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LC术后因各种并发症而再次开腹手术或再次腹腔镜下手术的产生原因、诊断依据、预防方法、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回顾1994年6月至今,LC手术共3886例,因LC术后各种并发症而再次开腹手术或再次腹腔镜下手术者13例,占LC总数的0.33%。胆漏8例,其中5例胆囊管端漏,分别于LC后3、5、7、10及及2个月再次开腹行胆囊管结扎、腹腔引流术;1例肝右前叶裂伤于LC术后2 d开腹行列伤缝合并腹腔引流术;1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行腹腔引流术;1例胆管裂伤于术后12天行开腹修补并腹腔引流术;腹腔出血2例分别于LC术后7、2小时经开腹结扎、腹腔镜下钛夹钳夹止血术。胃穿孔1例于LC术后第2天行胃穿孔修补及腹腔引流术。小肠梗阻1例于LC术后5天行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胆管管狭窄1例于LC术后行胆总和端端吻合,术后7个月呈进行性阻塞性黄疸而住院再次开腹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13例均于LC术后经再次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而获得治愈,经随访8~10年,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只要努力,LC术中各种并发症是可以防范的,若出现并发症,只有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处理,疗效也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技巧。方法回顾12例LC后胆管损伤病例,术中发现2例,术后发现10例。胆囊床小胆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胆漏1例,肝总管胆总管侧壁撕裂、部分剪断9例,肝总管离断1例。结果本组1例术中胆总管侧壁撕裂损伤,经中转开腹行胆总管修补和T管引流而治愈;术后2例出现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1例术后2 d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者术后发生胆管狭窄及胆道炎症,于1年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其余8例均经胆肠吻合术治愈。随访1.5~5年,无胆道狭窄及胆管炎发作。结论手术仍是LC致胆管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避免盲目自信,及早选择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恰当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8年10月368例急性胆囊炎行LC导致胆管损伤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损伤轻重采取修补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引流。结果5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均中转开腹,其中1例胆总管横行剪断和1例电灼伤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狭窄,再次手术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2例电钩伤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3个月造影示无狭窄拔管治愈;1例胆总管破损严重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支撑引流,住院2周带管出院,1个月后经T管胆肠造影显示通畅拔管痊愈。2例术后3~5d出现黄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提示1例胆管狭窄,1例胆管完全闭锁,开腹探查证实为胆总管完全夹闭、肝总管部分夹闭各1例,分别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支撑引流术治愈。7例随访0.5~6年,平均3.4年,无胆管狭窄、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掌握好手术技巧、及时正确的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行LC胆管损伤可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分析:附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指征及LC中转手术指征,以降低腹腔镜胆管损伤率。笔者回顾性分析14年间收治的LC 12 350例中48例严重胆管及其他部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48例中38例立即中转开腹手术,32例治愈,6例死亡;另10例术后2~3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胆管狭窄,再次手术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术后仍有上腹痛及间断发热。提示:完善腹腔镜操作规程,对完成LC有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以降低胆管损伤率。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管损伤原因,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8月1 528例LC术中9例(0.59%)胆管损伤的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予局部压迫处理,1例术中置入T管引流,2例中转开腹手术。另有2例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予T管支撑引流治愈。开展LC的前500例中发生胆管损伤6例(1.20%),其中中转开腹手术2例(0.40%);500例以后的LC,胆管损伤率为0.29%(3/1 028),中转开腹率为0。结论LC术中胆管损伤多发生在复杂病理改变的病例,强化对解剖变异、高危病例及高危技术的认识是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LC术中不能良好处理的胆管损伤,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外科黄疸(附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外科黄疸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2年1月3 092例LC中14例外科黄疸及外院转入2例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例中9例胆石残留,7例胆管损伤,包括2例胆囊管漏,3例胆(肝)总管损伤,2例迷走胆管漏后二次黄疸.16例均经手术治愈,无胆道狭窄发生. 结论减少LC术后外科黄疸的关键在于掌握好LC的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发生外科黄疸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发生胆管损伤及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C胆管损伤及胆漏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6年11月为4 315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胆管损伤及胆漏40例(0.93%)。