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膜(PA/PBI)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具有高的输出功率和优异的稳定性,然而PBI膜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本研究以成本低和制备工艺简单的聚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PES-PVP)膜的商业化应用为目标,小规模制备了幅宽为40 cm的PES-PVP复合膜,证实了流延法放大制备PES-PVP复合膜的可行性。PES-PVP膜中每个PVP重复单元的吸附量达4.9个磷酸(PA)分子,且在180℃的质子电导率达85 mS·cm-1。此外,尺寸为165 cm2的PA/PES-PVP高温膜电极在150℃的输出功率达0.19 W·cm-2@0.6 V,与同尺寸的商业化PA/PBI高温膜电极的输出功率相当,并在近3000 h的寿命测试中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最后,将PA/PES-PVP高温膜电极(单片有效面积200 cm2)组装高温膜燃料电池短堆,其中基于3片膜电极的短堆展现出良好的电堆启停稳定性;基于20片膜电极电堆的峰值功率达1.15 kW。以上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PES-PVP是一种性能优良、价格便宜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材料,并且基于该膜材料组装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和电堆性能优异。本研究工作为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电堆的国产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低温化对于解决材料的稳定性、提高系统运行寿命和降低电池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近几年的研发热点。在实现SOFC低温化方面,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综述了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T-SOFC)中复合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其包括引入碳酸盐材料作为第二相进行复合,构建类熔融碳酸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引入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作为第二相进行复合,制备单组分燃料电池消除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电阻提高电池性能,尤其是全氧化物复合电解质提高电池稳定性策略;引入半导体材料复合进一步提升LT-SOFC的电化学性能等几个方面。最后阐述了通过制备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提升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改善界面接触问题以及探索新的电极材料对LT-SOF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具有转化效率高、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能源技术。催化剂作为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以炭黑为基体、血晶素为前驱体,通过自组装热解两步法制备复合载体,并负载铂制备Pt/Fe-N-C/EC复合催化剂。考察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并将其制备成膜电极组装单电池测试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铂炭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质量比活性可达183.26 mA·mg-1,电化学活性面积可达92.79 m2·g-1,膜电极组装的单池在DOE加速耐久30 000圈实验后,其在0.8 A·cm-2处电压值衰减18 mV,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7.64%,符合DOE标准。  相似文献   

4.
前景广阔的新型化学电源—燃料电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艳华 《辽宁化工》1998,27(1):9-12
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综述了发达国家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开发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燃料电池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安全性、高成膜性和黏弹性等优点,并与电极具有良好的接触性和相容性,是实现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固态Li+电池的重要电解质体系。然而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10-8~10-6 S·cm-1),不能满足固态聚合物电池在常温运行的需求。因此,在提高离子电导率、机械强度和电化学稳定性等本征属性的基础上,同时探究改善电解质/电极的界面处及电极内部的离子输运是研发固态聚合物Li+电池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从改性聚合物电解质用以提高Li+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和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输运机制及其关键参数,总结了近年来聚合物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发达国家对燃料电池的研究概况,并介绍了碱型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和固体聚合物型燃料电他的开发现状,还对我国燃料电他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有效地解决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的高界面阻抗问题,使正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716Ω/cm2降至213Ω/cm2。在负极处,PVDF可提供良好的弹性支撑,使负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135Ω/cm2降至109Ω/cm2。此外,金属锂对称电池的直流极化测试表明,经过PVDF修饰后负极界面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后,组装的钴酸锂/金属锂软包电池,正负极界面均经PVDF修饰后,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336 W·h/kg。1C条件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从30.7%提升至83.3%。  相似文献   

