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众消防科普教育是向公众普及消防科技知识,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以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素质,进而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的最重要和主要的途径,是消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2月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意味着中国开始用政府行为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纲要》提出的中  相似文献   

2.
针对消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湖北省防火安全领导小组于2000年2月13日发布了《全省消防科普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消防科普教育工程正式在该省启动。该工程的奋斗目标为,从2000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民消防教育率先达到80%以上,使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得到明显增强;使单位法人代表、防火负责人、消防保卫人员、重点岗位、特殊工种人员懂得防火的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技能、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逐步使消防知识进入学校、进入家庭、进入社会单位,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消防、个个自觉做好消防工…  相似文献   

3.
消防安全     
<正>2023年11月9日是第32个全国消防日,主题是“预防为主、生命至上”。在消防宣传月期间,为了让公众、企业更好地了解消防知识,预防火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期特策划“消防安全”专题。在本期专题中,本刊采访了第十三届“火凤凰杯”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工作者何锋,请其就我国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高层建筑火灾及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解决之道,以及企业用户如何更好落实消防责任等问题做出精彩解读。  相似文献   

4.
7月10日,咸阳市举办了"我是小小消防员"消防主题夏令营活动。活动共包括消防安全知识学习、部队军事化生活体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实地参观体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知识实地学习、海泉湾温泉游乐、消防器材装备展示体验、小型火灾扑救演示、火灾(地震)疏散逃生自救活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汉阳陵博物馆参观教育、"最美消防员"央视节目观赏和畅谈"我是小小消防员"夏令营活动体会9项内容。此次夏令营活动共分为三期,每期两天,共有90名小  相似文献   

5.
林静 《劳动保护》2007,(1):36-37
2006年12月8日~9日,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第六届“火凤凰杯”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宣传工作者颁奖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12名从事消防科普事业的人士,包括专、兼职消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出版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以及其它业界热心消防科普工作的人士,经过层层评选,当选第六届“火凤凰杯”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宣传工作者。中国消防协会副会长郑玉海、秘书长尹铁林、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副处长罗秀华、西藏消防总队总队长吴志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人员颁奖。消防科普教育工作,是我国消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9,(6):57-57
一、大赛宗旨 为了响应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在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期间开展科普宣传的号召,用漫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传播消防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决定从2009年5月7日起,举办南晓杯消防知识漫画大赛。  相似文献   

7.
<正>为切实加强应急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推动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常态化,2023年5月4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命名全国5个场馆为第三批国家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消防科技教育馆榜上有名,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安文 《安全与健康》2006,(5):插2-插3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消防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消防教育体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消防专业水平和公众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
国外消防培训教育之法值得我国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每年约发生600至700万起火灾,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生,给各国造成很大的物质和人身财产损失。美国等国外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消防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立了一整套消防教育体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消防专业水平和公众安全意识,在减少火灾事故损失方面积累了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0.
余茂君 《劳动保护》2005,(10):67-67
9月5日至7日.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吉林延吉市召开了2005年年会,会议总结了2005年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工作,提出了2006年工作设想,增补了刘书杰等16名同志为协会科普委第4届委员会委员,并且向延边中、小学校赠送了“119消防百宝箱”等消防科普宣传品。  相似文献   

11.
全球每年约发生600至700万起火灾,约有6至7万人在火灾中丧生,给各国造成很大的物质和人身财产损失。美国等国外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消防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立了一整套消防教育体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消防专业水平和公众安全意识,在减少火灾事故损失方面积累了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消防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消防教育体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消防专业水平和公众安全意识。美国设有国家消防学院,几乎每个州甚至一些市和县也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消防学校,有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大力加强应急科普工作,提升广大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事前预防、实现本质安全、提高救援水平的有效举措,积极开展应急科普教育工作对提升社会整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对我国应急科普从含义、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今年11月又值“119”宣传月,您是第十三届“火凤凰杯”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工作者,能否结合今年消防宣传日主题语,谈谈您的看法。何锋:今年的主题语是“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体现了消防工作的核心宗旨。其实,每年的消防宣传月作为一个宣传活动,都旨在提高公众对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意识。它给消防救援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强调火灾防范、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教育公众的一个机会,帮助人们了解如何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应对,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众安全防护的含硫气井分级监管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含硫气井安全生产监管现状的调研,对比国外含硫气井安全监管的作法,分析了我国含硫气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公众安全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基于含硫气井公众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公众安全防护的角度,提出了实施含硫气井分级监管的若干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含硫气田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晓讷 《劳动保护》2014,(3):82-82
<正>本刊讯2014年2月20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第二届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普委)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一届科普委主任、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为纪明波,范维澄、白海金、杨玉洲、李涛等11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崔晓君任科普委秘书长。科普委是协会理事会为促进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健康和深入开展而设立的专门从事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的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护》2007,(1):48-48
《消防便览》是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编辑的权威消防科普图书,作为《119消防百宝箱》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已走向了企业、走进了学校、走入了社区、走进了家庭。成为消防机关人员、消防设计研究院所工程师、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等读者手边必备的专业工具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范强强 《劳动保护》2008,(11):49-4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消防科普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公安部关于消防工作“四进”“五进”的号召下,消防人员走进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和家庭,传播消防知识,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与此同时,消防宣传大举进入各级主流媒体,利用社会媒体普及消防知识,消防工作人员还利用“渗透法”,把消防知识融入中小学生的课本和教辅材料中,  相似文献   

19.
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教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是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到国家、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安全与发展.应急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基本手段.为了提高公众的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该文从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基本含义入手,提出了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教育中存在的应急教育理念需要更新、应急知识与技能教育欠缺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教育现状和基本途径.即围绕学校、政府、公众三个主体,以学校应急教育为核心,以政府危机管理为关键,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支撑,以社区教育、媒体教育为辅助,形成一套完善的应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吕楠俊 《劳动保护》2008,(11):78-78
9月20日,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七届“火凤凰杯”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宣传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山西省消防培训基地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