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其中轻症支气管肺炎80例(轻症肺炎组),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重症肺炎组)。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这些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心肌损害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5例作为A组(观察组),选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患儿60例作为B组(对照组),通过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A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肌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出现心悸、乏力、早博等症状及窦性心动过速、ST-T段特异性改变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血清学监测磷酸肌酸(CK)、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恢复期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引起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常规检测心肌酶及心电图能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炎血清心肌酶学动态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彩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20-122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生儿肺炎患儿64例分为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15例),细菌性肺炎组(15例)和其他肺炎组(15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次日(急性期)和治疗1周后(恢复期)采静脉血1ml测定AST、LDH、LDH1、CK、CK-MB测定。结果:新生儿肺炎急性期各组心肌酶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LDH1、CK、CK-M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细菌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LDH、LDH1、CK、CK-MB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恢复期随着肺炎的逐渐治愈,血清心肌酶学活性明显下降,病毒与支原体组LDH、CK、CK-MB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细菌组和其他组CK、CK-MB两项指标两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心肌酶尤其是CK-MB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新生儿肺炎是否出现心肌损害的判断指标及新生儿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病情变化和治疗转归的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分为观测组即支原体肺炎组(Mycoplasma Pneumonia,MP)、对照组即非支原体肺炎组(N-MP)各84例。入院后常规行心肌酶谱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①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MP组较N-MP组AST、CK-MB、CK异常概率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和α-HBDH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检测值MP组AST、CK-MB值明显高于N-M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项CK、LDH和α-HBDH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P组心肌酶异常与心电图异常情况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谱检查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其中AST、CK-MB是心肌受损的较敏感指标,心电图检查可辅助了解心肌受损情况,指导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检测与心电图检查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窒息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0例与重度组32例,另取同期72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检测与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血清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新生儿窒息程度越严重,LDH、CK、CK-MB和AST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QT-离散度>轻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5.00%,高于轻度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QT-离散度可预测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新生儿窒息程度越轻则心肌损害越小、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6.
袁红芹  梅灏 《吉林医学》2012,33(4):735-73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窒息新生儿116例,其中轻度87例,重度29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股静脉血2 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AST、CK、CK-MB、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结果:窒息患儿急性期随病情加重,心肌酶水平逐渐升高;恢复期随病情好转,心肌酶水平下降。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窒息心肌损伤的指标,动态测定窒息患儿心肌酶谱可了解病情程度,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7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平喘、祛痰、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检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儿AST、CK、CK-MB、LDH、HBDH比较及心电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为其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122例肺炎患儿(轻症组97例,重症组25例),及45例同期门诊健康检查的正常儿(对照组),检测其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进行三组间心肌酶的比较.结果 肺炎组患儿的各心肌酶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各心肌酶均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小儿肺炎时,AST、CK-MB、LDH异常率较多.结论 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存在异常,监测其变化可为病情的监测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心肌酶谱和血糖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9例窒息足月新生儿及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3例。分别于生后24h内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和静脉血糖,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心肌酶谱中AST和C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P0.01),LDH、CK-MB、GLU高于正常组新生儿(P0.05);重度窒息组CK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新生儿(P0.01),CK-MB、GLU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新生儿(PO.05),AST和LDH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水平升高程度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的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并心力心衰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41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3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恢复期AST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5),余心肌酶谱各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急性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