8.
<正>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克宁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成功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大面积电池基片制备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记者9月17日从该校获悉,他们开发的单体电池的功率及功率密度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新型电池可采用开然气作燃料,从而减轻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目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以尽快实现产业化。这项成果实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中低温化,其采用的流延法共烧结技术组装了当前国内最大尺寸100mm×100mm的单体电池,同时将以前1000℃以上才能发电的工作环境温度降低到750℃,避免了电极烧结导致衰减快、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发生反应、电池组件热膨胀特性不匹配、金属连接材料腐蚀等常见问题。新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燃料电池应用领域的拓宽以及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的电压一致性是衡量或影响电堆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某公司生产的65 kW大功率电堆进行了单电池一致性的研究,考察不同运行条件对于电堆一致性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功率和给定的运行条件下,电堆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电堆输出功率、电堆温度和温差、反应气体计量比、气体湿度等对电堆膜电极一致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输出功率、空气计量比、气体湿度对于电堆一致性的影响最为强烈,输出功率增高、空气计量比和空气湿度降低均会大幅度降低电堆的一致性。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一致性的运行条件的建议。可为改善大功率电堆的设计和优化大功率电堆的运行条件,及促进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于聚合物电解质隔膜燃料 电池的气体扩散电极 1种用于聚合物电解质隔膜燃料电池的具有低成本、轻质、均匀和多孔的气体扩散电极以如下方式制备:用烟炱悬浮液和聚四氟乙烯悬浮液的混合物涂敷碳化的碳纤维无纺布,再烧结。此气体扩散电极具有一催化活性层。 公开号 CN 1 206 504A 公开日 1999年1月27日 申请人 磁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以大尺寸单电池(有效工作面积为165 cm2)和多片单电池组装而成的电堆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单电池数量对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堆输出性能、单池一致性和热管理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电堆的单池数量从10片增加至60片时,平均单池电压从0.6414 V略微降低至0.6404 V,且单池之间电压极差从1.8 mV增加至6.5 mV;单池间的平均工作温度从431.01 K升高至433.90 K,且每单池自身工作温度的极差从6.95 K增加至10.22 K。表明随着电堆单池数量的增加,电堆的平均单池电压呈轻微下降趋势,且单池间电压极差变大,单池电压一致性有所下降,单池间的温差变大,其单池自身的均温一致性也有所降低,电堆热管理难度增加。在模拟结果的指导下分别组装了30、60和120片单池的高温膜燃料电池堆,在氢/空干气、33 A的恒流放电条件下,测得30、60和120片单池电堆的平均单池电压分别为0.6566、0.6548和0.6552 V,单池极差从24 mV增加到59 mV,与模拟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在氢/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TiO2改性石墨烯复合材料(RGO/TiO2),考察了其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将其组装成电极,对比未改性石墨烯(RGO)电极和RGO/TiO2电极的电吸附NH4+性能。重点考察外加电压、循环流速、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RGO/TiO2电极电吸附NH4+的影响,并对其电吸附NH4+特性和对模拟实际含NH4+废水深度脱NH4+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GO/TiO2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孔洞结构,比表面积为382.08 m2·g-1,比电容量在扫速为0.01 V·s-1时达到325.80 F·g-1,优于RGO材料。RGO/TiO2电极的初次电吸附量较RGO电极提升了28.3%,循环再生吸附10次后,RGO/TiO2电极的NH4+吸附量仅降低了5.87%,循环再生吸附性能优于RGO电极。外加电压2.0 V、循环流速35 ml·min-1和NH4+初始浓度1.0 mmol·L-1为RGO/TiO2电极的最佳NH4+电吸附条件。RGO和RGO/TiO2电极电吸附NH4+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电吸附NH4+为非均匀表面的多层吸附行为,以物理吸附为主。RGO/TiO2电极4级串联时对模拟实际含NH4+炼油净化水的去除率达到86.84%。  相似文献   

13.
三种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量转换装置,本文详细介绍了磷酸型、熔融碳酸盐型以及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型三种主要类型的燃料电池的单电池结构、材料、设计及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培东  胡春蕊  郑苗苗  赵娟  刘锐  贾原媛 《化工进展》2021,40(10):5624-5633
当前商业上常用聚烯烃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但是其热收缩性差和力学性能弱的缺点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因此研究具备高热稳定性和对电解液具有良好润湿性的电池隔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素/Al2O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探究出了制备NC/A-PE膜的适宜条件:Al2O3溶胶的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麦麸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固含量为0.2%(质量分数),浸润时间为5min,组装层数为20层。结果表明,组装后的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杨氏模量最高可提高至原来的235.2%,在电池隔膜组装的过程中能有效抵抗形变;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证实氧化铝及纤维素成功地组装于PE基膜上,呈现出层次分明、厚度均一的多层膜结构,以此方法制备的电池隔膜安全无毒,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解液润湿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开发高性能的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有助于实现其低温化,而电池的制备工艺及结构参数对电池的性能影响显著。流延成型法是一种廉价且可以实现批量生产的电池制备方法。采用流延成型法制备阳极支撑SOFC,并研究阳极支撑体造孔剂种类、阳极功能层的厚度及孔隙度、电解质厚度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使用PMMA作为阳极支撑体造孔剂、阳极功能层厚度约12μm且功能层内不添加造孔剂时,阳极结构最好;减少电解质厚度能显著地降低Ohmic阻抗,但电解质过薄也会导致电解质的强度不够,影响电池的稳定运行。采用优选的阳极结构、电解质厚度为8μm的阳极支撑SOFC在800℃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2 W·cm–2。  相似文献   

