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观结构调整和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论述了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其中包括景观连通性、自然干扰、河流廊道和斑块水文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景观结构调整措施:1)调整水源涵养斑块和耗水斑块面积组成比例和空间分布;2)营建防风林带;3)保护和恢复河流廊道;4)保留景观内水体斑块;5)拆除某些水利设施等.这种景观尺度上的结构调整因其更大的宏观性和整体性优势,将起到农业作物结构调整所不能起到的一些作用,这对改善半干旱区水资源状况和实现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1979-2014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BLH)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探讨了BLH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变化中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BLH整体呈经向扁平分布,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高值中心,其西部和北部边界层高度变化梯度较大、向东变化则较平缓,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边界层高度的分布存在较好的一致性.36 a数据分析可知,边界层高度呈增大的趋势,分析年代际尺度变化发现,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边界层高度在高值中心及其北部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边界层高度呈减、增、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也有对应的变化趋势.边界层高度增加,分界线向外扩张;边界层高度减小,分界线向内缩减,干旱、半干旱区的范围也相应地扩大和缩小,进一步表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范围的变化与边界层高度的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变化存在着反馈作用.边界层高度升高,增加了水分蒸发,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空气变得湿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变干的趋势,阻止干旱、半干旱区范围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3.
1.水资源特点 丰镇市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6mm,其中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7%,近十年来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10%左右。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65m^3,为全国的41%,顷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675m^3/hm^2,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移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章在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移民存在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本着时序协调性、空间协调性、要素协调性等原则.探讨了实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生态优先战略、多元经济战略、城镇化战略和科教振兴战略.以期对西北地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全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学术会议于1998年7月13日至16日在宁夏银川市举行.这是中国地理学会干旱与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分会的系列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这次银川会议最为成功.本次会议由宁夏大学地理系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学会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7...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环境建设战略意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自然条件,论述了该区域自然环境稳定性差、气候旱化趋势强、资源与环境协调性差和有效环境容量小等特征,指出该区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认为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地理环境建设,不仅对该区域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进行地理环境建设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序言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41%以上,是近25亿人口的栖息地。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滋养着4亿多人口。过去几十年来,干旱区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加剧,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安全。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有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了新的技术手段.结合本地区的特点,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区地理信息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合理开发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的干旱管理武隆儒在当今世界上,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即便是非干旱区,缺水现象仍会频繁发生,因而各国都采取了一定的抗旱措施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1.英国的干旱管理:在干旱期间,宣布公园、花园、草地及娱乐场与运动场的洒水,游泳池用水,卡车、路面及...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稀缺。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西北内陆河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文章通过分析西北内陆河现状及污染原因,剖析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不足,从立法技术、立法理念等方面对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赤城金矿炭浆厂实现含氰废水零排放。经近两年的生产实践及监测结果证明,以含氰废水大循环生产对生产过程和环境均未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大旱发生概率及严重干旱发生年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御旱灾、减缓损失,开展大旱发生年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采用统计方法和优化的GM(1,1)模型对浙江省未来干旱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在未来50年中,大旱年至少发生1~5次的概率分别为0.9207、0.8051、0.6217、0.409、0.2177;预测未来浙江省严重干旱年可能发生在2009年左右。从影响浙江省水资源的因子着手,提出了缓解旱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水害事故,在资源整合煤矿中推广"双探",及时发现水情进行排放,确保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西山水源地特点和现状,总结出该区植被保护、恢复与利用的原则,与此同时,提出了如何因地制宜的搞好项目区植被保护、恢复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选择淮山优良品种"桂淮"进行耐旱性研究,通过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及胁迫后复水试验,研究其对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响应与调节。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使光合反应正常进行;淮山叶片中SOD、丙二醛等保护酶活性提高并协同作用,减少了活性氧对细胞的伤害。对干旱胁迫后的淮山进行一定时间的复水,可使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恢复到对照水平,对淮山的生长具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语》中不定代词"或"和"莫"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方面:两者在句中都用作主语,这又分为充当小句的主语与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两种情况。不同方面:不定代词"莫"的出现频率高于不定代词"或",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是相反的对应词;就演变趋势而言,《国语》中"莫"已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而"或"还没有虚化的迹象,反映出这组对应词在发展演变中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道"是老子的核心话语,老子通过"道""天地"与"人"的比较来完成对人类社会政治的建议与批判。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在层次上极为清晰的三种秩序与价值,在它们之间互相的张力之中实现了某种平衡,从而游刃有余地出入其间,体现出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降雨、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洪峰、枯水、水质、水资源量等重要参数的水文特征,概括了山西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等,对于山西省的水利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诞生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在描写商业发展盛况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塑造的商人形象却存在明显差异:如中国商人的儒商文人之气与阿拉伯商人的市民习气;中国商人的重义与阿拉伯商人的重利;中国商人的谨慎稳重与阿拉伯商人的大胆冒险;中国商人致富后谋求政治势力,偏好于由富到贵的转型,而阿拉伯商则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等.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表水体受到污染,安徽省淮北地区主要依赖地下水作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水水源。为了实现淮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论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多年地下水资源采补动态均衡为依据,计算出淮北地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得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状年实际需水量,淮北地区地下水潜力资源量达60.12×108m3/a,远景年潜力资源量为51.14×108m3/a,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