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每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对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量,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7d为1个疗程。对2组的疗效、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2组均未出现皮疹及血压、心率的变化,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结论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倍他司汀(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BE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眩晕程度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主观症状,急性发作时,患者感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外境或自身的旋转、移动或摇晃,伴有恶心、呕吐、不能下床活动,是在急诊室常见的症状之一,需要迅速给予缓解症状。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应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发作性眩晕患者36例,收到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BET)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BET治疗,观察组接受BET联合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RR)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采用天麻素、BET联合治疗具有副作用少、不易复发等优势,有利于增强疗效,控制患者病情,减轻眩晕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宋红娜 《临床医学》2022,(12):116-118
目的 分析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枢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氧化应激反应[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压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较对照组[75.00%(33/44)]高(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A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MDA水平较对照组低,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压积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枢性眩晕患者可改善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临床内科常见症状,通常用扩血管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疗效不佳。我院使用盐酸倍他司汀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老年患者,男100例,女60例,年龄(72.05±4.58)岁,年龄范围为66~80岁。采用抽签法分为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80例。单...  相似文献   

9.
杨思游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286-1286
眩晕是一组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摇晃,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其病因复杂,以耳源性、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等多见,作者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月应用倍他司汀治疗发作性眩晕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中老年的常见病,多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膜迷路病变等原因所致,病情反复发作.笔者应用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眩晕患者 45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在耳石症(BPPV)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0例与B组41例.A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6周后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眩晕程度.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谢书华 《系统医学》2023,(24):86-88+93
目的 分析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3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6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控制组和研究组,各31例。控制组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控制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患者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脑血流速度、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低于控制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7%)高于控制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P=0.023)。结论在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过程中,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价值发挥显著,临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损伤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伴有眩晕症状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单一用药治疗,研究组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症状变化情况[前庭症状指数(VSI)]、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计时平衡试验结果、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以及眩晕症状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性、情感性与功能性评分低于对照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评分与计时平衡试验结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损伤后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缩短眩晕持续时间,改善其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5.
刘红兵 《临床医学》2023,(3):123-125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22例。单一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联合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20/22)较单一组(63.64%,14/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9,P=0.031<0.05)。治疗前,两组BA、LV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A、LVA血流速度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HI、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DHI、眩晕症状评分均较单一组低(P<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2/22)与联合组(4.55%,1/22)比较,差异未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倍他司汀(Betabistine)治疗眩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35例眩晕综合征患者,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qd,3d一疗程。结果 盐酸倍他司汀对头晕总有效率为97.1%。对呕吐总有效率为89.8%,对耳鸣总有效率为97.5%。不良反应发生率2.9%,程度轻微。结论 盐酸倍司汀治疗眩晕综合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47例)使用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氟桂利嗪治疗,结合组(47例)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结合组的眩晕情况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血流速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治疗疗效(97.87%)高于对比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0,P<0.05);结合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比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运用到眩晕患者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眩晕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加快血流速度,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适合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的眩晕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和脑部血液循环,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实施中医实按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口服,研究组加用倍他司汀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对比2组治疗前后ET-1、CGRP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DHI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治疗后2、4周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67%(P 0. 05); 2组治疗前ET-1、CGRP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研究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 67%,高于对照组的11. 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血清ET-1、CGRP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减压、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