16.
阴极(空气电极)是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燃料电池阴极的研究状况,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柠檬酸-EDTA络合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6Sr0.4Co0.2Fe0.8O3-δ(LSCF)粉体。以Sm0.2Ce0.8O1.9(SDC)为电解质,制备了LSCF/SDC/LSCF对称电极。采用浸渍法在LSCF/SDC/LSCF两侧浸渍La(NO3)3、Ni(NO3)2、Fe(NO3)3混合溶液,850℃烧结后得到表面修饰后的阴极材料。研究了浸渍烧结后表面修饰阴极材料的物相结构特征、电化学交流阻抗、电化学催化活性及单电池输出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浸渍法在LSCF阴极表面形成了与LSCF结构相似的La0.62Sr0.38Ni0.03Co0.19Fe0.78O3-δ(LSNCF)固溶体,在表面产生的纳米颗粒提升了阴极材料对O2的吸附解离能力,并表现出较低的极化阻抗,在800℃时LSNCF阴极材料的极化面电阻为0.083Ω·cm2,在800℃连续工作7 200 min后,LSNCF阴极材料对称电池极化阻抗为0.117Ω·cm2。以Ni-SDC为阳极,SDC为电解质,LSNCF为阴极组装阳极支撑单电池,在750℃时最大功率密度为693 m W/cm2。  相似文献   

18.
锂-空气电池是比能量最高的二次电池,已成为当今化学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锂-空气电池的各个组件中,空气电极的设计和制备是进一步提高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关键。以简单的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镍酸镧(LaNiO3)催化剂,利用Super P作为催化剂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空气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含有LaNiO3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台为2.59 V,放电容量达到1 109 mAh·g-1。比较了2种碳材料(Super P和GNS)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空气电极对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多孔性的空气电极结构更有利于电池性能的提高。此外,还分析了控制电解液(1 mol·L-1 LiTFSI/TEGDME)中水含量的必要性。由Super P、LaNiO3及水含量小于1×10-5的电解液(1 mol·L-1 LiTFSI/TEGDME)组装成的锂-空气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第五圈的容量保持率为96.21%,且不出现电压平台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设计研制了Al2O3-SiO2-CaO基密封材料,对其高温晶化与软化、热性能、界面黏结特性开展了原位观察,并进行了电堆实际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在不高于1 100℃时该密封材料均为非晶态,850℃开始软化,900~1 000℃出现球化。热重分析表明密封材料在0~960℃的质量损失较小,约为0.06%;密封材料与连接板、电池界面黏结紧密,利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堆密封应用。采用研制的密封材料组装了2个5单元SOFC短堆,分别进行了热循环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2个5单元电堆的开路电压达到6.0 V,平均开路电压1.2 V,电堆1热循环前后在35 A(0.56 A/cm2)条件下输出功率为运行无衰减,电堆2在27 A(电流密度0.43 A/cm2)进行恒流放电,运行300 h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霍庆城  黄仁亮  齐崴  苏荣欣  何志敏 《化工学报》2016,67(10):4406-4412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通过改善阳极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通过恒电流法电沉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GO/PEDOT)复合材料修饰碳毡(CF)阳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考察了电极特性。将其应用到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对其产电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O/PEDOT-CF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电化学性能;以GO/PEDOT-CF为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良好,其最大功率密度和最大电流密度达到1.138 W·m-2和4.714 A·m-2,分别是未修饰阳极的4.80倍和5.51倍。因此,GO/PEDOT复合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阳极修饰材料,可有效提高MFC的产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