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适当的假定,提出了土反力平衡法,并系统地建立了沉井井内顶管后在井壁在顶力和土抗力共同作用下荷载近似计算模式,其中包括矩形沉井横向中心位顶管、横向偏心位顶管、横向双位顶管和圆形沉井中的顶管四种工况。经实际工程运用证明,该方法在地下承受顶推力结构计算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矩形沉井井壁受顶管后座力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矩形沉井井壁在顶管工作时的内力可运用顶力和土抗力平衡原理进行计算的方法,其中包括沉井横向中心位和横向偏心位的顶管2种工况。经实际工程运用证明,该方法在地下承受顶推力结构计算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顶管工程中矩形沉井土抗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管施工中,顶管工作井后背的稳定与变形控制是顶管工作的重要关键之一。分析了矩形沉井工作井的受力性状,对矩形沉井后背土抗力分布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呈梯形分布的后背竖向土抗力分布形式,并根据沉井的整体受力平衡求得沉井工作井允许的最大土抗力和顶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采用水土合算得到的允许顶力与实测最大顶力非常接近,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绳结竑  魏纲  郭志威 《市政技术》2009,27(6):581-584
顶管工作井在顶管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它需要承受顶管向前顶进的全部水平顶力.不同的工作井后背土抗力分布形态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设计与分析结果.对目前顶管工作井后背土抗力的研究现状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总结了沉井、地下连续墙和SMW工法等不同工法的工作井在不同形状时井后背的土抗力分布特点及计算方法,将计算方法归纳为经验方法、理论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指出了各种算法的特点及不足之处.认为需要开展现场监测、缩尺寸模型试验以及SMw工法工作井后背土抗力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冯佳庆 《建筑施工》2020,42(7):1277-1279
由于沿海砂质土层的特点,在该土层中进行沉井制作、沉井下沉、顶管顶进等施工时,会遇到沉井制作渗漏,沉井下沉时超沉、下沉过快、顶管进出洞下沉等问题。对此,采取了相关施工控制措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沉井倾斜、渗漏等问题,切实做好加固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总结的施工经验可为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海黄浦江引水工程长桥和陇西2条项管及长桥泵站士建工程为上海环境保护项目饮用水质保护第1子项目工程中的一部分。该项目主要包括长桥、陇西2处的沉井、顶管及有关配套工程。其中长桥支线项管内径为3500mm、钢管壁厚34mm,顶进长度1732.72m;陇西支线顶管内径为2200mm,钢管壁厚20mm,顶进长度1302.16m;2条项管均采用上海压钢厂生产的钢板,在现场卷板,现场用机械焊接。长桥支线和陇西支线项管均为长距离顶管,要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农田、建筑物等,并在粘性土粉砂层顶进1743m,施工难度大,要求高,其中长桥支线项管不论管径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工程实例,主要就市政顶管工程沉井结构设计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主要从沉井井壁厚度的确定、强度验算及顶力计算与后背土体稳定验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市政顶管工程沉井结构;阐述了某地下管线工程的概况;分析了市政顶管工程沉井结构的设计要点,包括沉井壁厚、标高设计(井顶标高设计、刃脚设计)、平面尺寸设计、顶力设计、环向计算、竖向抗拉计算、稳定性检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顶管工程工作井(沉井)的施工方法和管道顶进施工方法以及降水、纠偏等工序。  相似文献   

10.
矩形顶管在地下过街横通道、地铁进出站通道及地下共同沟等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起来越广泛,国内外学者对顶管施工的顶推力、摩阻力、减摩泥浆和背土效应等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在浅埋矩形顶管施工中,对顶推力进行监测的分析不多。本文依托实验工程,对顶管顶推力计算理论和整体背土效应预判理论进行了应用分析,解释了顶管施工过程中整体背土效应的演化过程,提出一个动态监测顶推力的方法,用以判断减阻效果及是否有发生整体背土效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亳州市谯城区西一环路顶管施工为背景,对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全过程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沉井下沉、封底、机头进出洞、泥浆减阻、顶力控制等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2.
偏心顶进力荷载作用下,多室沉井作为顶管始发井时,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非常复杂。以深圳市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大型沉井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的偏心顶力作用下多室沉井结构的工作性状,得出多室沉井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即在沉井内隔墙之间浇筑支撑墙,对比分析采用支撑墙之后沉井结构的受力特性和变形规律,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顶管施工会使多室沉井结构产生平面上的扭转以及竖直方向上的倾斜,增大沉井结构局部应力,最大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浇筑支撑墙后,沉井变形和受力得到明显改善,最大主拉应力减小到1.3 MPa。  相似文献   

13.
