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方法.方法 指导5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参加康复工场活动,随机选择50例没有参加专业康复训练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1年随访.结果 1年后,研究组PSP总分较对照组高,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1年前后PSP总分、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参加康复工场活动,可以改善病情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社会功能缺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卫生经济学指标有何差异。方法:以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及在社区康复站治疗30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采用BPRS、PANSS、SDSS量表,自编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及生存质量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BPRS、PANSS减分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SDSS在治疗第3、6个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9、12个月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分值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生活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明显好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较好的社会功能,较低的肇事肇祸率,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研究社区康复(CBR)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QOL)的远期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5个月末和17个月末,采用FCA、WHOQOL-BREF中文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FCA和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FCA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17个月后康复组有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FCA和WHOQOL-BREF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进入单纯组和综合组,单纯组药物治疗,每月电话随访,综合组药物治疗同时每月集中进行社会心理综合干预。于入组时、入组后第3个月、第6个月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第6个月时综合组PANS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单纯组(P<0.01),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均显著低于单纯组(P<0.05)。综合组在第3个月、第6个月SDSS分  相似文献   

5.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象取自无锡市4个街道中病程5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3例。随机分配到社会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63例。对训练组按顺序进行药物处置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培训和俱乐部活动。全疗程13个月。结果:社会技能训练前两组的精神症状、住院率、肇事率、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期间训练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肇事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t=3.358,P〈0.01;t=2.954,P〈0.01;t=2.891,P〈0.01)。训练组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300,P〈0.001),其中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症状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t=3.272,P〈0.001;t=3.123,P〈0.01;),阳性症状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训练组的SDSS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106,P〈0.05),GAF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154,P〈0.05)。训练组WHOQOL-BREF总分及4个单项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GAF分与参加训练次数呈正相关(R=0.2891,F=4.3788,P=-0.0417)。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降低或延缓精神残疾,降低复发率和肇事率,是当前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技能训练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2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9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干预组在入组时点和随访第12个月分别进行康复技能训练12周。两组均完成了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中对两组的精神症状(PANSS)、社会功能(SDSS),复发和就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间PANSS评分在随访第12个月、及与SDSS评分在随访第18个月技能训练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在随访第24个月,技能训练组复发率(11.1%)低于对照组(31.8%),再就业率(37.8%)高于对照组(15.9%)(均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技能训练能促进其病情逐步缓解、预防其病情复发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采用个体技能程式训练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疗效评估。方法随机将164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周的个体技能程式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只执行常规社区护理,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PANSS和ITAQ评分在个体技能程式训练结束(第4周末)时优于对照组;第16周末直至随访观察期结束(第12月末)时,干预组MRSS、PANSS和ITAQ优于对照组。1年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的复发住院率5%,对照组1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技能程式训练作为社区康复护理的手段,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恢复自知力、减少复发住院等各方面具有较好的远期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1个月,随访1a。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统计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出院后随访1个月、1 a观察组服药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1 a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促进患者临床康复,预防病情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住院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参与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9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参与模式治疗(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49例抑郁症患者实施常规程序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出院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出院12个月时进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并统计两组患者复发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HAMD、HAMA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2个月时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参与模式能显著提高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进行电话随访的康复价值。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给予门诊随诊,观察组给予电话随访干预,共2年。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出院后6、12、18、24个月PANSS、SDSS、SQL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各时段累计总成本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康复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在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随访,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PANSS得分为(100.13±21.09)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1.70±16.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5);训练组患者SSPI得分为(20.18±5.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21±5.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实施康复管理跟踪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痊愈出院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由精神科护士给予的健康管理跟踪,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健康问卷( SF-36)和恶化/复发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得分、SDSS得分、SF-36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PANSS得分、SDSS得分、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F-36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实施健康管理跟踪干预能有效地巩固维持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群组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技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5),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康复群组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应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患者SSPI评分、PSP评分、MR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康复群组管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技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在接受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年、2年末,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1年末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年内复发例数,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农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93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同时予以系统化农疗,观察12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参加农疗6个月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较农疗前显著升高(P<0.05),12个月后升高更显著( P<0.01);6个月后总消极因素及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较农疗前显著下降(P<0.05),12个月后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系统化农疗能显著促进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歌唱训练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歌唱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治疗组90例同时辅以歌唱训练。2组均观察15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3个月时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慢性精神病标准化症状量表(SRCP)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SSPI中的残疾等级,SRCP中的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NOSEI中的总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退缩和抑郁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于治疗前后自身对照,3个量表的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治疗组前(P<0.05);治疗组用药量及病情复发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歌唱训练对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疾程度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能力及兴趣的效果明显,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两组均使用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末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比较,并比较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NOSIE-30、MR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RSS及总消极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自身症状监控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家庭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随访效果。结果随访各时段观察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及病程总估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随访第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森田疗法与康复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改良森田疗法组(n=85)和康复疗法组(n=85),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生活质量量表(SQL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改良森田疗法组与麋复疗法组治疗前后SQLS、NOSIE、ADL总分及量表分值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森田疗法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康复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森田疗法和康复疗法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均有效,改良森田疗法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将98例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系统治疗1个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缓解期患者进行为期10w的角色训练,并跟踪随访12个月;对照组49例缓解期患者进行为期10w的常规康复治疗,随后进行12个月跟踪随访,在入组时随访12个月末进行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并进行对照分析。12个月末,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角色训练可以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角色适应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