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郎朗 《医疗装备》2021,(1):25-2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97件医疗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96件设备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101件设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设备完好率、故障维修率、消毒清洗合格率及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设备完好率、消毒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故障维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中,能够有效改善设备的使用情况及维护保养效果,且可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及医护人员设备使用体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本院75台医疗设备、5名设备科医护人员及122名医院设备使用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医疗设备管理;以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本院75台医疗设备、5名设备科医护人员及128名医院设备使用医护人员作为试验组,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医疗设备管理。比较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医疗设备检查合格率、设备管理质量评分、设备维护管理情况、医护人员设备使用体验及设备经济效益。结果:试验组设备检查合格率、设备管理质量各项评分、设备预防性维修率及维修后管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故障处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设备经济效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设备使用医护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提高,并可改善医护人员设备使用体验及设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博 《医疗装备》2021,(2):37-38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的160台设备,根据是否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台。对照组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观察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比较两组管理效果(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现率、质量控制、状态标识悬挂、一级保养填写和二级保养填写的执行率)。结果观察组设备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生率均为0.00%,均低于对照组的5.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执行率为97.50%,状态标识悬挂执行率为100.00%,一级保养填写执行率为98.75%,二级保养填写执行率98.75%,均高于对照组的85.00%、87.50%、88.75%、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及配置中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可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的6台CT医疗设备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本院实施优质维修管理的6台CT医疗设备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设备故障率、有效利用率、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设备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利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定期质控、设备维护、设备利用及设备清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设备维修管理中,优质维修管理有着较低的设备故障率,同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设备的引进与管理. 方法消毒设备的管理以适应医院发展需求为前提,做到充分调查市场,正确选择及论证消毒设备的使用环境,合理配置消毒设备,建立设备档案,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定期保养,及时维修. 结果我院消毒设备完好率100%,故障维修率2%,修复率96%,过期运转率10%,消毒设备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结论消毒设备管理应做到引进、使用、维修三结合,使其发挥并达到综合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HRP系统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状态评估数据库,借助HRP系统功能完成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项管理功能。选取医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391套医疗设备,按照基于HRP系统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前后对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安全监管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分析。对比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的设备配置结果、设备操作不良事件可追溯率、维修验收合格率、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率以及设备维修耗时和维护费用。结果: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后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成本收益分别为(64.23±18.17)%和(52.92±15.20)万元,均高于管理前,设备使用浮动率为(3.71±1.15)%,低于管理前,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6,t=6.884,t=7.733;P<0.05);可追溯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由管理前的7.41%下降到1.2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11,P<0.05);管理后的维修验收合格率为24.04%,高于管理前,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率为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记录医疗设备的全生命流程信息,提高管理效率,提出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方案。方法 依托云原生,基于前后端分离的软件架构,设计分账号、分权限管理医疗设备的模式,集成维修工单、运营报表等功能,结构化、平台化管理医疗设备数据。结果 对比系统运行前后设备故障率、维修响应时间及盘点单台设备平均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系统可实现维修工程师、设备使用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协同,并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追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五位一体模式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医疗设备150件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实施“五位一体模式”管理干预为甲组,选取2018年1月~6月采用常规管理干预为乙组。观察管理效果,包括每周仪器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每周故障次数、每周维修次数、每周设备隐患排查次数、每周使用次数及临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甲组每周仪器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每周故障次数、每周维修次数均低于乙组,每周设备隐患排查次数、每周使用次数均高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临床管理质量评分(92.06±1.18)分,高于乙组的(71.69±1.51)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位一体模式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改进有显著效果,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管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正常运行的2 146台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 073台)和对照组(1 073台)。对照组使用传统设备维护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疗设备管理软件对设备维护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维护保养达标率、报修响应时间、报修次数、故障排除时间及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维护保养达标率和抽检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报修响应时间、报修次数、故障排除时间等维修效率指标低于对照组,设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控制医疗设备质量,实现设备动态信息的闭环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工程师维修效率,获得临床科室好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妇幼保健院医疗设备管理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临床在用的1 340台5类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70台)和观察组(670台)。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设备运行质量、年度维修费用占比、运行成本及设备效能。结果 观察组设备开机率、功能完好率高于对照组,年度维修费用占比低于对照组,运行成本低于对照组,成本效益高于对照组,设备效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开机率与功能完好率,减少维修费用,控制运行成本,提升设备效能。  相似文献   