顶管作为一种非开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地下管线工程。钢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如果顶力控制不当,可能发生轴向整体屈曲,从而导致管体结构失稳破坏。针对这一问题,考虑管周土体的约束、管–土摩阻力以及轴线偏差引起的初弯曲等作用,建立并求解了均质土中钢顶管在轴向顶力作用下的能量方程,获得了临界顶力荷载的解析解。然后,从轴线偏差、管周土体地基反力系数、管–土摩阻力方面分析了钢顶管轴向整体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钢顶管轴向整体稳定系数随长细比增大而减小,轴线偏差显著降低了钢顶管的轴向整体稳定性。顶管周围土体的约束作用增大了钢顶管轴向整体稳定性。管土摩阻力对钢顶管的轴向整体稳定性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均质土中的钢顶管轴向稳定性规律不同于一般的钢结构,临界顶力荷载解析解可以为钢顶管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阳渠灌溉工程12#隧洞出口段围岩为饱和软土,为了避免开挖掘进过程中出现塌方、冒顶等工程事故,笔者结合地质和工程实际情况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三维曲线顶管法施工方案。基于对出发井设计、项管设计、顶管设备选取、曲线顶管设计和施工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出发井采用钢板沉井方案、洞身段采用手掘式土压平衡法顶管技术等,并在出发井配置2台顶力为4 000 k N的千斤顶进行顶进,且每隔66 m增设中继站。所设计研究成果不仅显著降低了工程投资和加快了工程进度,而且确保了该工程的顺利施工,为类似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沉井多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施工,如桥梁基础、污水提升泵站、人防设施等。论文涉及的沉井,主要作为污水管道顶管施工的工作支护结构。由于污水管道多为重力流管道,在管网末端管道深度深,顶管施工工作区域的支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圆砾层中进行沉井施工,井壁与侧面土的反摩擦力较大,加上土体中的含水量较大,都给沉井内取土下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论文对施工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京沪线为国铁Ⅰ级铁路,线间距4.4 m的有砟轨道、双线电气化普速铁路,运营时速160 km/h。本项目热力管道采用顶管的方式先后穿越老京沪线与新京沪线,顶管外径1.8 m,顶管长度108 m,穿越处地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夹粉土,顶管距老京沪线的轨道结构的距离为6.31 m,距新京沪线轨道结构的距离为9.03 m。本文建立包括沉井、顶管、京沪线路基、轨道结构及土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来分析顶管施工对铁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顶管穿越京沪线可以有效地控制沉降,满足铁路运营的安全要求;沉井的变形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与其受力机理相同;顶管的顶部向下沉降,底部向上回弹,与周边土层变形相协调;铁路路基沉降槽的宽度随覆土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根据沉降值与基准沉降量的比值分为强烈影响区、显著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及无影响区,不同影响区的扩散角与土层等效内摩擦角存在联系;轨道结构的变形为盆式形状,是铁路路基的衍射变形;顶管顶进施工对沉降的影响最大,其他施工步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土压式顶管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持顸管掘进机与后背主顶油缸的动态平衡一直是困扰施工人员的技术难题。文章依托蓟运河过河顶管工程,从土压力计算、顶管参数设定以及顶管设备联动控制3个方面论述了在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如何实现土压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顶管工程施工中的止水与防渗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顶管工程顶进的钢管直径大,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砂层,地下水丰富,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为确保顶管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井与接收井的沉井施工中以及在管线顶进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止水与防渗漏技术措施,详细介绍具体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软弱地层中高地下水位的市政工程沉井施工力学性能问题,以某市政工程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网过河顶管工程沉井施工为研究对象,针对不排水条件下市政工程沉井施工工艺,以现场监测为主要手段,观测沉井下沉过程中的侧壁摩阻力和土压力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厚层软弱土层中高地下水位的市政工程沉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仕华 《云南建材》2011,(9):379-380
本文结合某市污水管道施工工程案例,介绍了顶管技术的土压力平衡盾构的基本原理,提出顶管技术的应用分析和施工措施,总结出管线定位、顶进速度是顶管技术的关键环节,这两个环节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至旷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