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碧菠  梁裕 《脊柱外科杂志》2009,7(3):184-186,190
椎间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l joint)简称Z关节(Z joint),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joint)。Goldwaith在1911年首先提出腰椎椎间小关节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Ghormley在1933年提出“椎间小关节综合征(facet joint syndrome)”的定义,即椎间小关节出现骨关节炎的增生肥大改变,并因此引起的下腰痛和臀部大腿的放射痛心。  相似文献   

2.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突骨关节炎以及椎体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行腰椎MRI及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观察L1-S15个运动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有无椎体滑脱。腰椎不稳分为前水平位移不稳.后水平位移不稳和角度不稳。椎间盘退变分四度。小关节突退变分为4级。腰椎滑脱分四度。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前向水平不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负相关,与椎体滑脱呈正相关;后向水平不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与椎体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不稳与多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腰椎滑脱不一定有不稳。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孔狭窄的定位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纬洲  夏时中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4):206-209,T001
本文报告了腰椎间孔狭窄12例的定位诊断与治疗结果。压力下硬膜外腔磺苯酯造影所显示受累节段的椎间孔狭窄程度经手术证实,定位诊断符合率100%。采用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对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多个椎间孔狭窄,压力下硬膜外腔造影术可显示受累节段神经根的每个椎间孔段的形态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有效保护了腰椎小关节,可防止术后腰  相似文献   

4.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顽固的下腰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就目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在形态学与生物力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阶梯化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腰椎退行性变的始动因素来源于椎间盘.但当发展至椎间盘退变、椎管狭窄时.腰椎椎间小关节承受的压力显著递增.将产生异常应力和异常运动.随之而来的是腰椎椎间小关节骨质增生,韧带代偿性增生肥厚,而这些又是椎间小关节源性腰痛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单纯行腰椎椎间小关节融合或破坏椎间小关节会引起一些远期并发症。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腰椎椎间小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研究。基于此,笔者将从流行病学、生物力学以及外科治疗等方面对腰椎椎间小关节退形性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单侧皮质骨通道螺钉与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1—2018-01采用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单侧皮质骨通道螺钉与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记录末次随访时内固定与骨性融合情况。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3个月的随访。未出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30例皮质骨通道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均满意,未出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侧的关节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性融合现象。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单侧皮质骨通道螺钉与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小关节亦称椎间后关节,是指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和下一腰(骶)椎的上关节突构成的关节.腰椎间小关节损伤包括关节软骨的磨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结构紊乱(或称错位).自Chormly 1933年报告以来,逐渐被人注意,临床上很多腰痛病例可归属于此类型.腰椎间小关节损伤主要靠X线诊断,国内所见报道不多.我们收集了74例临床上有下腰痛症状、X线有小关节损伤征象,分析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椎间关节综合征系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骨关节病,为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椎间关节综合征患者大多数都合并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我科采用椎间关节阻滞联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7例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黄韧带囊肿1例,小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6例;病变位于L4、5节段5例,L5S1节段2例。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CT与MRI检查,其中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椎间不稳。治疗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囊肿切除、关节突内侧1/3切除术,伴椎间不稳患者加行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个月,通过VAS及ODI量表评估治疗结果。[结果]7例病人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5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缓解。3例术前存在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CT及MRI影像学诊断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结论]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是下腰痛的病因之一,CT及MRI检查对其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单节段腰椎退变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手术治疗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Hai Y  Zou D  Ma H  Zhao J  Shao S  Bai K  Pe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07-609,I034
目的 探讨应用腰椎侧后方斜向单枚BAK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及小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不稳并神经根和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由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BAK椎间植骨融合器,再经棘突根部向对侧未减压的小关节植入1枚小关节螺钉固定的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30例,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5岁;其中融合节段为L3~4者4例,L4-5者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管成形,椎间植骨R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98例腰椎Ⅰ°以上滑脱有明显下肢症状患者使用RF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关节突及峡部植骨.结果 全部获解剖复位,生理前凸恢复,椎间骨融合良好,椎管成形无狭窄,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结论 RF系统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骨性融合率97.30%,优良率94.5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对15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术中将腰椎峡部裂节段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完整切除备用,应用自行设计的"组合式椎间处理器"螺纹化处理椎间隙上下终板,将完整剥离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根据目标间隙椎间高度修整成类似融合器外观,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39.24±35.36) min;术中出血量(275.13±93.22) ml,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术后患者疼痛逐渐缓解,功能逐渐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结论]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腰椎椎间关节综合症(Lumbar facet syn-drome)是指由腰椎椎间关节引起的局部腰痛。Danfo-rth和Wilson二氏于1925年曾做过描述。1933年Gho-rmley氏提出此概念后,相继报导增多。椎间关节属滑液性关节,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其关节面均被透明软骨复盖,并由关节囊和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CT、MRI、MRA检查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MRI、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组32例患均行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CT、MRI、MRA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反映椎动脉受累情况。全部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8%。结论:全面分析CT、MRI、MRA影像学特点可为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的最佳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于1982年由Harms[1]首先介绍并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该技术通过切除一侧关节突关节,从椎间孔进入椎间盘,减压完成后在椎间放置结构性支撑物,来恢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促进植骨融合。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鄄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相比,TLIF能够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因而得到了脊柱外科医生的青睐。然而,传统TLIF仍然存在开放腰椎后路手术类似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良TLIF,使之成为成一种疗效好、恢复快和费用低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