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误诊误治情况及其原因,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对就诊的35例BC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误诊误治情况及易误诊的疾病。结果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为74.3%(26/35),所误诊的疾病依次为肝硬变、肝炎、大隐静脉曲张等。结论 BCS的误诊率较高,且常被误治。避免误诊的方法有:(1)注意寻找本病的特征性表现;(2)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如B型超声、CT、下腔静脉造影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增强对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长期误诊的BCS下肢外伤截肢术后创面反复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BCS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以及长期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医院获得性肺炎由烧伤科转入。20年前曾因腹腔积液在外院诊断为肝硬化,未经规范治疗腹腔积液消失。9个月前因外伤于当地医院行左大腿中段截肢术,术后创面不愈合,7个月前转我院烧伤科,予多次清创、换药等治疗创面仍不愈合。因近1周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转我科。转科后查体发现肝静脉回流障碍及下腔静脉回流障碍相关临床表现,经完善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下腔静脉造影等检查确诊BCS。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左下肢创面处引流量逐渐减少,2周后成功拔管,创面渐愈合。结论BCS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临床表现类似肝硬化且出现下肢创面不愈合者,应考虑到血管疾病的可能,完善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柏—查氏综合征 (Budd- chiari's syndrome,BCS)因其表现酷似肝硬化 ,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肝硬化而误治。现将 42例经彩色超声及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曾误诊为肝硬化的 BCS报道如下 ,并分析误诊原因及初探诊断及防止误诊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女各 2 1例 ,年龄为 8~ 6 7岁 ,平均 35岁。误诊时间 2 0 d~ 2 2 a,平均误诊时间 4.5 a。误行手术治疗 6例。1.2 临床表现 腹壁静脉曲张 32例 (76 .2 % ) ,腰骶部静脉曲张 15例 (36 .7% ) ,下肢静脉曲张 18例 (4 2 .8% ) ,肝肿大 31例(73.8% ) ,脾肿大 2 0例 (4 7.6 % ) ,腹水 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多发性动脉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多发性动脉瘤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吞咽哽咽感伴心前区疼痛就诊,当地医院医师考虑为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行X线钡餐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及治疗冠心病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入我院。查体右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区可见血管搏动并可闻及杂音,行心脏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胸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CTA)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多发性动脉瘤。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予降压、调脂、控制心室率及抗动脉硬化等治疗后,疼痛缓解出院。2个月后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主动脉多发性动脉瘤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及时行相关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对创伤性胭窝动静瘘误诊为大隐静脉曲张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8岁。于2005年起久站或行远时左下肢小腿酸胀、疼痛,局部时常瘙痒,后左下肢出现肿胀,就诊县医院,诊断为: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状抽除术,术后肿胀仍不退,局部瘙痒处抓搔后出现溃疡,行换药处理3周,未能愈合,转诊市医院,行庆大霉素换药2周,下肢仍肿胀不退,且溃疡面渐增大,转诊我科。患者20多年前左下肢多处刀刺后出血、肿胀,经清创换药后治愈。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10 a来收治的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出现肢体肿胀2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6岁,均为我院诊断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2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术后3~14 d观察下肢皮肤颜色和下肢肢围并记录及随访3个月。对下肢水肿者应用彩超或血管造影检查深静脉通畅情况。2结果本组13例下肢肿胀2周内消退,6例术后彩超或血管造影报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术后应用医用弹力袜5例,1例经瓣膜修复治愈,3例彩超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等措施3周2例治愈,1例转上级医院行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尖部心肌病的诊断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心尖部心肌病的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心尖部心肌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2例分别因阵发性胸痛及胸闷、气短就诊,曾在外院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后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确诊为心尖部心肌病,予积极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 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和细致查体,加强对不典型心尖部心肌病的认识,尽早行相关医技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瘤误诊肺癌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瘤误诊肺癌1例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因左侧胸痛、痰中带血、气促就诊,行胸部CT检查后诊断为左侧中央型肺癌.行相关手术治疗,结合术后胸部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初步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年复查胸部CT明确诊断为胸主动脉瘤.结论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胸主动脉瘤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减少误诊;对于与胸主动脉关系密切的肺部肿块应注意胸主动脉瘤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食管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吞咽痛2个月,加重伴午后低热、盗汗10 d就诊。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冠心病,但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后到某省级医院就诊,行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食管溃疡,不除外结核?内镜下活组织病理切片经另一省级医院病理科医师会诊,诊断不能除外猫抓病样肉芽肿性炎。1个月前曾来我院就诊,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予相应治疗,病情加重。近10 d患者出现午后低热、盗汗,再次来我院就诊。经综合分析病情考虑结核病,经4周试验性四联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出院后继续1个月四联抗结核治疗,并行7个月二联抗结核治疗。完成6个月抗结核治疗时复查胃镜显示食管溃疡已经消失,仅遗留瘢痕。结论食管结核较为少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诊断措施,易误诊。为此临床医师要全面详细收集患者病史,掌握食管结核临床特点和正确诊疗方法,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以眼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左眼红、胀痛、视物不清2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有左眼红、胀痛、眼球突出,双眼复视等症状,曾到多家医院眼科就诊,误诊为左眼巩膜炎。