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回顾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160例,以自愿为原则将其纳入此次研究,对患者先进行X射线检查,后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摄片质量以及摄片满意率。结果:多层螺旋CT总诊断符合率为98.13%显著高于DR诊断符合率78.13%,同时在肋骨骨折、皮下气肿、气胸、锁骨骨折、胸腔积液诊断中符合率也高于DR诊断,P<0.05。多层螺旋CT摄片中Ⅰ级、Ⅱ级片率显著高于DR诊断,Ⅲ级片率显著低于DR诊断,P<0.05。多层螺旋CT摄片满意率为97.50%,高于DR诊断满意率92.50%,P<0.05。结论:急性胸腹部创伤使用多层螺旋CT作为诊断方法检验符合率高,与常规X射线检查对比摄片质量更高,患者对于摄片的满意率显著提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急诊接受的胸腹部创伤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对其进行DR诊断、CT诊断。结果:CT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DR(P<0.05)。结论:相较于DR诊断而言,为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精准评估、定位患者创伤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DR与螺旋CT对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这70例患者的DR与螺旋CT表现,观察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在7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肋骨骨折,18例患者液气胸,10例患者膈肌损伤,15例患者为创伤性湿肺。在上述病变中,DR诊断肋骨骨折符合率为88.89%(24/27)、液气胸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膈肌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0%(8/10),创伤性湿肺诊断符合率为86.67(13/15),螺旋CT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与螺旋CT都是重要的诊断方式,其中螺旋CT的诊断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和DR在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均进行螺旋CT与DR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螺旋CT与DR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成像质量。结果螺旋CT的总体诊断符合率高于DR(P<0.05)。螺旋CT的Ⅰ级比例高于DR,Ⅱ级、Ⅲ级比例均低于DR(P<0.05)。结论与DR相比,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可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诊断符合率更高,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7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X射线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之后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比较X射线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X射线诊断符合率为89.66%(156/174),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00(174/174),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胸腹部创伤中应用CR与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胸腹部受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CR和CT的临床诊断方法,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相关的依据,通过患者采用CR与螺旋CT的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为100%,CR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诊断率为87.9%,CT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120例患者中,常见的创伤为肋骨骨骨折,有48例患者,CT检查后,表现为肋软骨线性低密度造影或者肋软骨的钙化区中断.结论:在对患者胸腹部创伤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检查,CT检查能够对病情的严重性和脏器损伤程度进行明确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评估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价值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医治急性胸腹部创伤的40例患者,先后给予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对照两种检查方法的评估结果,计算诊断准确率并给予组间对比;此外,组间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情况、有效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与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经手术确诊为肠梗阻的82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及X线检查,比较螺旋CT、X线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诊断肠梗阻类型、病因的准确率。结果螺旋CT联合X线诊断肠梗阻类型的准确率为93.90%,明显高于螺旋CT的81.71%和X线的73.17%(P<0.05)。螺旋CT联合X线诊断肠梗阻病因的准确率为98.78%,明显高于螺旋CT的82.93%和X线的73.17%(P<0.05)。结论螺旋CT联合X线可清晰显示肠梗阻病因和类型,利于鉴别及排除其他病因引发的急腹症,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99例疑似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实施胸部DR检查、多排螺旋CT(简称CT)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99例疑似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中,有65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职业性尘肺病,其中DR检查出63例,CT检查出62例。确诊为非尘肺病患者中,有1例被DR检查为尘肺病,2例被CT检查为尘肺病。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DR、CT对尘肺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T对职业性尘肺病壹期的阳性检出率高于DR(P < 0.05),而DR、CT对尘肺病贰期、叁期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肺大疱、肺气肿、肺部感染、胸膜肥厚粘连等并发症诊断中,DR、CT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一致性分析,DR、CT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间的一致性分别为0.933、0.956,均达到良好。
结论 多排螺旋CT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对职业性尘肺病及其并发症予以灵敏检出,还可对职业性尘肺病分期予以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螺旋CT、MRI应用在SAP(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断准确率,对两种诊断方式(CT、MRI诊断)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展开评估。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为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经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即为多层螺旋CT(第一组)、MRI诊断(第二组),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存有的差异,对螺旋CT、MRI应用在SAP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第一组CT诊断准确共38例,准确率为95.0%;第二组MRI检查之后37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2.5%;第一组患者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准确率和第二组的准确率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漏诊率、误诊率和第二组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在临床中经应用不同的诊断方式螺旋展开检查,CT、MRI均可良好的诊断效果,有效的保障诊断准确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临床主治医师可按照诊断结构为患者制定出与其相符合的治疗方案,进而保障患者预后的改善。在SAP患者的MRI和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统一,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但MRI诊断仪器价格比较高,推广容易受到临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或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伪影情况、分型诊断情况,真假腔、破裂口判断情况。结果: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AD的35例,其余25例患者为其他疾病。CT平扫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2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1例,灵敏度62.86%(22/35),特异度84.00%(21/25),符合率71.67%(43/60)。胸腹部CTA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3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5例,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胸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部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诊断效能好,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帮助患者及早检出疾病,...  相似文献   

12.
