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  相似文献   

2.
论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小荔 《中国陶瓷》2004,40(1):62-64
陶瓷艺术装饰历史悠久,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其传承和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旨在论述陶瓷艺术装饰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装饰应用于陶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陶瓷艺术装饰在中国文化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而现代陶瓷  相似文献   

4.
严鹏 《景德镇陶瓷》2014,(1):102-103
<正>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装饰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  相似文献   

5.
辉煌灿烂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上获得赞誉和高度的评价,是由于其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民族特色。传统吉祥图案装饰风格,几千年来在陶瓷装饰中广泛应  相似文献   

6.
陶瓷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壮大,陶瓷装饰艺术的丰富与提高,同时形成了我国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而凝聚着古人思想和精神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不只是各个时期的标志,最重要的还有它们给我们留下的装饰的美。吉祥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图案构成方式,是陶瓷装饰艺术得以发展创新的根本。其中,装饰美的法则有:变化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陶瓷承载着我国丰富的文化背景,从商代起就开始了瓷器的孕育和初始阶段,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步,人们不断地在陶瓷的造型、装饰、功能等方面寻求发展与创新。其中陶瓷装饰随着工艺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魅力,丰富了陶瓷的表现力并赋予了更多的艺术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8.
瓷器,在几千年以前的中国就已经家喻户晓,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之后,陶瓷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慢慢的积淀下来,成为了我们中国人所拥有的一项宝贵的财富。而在这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中,除了原料、工艺等方面,使用装饰画对成品陶瓷进行美化和装饰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也就有了艺术品陶瓷的说法。众所周知,要说到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陶瓷的精萃,景德镇瓷器的装饰艺术是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集大成者。江西则是孕育这一艺术文明的摇篮,欲了解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形成,必须了解江西陶瓷发展的历史,因为景德镇瓷器是更多地受到江西本土制造陶瓷的历史、自  相似文献   

9.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装饰和器皿紧密相连一起,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工艺品种及艺术面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工艺绘画形式.在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的现代时期,如何看待陶瓷装饰艺术语言?笔者在此,仅就陈设陶瓷方面的艺术装饰语言问题,阐述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但生产陶瓷花纸的历史还不到百年。陶瓷生产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采用手工绘画装饰,为陶瓷装饰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辉煌的陶瓷历史文化,陶瓷花纸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陶瓷花纸是用于装饰陶瓷的特种印刷品。  相似文献   

11.
吴天麟 《中国陶瓷》2007,43(4):66-67
装饰是美化主体的手段,是给予人们视觉刺激的方式,又是社会文化观念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常常被看做是一种象征符号,标志着一个人所信奉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从装饰色彩的根源—中国思想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装饰手法及色彩表达,提出了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中装饰色彩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齐霞  陈莎莉 《山东陶瓷》2012,35(2):43-45
正1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景德镇经过千年沉淀,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具体又可分为陶瓷文化、陶瓷传统工艺、传统雕塑、彩瓷绘艺术、陶瓷习俗和古彩装饰等六个领域。景德镇凭借陶瓷文化、艺术方  相似文献   

13.
元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从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习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元朝的陶瓷文化及其对中国陶瓷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它揭示了社会历史背景对陶瓷文化的影响,为我们陶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一、元朝的陶瓷文化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的工艺美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中国传统装饰是我们设计灵魂的源泉,剪纸、蜡染、刺绣等民间艺术也完全可以为我们的现代陶瓷装饰设计增光添彩。中国的现代陶瓷装饰文化馆的形成和设计风格的追求,都必须根据当前中国人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以及中国特有的文化模式来进行,设计出具有东方神韵和民族特色的陶瓷产品。1、中国传统装饰概述中国数千年的浩瀚历史,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颗颗嵌在艺术史项链上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华几千年文明悠久的文化遗产中,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无疑成为最为耀眼的明珠,两者是互为渗透、互相借鉴,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文化特征的中国画在很多方面都对陶瓷绘画产生渗透的影响,比如在意境上、气韵上和笔墨线描上都显示出共性。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独有的一种风格,陶瓷艺术家们在吸取了中国画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瓷器的装饰上开辟了新的艺术美感。景德镇陶瓷艺术瑰丽多彩,中国画艺术繁花似锦,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瓷都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千世领先,精美绝伦的青花、粉彩、新彩等各种陶瓷艺术,从而促进瓷都国画艺术的发展,使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更加紧密的结合,互为借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环境艺术与陶艺墙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登明  徐硕 《中国陶瓷》2007,43(9):61-62
引言陶艺墙壁装饰古已有之,皇家园林中"九龙壁"就是一例。陶瓷是我国古老的发明,从周代的手工业到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几千年以来,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陶艺的出现是陶瓷艺术的一个新境界、新起点。现代陶艺从传统陶瓷技艺中脱颖而出,脱离了原有陶瓷艺术概念,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随着改  相似文献   

17.
徐庆庚 《陶瓷研究》1999,14(2):36-38
是德镇艺术陶瓷装饰品类繁多,并都有千年或数百年的历史。而现代的综合装饰艺术瓷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陶瓷装饰艺术。综合装饰是在陶瓷装饰中运用两种以上(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的方法,把不同的装饰技法和不同的装饰材质表现在同一件陶瓷艺术作...  相似文献   

18.
谢志明 《佛山陶瓷》2008,18(6):27-31
中国陶瓷历史悠远,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着中华文明。而在陶瓷装饰上,一幅幅精美的纹饰又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吉祥文化。伴随吉祥文化的发展,陶瓷装饰中吉祥图饰也在演绎着这一变化,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其发展,并能对照发现其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渊源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林霖 《中国陶瓷》2006,42(10):58-59,62
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探索、继承、创新中创造出中国画这具有我国独特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与中国画根出同源,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陶瓷绘画同样辉煌,作为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段,陶瓷绘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并伴随着中国画的成熟与发展,在陶瓷表面,利用不同的釉料和艺术手法达到一种新的美的境界。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结缘,引导了陶瓷绘画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优秀而灿烂的陶瓷文化、精湛的技艺,鲜明的民族装饰,为丰富和发展中国仍至世界的陶瓷艺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纵观有着千年制瓷史的景德镇,它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各阶段所具特色的装饰(陶瓷装饰包括其装饰形式、题材,色彩等,该文章所谈到的陶瓷装饰主要侧重于陶瓷装饰的形式).它们在各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相互传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可见,景德镇的陶瓷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陶瓷装饰形成、衍变和发展的历史.它为我们今天在发展陶瓷艺术的事业中留下极其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得我们在学习传统方面有更多的营养可吸收,为今后陶瓷装饰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