入我院后经认真分析病情及双眼B超、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确诊DAVF。转北京某医院行介入栓塞等治疗,病情缓解。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遇及眼红、搏动性眼球突出及复视患者时,应警惕DAVF存在,细致眼部查体,及时行眼部B超、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必要时请神经科医师会诊,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AVF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例因右侧耳鸣1年余就诊,发病前曾发生交通事故,当时无外伤。1年前出现持续性右侧耳鸣,在当地医院耳鼻咽喉科误诊为感音性耳聋,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改善,后因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经头颅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再次误诊为颈动静脉瘘。转我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DAVF。全身麻醉下行右侧DAVF瘘口栓塞术痊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DAVF发病初期可以单纯耳鸣、耳聋为表现,临床及影像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咽部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误诊为颈部感染的下咽部异物2例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男性,均以颈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初诊误诊为颈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效果欠佳。分别行纤维喉镜、颈胸部CT及食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下咽部异物。行颈侧切开术+异物探查取出术+咽瘘修复术,2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咽部异物位置隐蔽,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病程较长时容易误诊。对颈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临床应考虑到下咽部异物可能,尽早完善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的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因体检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右肾稍高回声病灶(性质待查)。近1个月后于上级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其影像学表现与肾脏恶性肿瘤相似,误诊为肾细胞癌。后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半年后随访,病灶未见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临床较少见,影像学表现类似于恶性肿瘤而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拓展诊断思路,从而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误诊为视神经乳头炎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分别因右眼视物时下半侧发黑及右眼视物不清就诊,均于门诊行眼科检查后以视神经乳头炎收入院。后皆经荧光素钠血管眼底造影(FFA)及视野等检查确诊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予糖皮质激素、改善循环障碍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病情缓解。结论临床遇及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生、突然、无痛性视功能障碍,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患者,应警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积极进行细致眼部查体及视野、FFA、视神经CT、颈动脉超声等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癌相关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BCS)的诊治经验,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肝癌继发BCS漏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乏力、右下胸痛就诊外院,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下腔静脉局限性狭窄,静脉回流不畅,结合临床诊断为肝硬化、BCS,未处理后经我院腹部CT检查发现肝右叶弥漫性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诊为肝癌继发BCS,予放化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BCS多继发于肝癌,而肝癌又可由BCS引发,二者可互为因果;当影像学检查发现BCS时应进一步筛查肝恶性肿瘤等背景疾病,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包裹性血胸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结核包裹性脓胸的SLE包裹性血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发热、发现左侧胸腔积液1年入院。患者1年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抗结核治疗,病情可缓解但反复。后胸腔积液包裹欲行手术治疗入住市第三医院。患者有SLE病史。入院后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左侧结核包裹性脓胸,行胸膜剥脱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SLE包裹性血胸。结论 SLE包裹性血胸临床较少见,易误诊。临床上对良性血性胸腔积液患者,应关注原发病症状、详细追问病史、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当患者出现不能用原器官或组织异常来解释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持续不缓解时,应考虑到S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认识,加强其与慢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慢性结肠炎的AID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反复腹泻伴低热6个月余,盗汗明显1个月就诊。曾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等检查诊断慢性结肠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在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发现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后反复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有冶游史,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初筛试验和确诊试验确诊AIDS,转至传染病院行抗病毒治疗。结论临床遇及以慢性腹泻伴发热为主要表现但胃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应警惕AIDS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对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认识,以防漏误诊。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胸段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腰背部疼痛5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外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入我院。经系统查体及胸椎MRI检查,考虑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胸段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切口愈合后出院。结论对长期持续性腰痛不缓解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时对脊柱节段逐一叩诊及详细行神经学检查,并进一步完善MRI检查,避免误漏诊髓外硬膜下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误诊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中高度发热1月余就诊,曾辗转多家医院,诊断均不明确,后到我院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行相关病因筛查、摄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模糊)、胸部CT检查(示两肺弥散性粟粒样结节)及脑脊液检查(示结核感染)确诊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并脑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体温恢复正常,3个月后肺部病变消退,脑部病变仍未消退,现继续抗结核治疗中。结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及时行相关检查,其中胸部CT是诊断本病最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