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汉新 《腹部外科》2005,18(2):74-76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近 10 年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生物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三大常规治疗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的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本文就目前腹部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热点作一概述。一、免疫治疗肿瘤的形成是肿瘤抗原免疫逃逸的结果,机体的…  相似文献   

2.
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概念备受关注,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4种模式。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并已取得了越来越多可喜的成果,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就生物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仍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物反应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modifier,BRM)理论的提出为生物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领域。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本文就肝癌的生物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一、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包括疫苗治疗、细胞因子治疗、抗体治疗、过继免疫治疗等。近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表观遗传学及其相关研究的进展, 各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以认识。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以转录抑制剂或激活剂的形式促进癌细胞的存活, 以产生促癌微环境来维持癌细胞的发生。肿瘤免疫编辑是肿瘤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动态的过程, 其包括清除、平衡和逃逸3个重要阶段。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LSD1与肿瘤免疫编辑过程密切相关, 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浸润阻碍宿主清除能力, 也可通过调节肿瘤干细胞影响平衡阶段或调控肿瘤自身蛋白表达等促进免疫逃逸。LSD1在肿瘤免疫中的新兴作用为当前免疫治疗低反应性、敏感性等原因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就LSD1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参与肿瘤免疫编辑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对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提供参考及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肾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相对预后较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基因技术、肿瘤免疫、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成为较有前景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人们对免疫治疗寄予厚望。免疫治疗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控制和消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细胞、肿瘤疫苗、免疫基因等方法治疗肾癌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肾癌免疫治疗将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终将成为临床治疗手术后肾癌患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免疫治疗为胆道恶性肿瘤(BTC),特别是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durvalumab以其可接受的药物毒性及显著的预后改善作用成为晚期BTC的一线治疗方案。不可忽视的是,免疫治疗为BTC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面临着两项挑战,即治疗抵抗及超进展,二者发生率较高,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甚至加速肿瘤进展。笔者从二者发生机制入手,梳理其中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以此为依据制定方案应对免疫治疗抵抗及超进展,以期帮助提升BTC免疫治疗疗效、完善胆道外科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胆道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胆道上皮, 并以腺癌为主要病理学类型的恶性肿瘤, 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胆道肿瘤对传统的放化疗及新兴的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均不敏感, 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抑制性的免疫微环境(IME)。本文从全景观出发, 探讨胆道肿瘤患者IME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及间质细胞所发挥的抗肿瘤或抑制抗肿瘤免疫效应, 以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等。对胆道肿瘤患者IME全景观的了解, 有助于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的临床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肝癌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肝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局部或全身化疗等,尽管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术后5年复发率仍在43%~61%[1],为预防术后复发、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化疗的病人,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肿瘤免疫治疗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用免疫方法来治疗肝癌。目前免疫治疗对临床已生长的肿瘤或实体瘤的消除能力十分有限,对大量的肿瘤细胞也难以奏效,因此临床上多用于:(1)临床常规手术、栓塞等方法清除大量肝癌细胞后再使用生物学治疗方式清除、杀伤少量的残留或扩散的肿瘤,以提高、巩固肝癌…  相似文献   

9.
肾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常见肿瘤之一,手术在晚期肾癌中的作用有限,而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均对其不敏感。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十年间一系列靶向药物已经渐渐代替IL-2、IFN-α等传统的免疫治疗,但分子靶向药物的靶点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通路,其作用难以持久抑制肿瘤生长,大部分患者最终都会出现肿瘤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能在肿瘤出现耐药后进一步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本文主要叙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在晚期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肝癌的免疫状态和免疫治疗研究已有多年,认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肝癌的免疫治疗,是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正展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1 肝癌的免疫状况肝癌的免疫状况,在免疫网络各环节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紊乱,其中以细胞免疫改变为主。2 肿瘤免疫治疗的概述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与以往治疗肿瘤的…  相似文献   

11.
近期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仍有大量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无反应。提高ccRC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是当前迫切的临床需求。靶向不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成分成为克服晚期ccRCC免疫治疗耐药性和优化治疗策略的突破点。本文概述晚期ccRCC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并总结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包括靶向其他共抑制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改良细胞因子疗法、小分子免疫调节剂、靶向免疫代谢和癌症疫苗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进步,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已大幅提高, 但较高的复发转移率仍限制着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长期以来, 肝细胞癌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对于其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和方案还存在争议。近年来, 以PD-1/PD-L1单抗和CTLA-4单抗为代表的现代免疫治疗手段, 在多种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疗效。在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中, PD-1/PD-L1单抗联用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已成为一线方案, 该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给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带来希望。近期, 国际上发表了3项肝细胞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成果, 初步提示了肝细胞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将来开展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中的应用, 化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显示出更高价值。尤其在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简称靶免联合治疗)时代, FOLFOX-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笔者团队探索的FOLFOX全身化疗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方案取得了类似三联治疗效果。中晚期肝癌更具全身性疾病特征, 全身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初期探索取得了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其机制可能是全身化疗改变了肿瘤的全身免疫微环境, 使肿瘤免疫微环境由免疫抑制性转变为免疫支持性, 从而更好增效免疫治疗。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探索全身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优化方案, 以期达到晚期肝癌治疗更加高效、安全和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晚期及转移性胆系肿瘤的临床治疗策略匮乏,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目前晚期胆系肿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且无二线方案可用。免疫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但胆系肿瘤的免疫治疗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部分Ⅰ、Ⅱ期临床试验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可耐受性和有效的抗肿瘤效果。但由于BTCs肿瘤的低发病率和高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免疫治疗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实践,限制了基于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治疗能否为晚期BTCs病人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仍要等待更多Ⅲ期临床试验的结论并需要继续开展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实践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肾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肾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相对预后较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基因技术、肿瘤免疫、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成为较有前景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人们对免疫治疗寄予厚望。免疫治疗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控制和消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细胞、肿瘤疫苗、免疫基因等方法治疗肾癌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肾癌免疫治疗将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终将成为临床治疗肾癌尤其是中晚期肾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DC)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初始者,可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CTL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采用DC疫苗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获得一些突破性进展。本文就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与泌尿系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DC疫苗免疫治疗原理与制备方法及其在泌尿系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胆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具有早期诊断率低、解剖复杂、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也正在胆道恶性肿瘤中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与肝细胞肝癌(HC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查阅并总结以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以及其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方案为晚期HC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临床获益。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外周免疫细胞、循环肿瘤DNA、肠道微生物菌群等均对HCC的免疫治疗或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目前尚无明确的生物标志物能预测HCC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方案的疗效,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并建立一个多因素预测模型或免疫评分来筛选可能获益的患者,这对HCC的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掀起肿瘤治疗的革命,多种ICIs治疗肝细胞癌的早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迎来了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时代。近来一项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标准治疗,有望成为肝细胞癌新的一线标准治疗。目前ICIs联合放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局部治疗的研究正在全世界开展,将进一步刷新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肝细胞癌(HCC), HC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HCC特殊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病因使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治疗效果不佳。研究结果显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 针对HCC的免疫细胞, 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和信号, 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化、成熟和募集, 增强已有免疫反应, 激发新的免疫应答, 对HCC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近几年, 以综合治疗的理念, 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HCC治疗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回顾晚期HCC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简述免疫治疗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以期为晚期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