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已被国内外药物的I临床研究所证实。如果其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使流产率达到90%~95%且安全、有效、无痛、副作用小,为了提高该药物的完全流产率,本文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相关检测与孕妇流产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免疫斑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6例流产孕妇及100例健康孕妇血清抗双链 DNA(dsDNA)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结果与健康孕妇比较,流产孕妇 EMAb 、ACA、AoAb、ANA、SMA 值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MAb 、ACA、AoAb、ANA、SMA 与孕妇流产相关性高,对于边疆地区孕妇不明原因流产采取明确原因及产前筛查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反复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殖免疫学的不断研究、发展,免疫因素导致的反复流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自身抗体,靶抗原为带负电的磷脂成分。其导致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流产、宫内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以临床表现和检测抗磷脂抗体阳性为标准。本文对有反复流产及正常生育妇女进行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探讨反复流产与ACA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习惯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习惯性流产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中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结果习惯性流产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28.97%,健康对照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2.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习惯性流产组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可能是导致流产的免疫因素之一,与习惯性流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的抗早孕和软化扩张宫颈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前24小时空腹顿服米非司酮75rag,达到了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习惯性流产与免疫因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自然流产连续3次以上称为习惯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包括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unexplained repeated or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以及染色体及内分泌异常、遗传病、自身免疫病、抗磷脂抗体阳性、血型不合、子宫畸形等所造成的流产。其中原因不明的流产占70%  相似文献   

7.
B超在药物流产中的检测价值史素娥张菊新张淑红B超诊断妇科疾病的价值已为临床肯定。随着抗早孕药物的问世和广泛应用,B超在药物流产后的随诊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检测作用。临床针对B超提示的不同检测结果,来判断、拟定治疗方案,简便易行、准确、无创。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8.
免疫因素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倍受人们重视,待别是HLA(组织相容抗原)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如果夫妇间有2个或2个以上HLA位点相同,即共享性增高时,则妊娠妇女易发生流产。其原因可能是男方的HLA抗原难以被女方所识别,以至很难产生相应的抗体(反应到实验方法学上,则表现为抗夫HLA抗体阴性),妊娠时,胎母间的免疫排斥作用加强而引发流产’“。基于这一理论,用丈夫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激发封闭抗体产生,而达到防治反复流产成为一种可行的手段。现将我们用改良的免疫注射方法,对9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治疗情况,做一回…  相似文献   

9.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人卵巢抗原、建立ELISA间接法检测不孕、流产患者血清中三种Ig类抗卵巢抗体。结果表明:不孕、流产患者血清中IgG、IgA、IgM三类抗卵巢抗体的水平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此类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了解不孕、流产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
郑秀玲 《临床医学》2004,24(9):64-64
目前,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已取得满意的效果,但无论米非司酮与何种PG类药物配伍均存在部分病例,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缺点,所以药物流产并发症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认为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无明显影响,随着药物流产使用时间的增加,对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近年屡有报道。本文就我院不孕症门诊因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6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Ig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β2-GPⅠ)水平。方法将10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按发生自然流产的时间分为早期流产组(孕周小于12周)57例、晚期流产组(孕周大于或等于12周)45例,另将36例健康经产妇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A和IgA抗β2-GPⅠ。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1.1%、12.7%、15.7%,IgA抗β2-GPⅠ阳性率为36.2%,其中早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0.3%、12.2%、15.7%,IgA抗β2-GPⅠ阳性率36.8%;晚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2.2%、13.3%、15.5%,IgA抗β2-GPⅠ阳性率35.6%。健康对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5.5%、0.0%、2.7%,IgA抗β2-GPⅠ阳性率8.3%。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和IgA抗β2-GPⅠ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组与晚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和IgA抗β2-GPⅠ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ACA-IgG、ACA-IgA、ACA-IgM和IgA抗β2-GPⅠ检测有助于临床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IgA抗β2-GPI水平,探讨IgA抗β2-GPI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月~11月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免疫中心就诊的10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按发生自然流产的时间分为早期流产组(孕周<12w)57例,晚期流产组(孕周≥12w)45例,另将36例已生育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gA抗β2-GPI水平.结果 早期流产组IgA抗β2-GPI阳性21例,阳性率36.8%;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阳性16例,阳性率35.6%,对照组IgA抗β2-GPI阳性3例,阳性率8.3%.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组与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抗β2-GPI抗体可能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gA抗β2-GPI抗体可作为RSA免疫因素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儿血型不合引起早期流产的防治方法。方法:既往有自然流产史,丈夫血型为A、B、AB型的0型血妇女47例,检测其IgG抗A、抗B效价,抗体效价升高者(流产后IgG≥1:128或再次受孕后IgG〉11:64),于孕前或早孕期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47倒经治疗后抗体效价降至正常者39例,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者7例。其中45例治疗成功,2例流产,成功率为96%。结论:对有流产史的妇女及其丈夫常规进行血型及抗体测定,抗体效价升高者于孕前或孕早期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防治母儿血型不合引起流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AcA、AsAb、EmAb、BA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封闭抗体(BA)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1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血清中BA抗体,AcA、AsAb、EmAb项目的测定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结果流产组AcA、AsAb、EmAb阳性率分别为37.50%、25.00%、31.2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4%、4.08%、6.12%),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流产组BA抗体的阴性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2.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A、AsAb、EmAb、BA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且BA抗体的缺乏是引起RSA患者最常见的免疫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流产及药物流产后精子抗体(抗-As)的产生对继发不孕的影响。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手术流产后继发不孕组41例,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组32例及原发性不孕组430例的血清及宫颈黏液抗-As情况。结果手术流产后继发不孕组、原发性不孕组患者血清和宫颈黏液抗-As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组血清和宫颈黏液抗-As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流产对子宫内膜及宫颈造成机械损伤,使精子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子宫内膜,并诱导抗体的产生,有可能导致免疫性不育。药物流产由于对子宫内膜及宫颈创伤小,与抗-As产生无明显关系,故药物流产应是初孕、未婚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应用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制剂,且有较好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可致药物流产不全。作者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药物流产后,临床疑为流产不全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患者抗精子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流产及药物流产后抗精子抗体(AsAb)的产生对继发不孕的影响。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组40例,手术流产组41例,药物流产组32例及原发不孕组430例的血清及宫颈粘液AsAb。结果:手术流产组,原发不孕组患者血清和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药物流产组血清和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手术流产对子宫内膜及宫颈机械损伤,使精子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并产生抗体,有可能导致免疫性不育。药物流产由于子宫内膜及宫颈创伤小,与AsAb产生无明显关系,故药物流产应是初孕,未婚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药物流产后清宫78例分析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512000)邓小梅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1],但也存在不全流产致出血时间长、量多,甚至休克等问题。因此,及时发现药流不全以便清宫止血,非常重...  相似文献   

19.
王东姣 《临床医学》2002,22(9):33-33
孕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在临床上感到较棘手。为达到完全、有效、简便的流产方法,本站使用羊膜腔外插管抗早孕药诱导12~16周妊娠流产18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服米非司酮十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已经肯定,但阴道流血时间较长,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流产不全,所以寻找一种药物来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提高完全流产率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