35例(0.81%)为迷走胆管漏,其中34例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治愈,1例延迟性迷走胆管漏因未引起足够重视、延误处理时机而死亡;2例(0.05%)副肝管损伤、2例(0.05%)肝总管损伤、1例(0.02%)胆总管横断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均获治愈;无胆囊管漏病例。术后随访3~24个月,除1例死亡,余者均无明显腹痛、腹胀、黄疸、畏寒发热、胆管狭窄及胆管炎等表现。结论:充分了解胆囊三角与迷走胆管的解剖、直视下娴熟的手术操作与技巧、及时正确处理胆管损伤与胆漏、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重视出院后的门诊随访,是防治LC胆管损伤、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15年来,我院对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987例,其中胆管损伤9例.收治院外胆囊切除损伤胆管5例,协助他院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LC)损伤胆管3例,共17例,男8例,女9例; 年龄37~68岁,均有结石性胆囊炎病史,病程为1~25年,平均7年.单纯性胆囊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合并胆道探查2例,LC中转开腹3例; 再次手术最早13 d,最晚为术后35 d.损伤类型: 胆管误扎6例,胆管横断加缝扎5例,胆管撕裂伤5例,胆管缝闭后因梗阻破裂1例.再手术胆道修补T管引流7例,胆肠吻合10例; 治愈15例,因严重肝功能衰竭及感染败血症、休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27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急性胆囊炎279例采用常规四孔法和冲吸钝性解剖法行LC。结果254例成功完成LC;25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d的9例、病程>3d的16例,中转开腹原因:1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4例术中创面出血较多,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胆囊结肠瘘,1例Mirizzi综合征。术中无胆管损伤,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及肝下积液等并发症。279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腹痛、黄疸等不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应严格掌握好手术时机和适应证,采用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和精细化冲吸钝性解剖法有效避免术中出血及胆管损伤,并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原因,提高胆管损伤的防治水平。方法我院1991年2月~2007年4月LC7660例中胆管损伤40例,胆管损伤发生率0.52%(40/7660)。主胆管损伤占65.0%(26例),非主胆管损伤占35.0%(14例)。腹腔镜下处理占37.5%(15例),开腹处理占62.5%(25例)。结果胆总管狭窄2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伤,中转开腹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和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黄疸、肝功损害,随访1年、3年,1例无症状,另1例有部分症状;死亡2例,1例术后24h急诊行胆总管、十二指肠缝合修补术,术后20h中毒性休克死亡,另1例术后2周急诊剖腹缝合修补胆总管漏置T管引流,术后5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36例治愈,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无胆管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仪器、麻醉、胆道外科医师良好的状态,常规术前检查、准备与必需的抗炎治疗,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的把握,良好的手术配合,直视下有序解剖显露Calot三角,常态的手术心理,防止单纯追求速度,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强化预防胆...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3月-2006年10月8876例LC中16例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横行剪断4例,电灼伤3例,胆总管部分撕裂伤4例,钛夹误夹5例。胆管裂口修补,T管支撑引流6例;游离两断端,行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3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5例;去肽夹2例。结果1例胆总管横行剪断后行胆管端端吻合,置T管支撑引流3个月,T管拔除3~5个月后因胆管狭窄,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未出现因胆管狭窄所引起阻塞性黄疸。2例因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分别于术后9、11个月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再手术后随访2~4年,未出现胆管炎症状、结石再形成。1例胆管完全性夹闭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反复发作。余12例均一次性临床治愈,其中10例随访3~4年,未出现任何不适。结论胆管损伤是LC的主要并发症,早期预防和积极处理胆管损伤是防止多次胆道手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防治的措施。方法1998年1月-2007年2月,我院行LC 8600例,发生胆管损伤36例。术中发现31例,术后因黄疸、胆漏发现5例。肝总管无缺损横断20例,胆总管横断4例,肝总管游离横断缺损4例,肝总管钛夹不全夹闭3例,胆总管不全夹闭1例,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撕裂损伤3例,电钩损伤胆总管1例。胆管对端吻合并置T管支撑引流24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T管支撑引流4例,胆-肠Roux-en-Y吻合1例,拔除钛夹3例。结果1例胆管对端吻合后2个月后T管拔除,术后胆管狭窄,3个月后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2例因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于术后11个月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三次手术者随访2-3年,未出现胆管炎症状及结石再形成。1例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黄疸、肝功损害,经多次住院抗炎、肝功支持治疗及加强预防,随访1年上述症状消失。