同网表格式于一体的仿真模式,强大的debug模式可实时准确的监控信号变化,最大化混仿的效率。本文主要介绍Cadence公司的"AMSD"数模混仿工具,及其在设计中的使用流程,最后介绍了两个AMSD的应用实例,一个是LTE芯片内的sigma delta DAC和带DEM功能的TxDAC的混合仿真,此应用需要高精度保证;另一个是集数字rtl代码IP,自建模拟IP和加密网表IP,三种不同格式于一体的网表,进行安全芯片的系统"混合"仿真,此流程是其它混仿工具目前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人眼判读对血型分析结果的人为因素干扰,设计了自动血型图像判读系统。对该系统所采用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识别算法进行研究。采用DSP芯片、SDRAM芯片、FLASH芯片、图像编码芯片、图像解码芯片、U盘/SD卡读写芯片等设计了本系统的硬件;采用灰度变换、平滑滤波、模板匹配、阈值处理、颜色分量提取等算法设计了本系统的软件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采用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分割出血型卡中的微柱小管,并实现红细胞分布的有效识别;同时,采用颜色分量提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血型卡的种类。本系统基本满足血型图像自动判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