11.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有前瞻性、科学性、社会性三大特征。建立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建立维修养护中心,提高维修养护人员技术水平,完善设备的检查、保养、维修方法,制定维修的主要技术指标,探索社会化的维修与保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自2013年4月开始对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药品过期率,药品完好率及药品清点总时间等。结果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减少急救用药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采集云浮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购置、使用、维修及报废等信息,分析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节约型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探讨其经济价值,为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和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奠定研究基础。方法:2021年6月~2021年11月实施传统医疗设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5月实施节约型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设备使用情况、故障情况及维修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每月设备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月设备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每月医疗设备维修费用、平均每月设备维修费用占据临床管理维修费比例、平均每月医疗设备维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约型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及设备维修支出,提高维修效率,可推广至项目所在医院的所有医疗设备日常管理中,实现设备预算实际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全面生产保养(TPM)管理模式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TPM管理模式基于信息化背景利用信息化的大数据技术,通过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开展医疗设备配置及质量控制管理。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325台大型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共291台)和信息化背景下TPM管理模式(共325台),其中包含常规管理模式管理的291台和新增加的34台,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配置及运行质量、管理情况和维修质量的差异。结果:TPM管理模式设备配置率、设备开机率和设备运转率分别为(4.70±0.93)%、(97.96±0.56)%和(89.04±4.67)%,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设备故障率为(1.70±0.23)%,低于常规管理模式,两种管理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99,t=53.741,t=23.428,t=58.096;P<0.05);TPM管理模式的设备档案完整率、预防维护率、使用规范率和质检合格率分别为(92.13±2.35)%、(93.68±2.49)%、(94.10±1.24)%和(95.24±1.38)%,均高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关键路径。方法:收集本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关键路径管理模式前后的设备正常使用情况、故障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关键路径后的设备故障率低于实施前(P<0.05),且设备正常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找到实施关键路径,不断落实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有助于提升医师与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Godot引擎的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医院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Godot引擎的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可移动终端实现对骨科设备的可视化管理。选取2021-2022年北京市普仁医院骨科临床常用的180台医疗设备,采用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传统设备模式)和基于Godot引擎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可视系统模式)两种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医疗设备效能、管理水平和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满意度评分。结果:可视系统设备时间利用率、质量稳定率和诊疗有效率分别为(95.37±4.06)、(96.74±4.72)和(96.41±5.01)%,均高于传统设备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9.438、4.909,P<0.05);可视系统设备规范放置率、规范记录率和完好率分别为97.22%(175/180)、97.78%(176/180)和99.44%(179/180),均高于传统设备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72、11.429、9.656,P<0.05);可视系统的故障率为5.00%(9/1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160套外来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实施细节管理(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以器械损坏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包装标签合格率、器械遗失率、手术科室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反馈次数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科室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器械损坏率明显更低,同时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包装标签合格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器械遗失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管理各项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反馈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能够提升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避免器械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动采血车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对血液的影响。方法:本中心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流动采血车仪器设备全面质量管理,对比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流动采血车物品摆放标准化评分、物品取放流程合理性评分、器械设备维修率以及献血者满意度。结果:全面治疗管理实施之前的流动采血车物品摆放标准化评分、物品取放流程合理性评分、器械设备维修率以及献血者满意度分别为(89.32±7.41)%、(90.32±6.41)%、(6.34±2.25)%和(94.45±7.0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83±6.54)%、(72.83±5.54)%、(13.92±3.23)%和(82.7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动采血车仪器设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流动采血各项工作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五类七种”目标性监测MDRO的相关资料。2019年7—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20年1—6月为干预后阶段。根据2019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引入PDCA循环法对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共纳入MDRO感染患者124例,干预后纳入129例。干预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9.43%)高于干预前(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为82.83%,高于干预前的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知晓情况、危急值报告、开具隔离医嘱、经荧光监测床单位清洁消毒、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MDRO早交班、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执行终末消毒8项措施的执行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为8.08%,低于干预前的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医疗设备共190件,依据是否实施精细化管理分为常规组(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95件)与精细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95件),比较两组医疗设备设备完好率、故障率、清洗消毒合格率,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结果精细组医疗设备设备完好率、清洗消毒合格率较常规组高,故障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使用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