余32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未出现任何不适,无胆管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术者对LC潜在危险性缺乏足够重视,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粗糙、疏漏,经验不足,镜下不能正确判断Calot三角关系,器械使用不当,是发生胆管损伤的根本原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强化操作训练,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可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安东均  王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0):934-935,94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5月对2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LCBDE,全麻后平卧位,采用四孔法。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施血管夹后夹闭,显露胆总管,电凝钩切开胆总管长度约1.5~2.5 cm,取出胆管结石放置于标本袋内,胆道镜检查无结石残留,置入T管于胆总管内间断缝合固定。切除胆囊,取出胆囊、标本袋,经T管注水检查无渗漏,放置腹腔引流,缝合切口。结果成功254例,成功率97.7%(254/260),手术时间70~230 min,平均126 min。中转开腹6例:3例因胆囊三角纤维化严重,呈"冰冻状",无法解剖而中转开腹;1例术中证实Mirizzi综合征而中转开腹;1例因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段无法镜下取出而中转开腹;1例剥离胆囊床时位置靠深,损伤肝中静脉分支,出血汹涌而中转开腹。术后3例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2~6 d痊愈。1例胆管充满泥沙样结石术后并发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1.0℃,抗感染、对症治疗体温正常。1例术后3周经T管造影检查证实残留结石1枚,8周后经窦道用胆道镜取出结石。254例术后住院时间6~19 d,平均9 d。223例随访13~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出现,1例术后22个月出现腹痛、黄疸、高热,MRCP证实胆道结石复发,经EST取出结石。结论严格筛选病例,熟练掌握软硬镜技术及细致的术中操作是开展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冲吸钝性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冲吸钝性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9月~2009年4月,110例急性胆囊炎行LC,切断胆囊管前常规行冲吸钝性解剖法暴露肝总管。结果 108例LC成功,2例因为严重的腹腔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120 min,平均52 min。术后住院3~7 d,平均4 d。无胆道损伤、胆漏、术中出血等并发症。93例随访1~72个月,平均25个月,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发生。结论在急性胆囊炎LC术中应用冲吸钝性解剖法能有效防止术中胆道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早期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1998年4月~2006年6月,行LC18470例,术后早期(〈14d)急性胰腺炎16例(0.09%)。对于无胆道梗阻的病例,采取综合保守治疗(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等);如明确有胆道梗阻,则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结果14例保守治疗治愈,住院时间8~22d,平均12d;开腹手术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随访5个月~3年,平均14个月,无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LC术后在不恰当饮食等各种诱因作用下早期易并发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胰腺炎,多数经保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对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在基础麻醉下行EST取石成功置入ENBD后改全麻下行四孔法LC。结果 25例成功施行EST联合LC一期手术,成功率92.6%(25/27);1例EST取石未成功改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1例EST成功后,LC术中见胆囊炎症明显,胆囊床渗血不止改开腹止血。术后发生胰腺炎1例,保守治疗治愈;迟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经鼻胆管滴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止;高淀粉酶血症13例,未处理自愈。残留结石3例,二次取石后痊愈。术后住院5~7 d,平均6 d。27例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B超和肝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EST联合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行。  相似文献   

17.
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8年1月,借助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应用刮吸解剖法对820例急性胆囊炎施行LC。对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158例(143例有胆总管扩张)行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其中14例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结果812例LC成功,8例中转开腹。LC平均手术时间55 min(25-120 min),LC+LCBDE平均手术时间95 min(8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 ml(0.5-80 ml),术后平均住院5 d(3-9 d)。无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804例随访2-18个月,平均11个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行EST取石),其余患者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刮吸解剖法能有效防止术中胆道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bileduct injury,BDI)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LC后胆管损伤病例,胆管损伤Ⅰ型2例、Ⅱ型11例、Ⅲ型仅2例、Ⅳ型6例。结果本组1例术中Ⅱ型胆总管损伤,经中转开腹行胆总管修补和T管引流而治愈,术后2例出现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术后随访1.5~5年,无胆道狭窄及胆管炎发作。其余20例均接受了毁损的胆管切除、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的胆肠吻合术,并获得治愈。结论LC致BDI手术仍是BDI的首选治疗。把握手术时机,避免盲目手术,及早选择有经验的专科肝胆外科医生恰当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