黄榕 《工企医刊》2014,27(4):884-886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7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28例)CT诊断,对照组(29例)B超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2.9%,对照组为72.4%,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且该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腹部创伤患者采取CT影像诊断,能清晰反应腹部创伤的位置、面积、类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螺旋CT、MRI应用在SAP(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断准确率,对两种诊断方式(CT、MRI诊断)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展开评估。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为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经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即为多层螺旋CT(第一组)、MRI诊断(第二组),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存有的差异,对螺旋CT、MRI应用在SAP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第一组CT诊断准确共38例,准确率为95.0%;第二组MRI检查之后37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2.5%;第一组患者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准确率和第二组的准确率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漏诊率、误诊率和第二组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在临床中经应用不同的诊断方式螺旋展开检查,CT、MRI均可良好的诊断效果,有效的保障诊断准确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临床主治医师可按照诊断结构为患者制定出与其相符合的治疗方案,进而保障患者预后的改善。在SAP患者的MRI和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统一,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但MRI诊断仪器价格比较高,推广容易受到临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应用全景X射线牙片机与64排螺旋CT对患者埋伏牙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从而对临床诊断埋伏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行上颌埋伏牙诊断的5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景X射线牙片机诊断(作为对照组)之后,再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作为观察组),将手术结果作为黄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以及患者对两种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64排螺旋CT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上颌埋伏牙诊断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准确率比全景X射线牙片机更高,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DSA诊断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统计两组特异度、准确率与敏感度等相关指标。结果:80例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可清晰显示支架240枚,其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对角支分别是120枚、80枚以及40枚。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了解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情况,尤其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管情况,如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其狭窄程度。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发现支架内血管再狭窄239枚,经DSA诊断证实为235个,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80.00%、敏感度82.63%、特异度87.32%,Kappa检验值为0.819,多层螺旋CT组与DSA组在多指标(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的对比上基本保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其特异度、准确度与敏感度差别不大,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对支架血管位置与管腔情况可准确观察,为冠脉支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研究术前均经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18例患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包括良性病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恶性病变:胆囊腺癌、小胆囊癌。结果 1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占7例,良性占11例;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6例,定性准确率85.71%(6/7),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5例,定性准确率71.43%(5/7);在11例良性病变中,螺旋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符合7例,准确率63.64%(7/11),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准确率90.91%(10/11)。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有优势,优于超声检查,但两者都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而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性病变的分型优于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更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16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已接受MR-DWI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在临床中的相关数据。结果:MR-DWI组对脑卒中的检出率为35例,16排螺旋CT检查组对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8例;MR-DWI组对脑卒中的检出率均高于16排螺旋CT组(P<0.05);MR-DWI检查的准确率为87.50%,特异度为80.00%,灵敏度为67.50%,16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为45.00%,特异度为30.00%,灵敏度为37.50%,MR-DWI检查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P<0.05)。结论:MR-DWI和16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MR-DWI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及敏感性、特异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与我院就诊高度怀疑HCC的56例患者及高度怀疑FNH的45例患者作为可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对HCC、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对比二者在CT增强扫描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对比噪声比(CNR)情况以及能谱定量参数值情况。结果 64层螺旋CT对HC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6.23%,特异性为66.67%,准确性为92.86%;对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2.68%,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6.67%。增强扫描动脉期时HCC、FNH患者CNR均呈明显的下降状态,并且能量越高则CNR越低,HCC与FNH患者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门脉期FNH患者CNR逐渐降低,而在4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患者则表现为CNR先升后降,8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FNH患者在80~120keV间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40 keV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HCC、FN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出效能、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腹症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中选择84例,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金标准为手术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方面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类型诊断中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采取MRI、CT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式下对急性颅脑损伤类型(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硬膜下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医疗费用、检查时间、患者接受度。结果:MRI检查对颅脑损伤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于CT检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医疗费用、检查时间更高CT检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度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损伤类型诊断中对其采取MRI检查更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方便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步诊断或治疗,但MRI检查的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较高,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合理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