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部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9在我院确诊为黄斑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资料19例19眼,所有患者均按3+按需注射(pro re nata,PRN)的方法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每月随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注射次数及眼部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治疗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1、2、3、6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有3眼出现反复发作的黄斑水肿,FFA检查显示微血管瘤渗漏,给予局部光凝封闭血管瘤后水肿吸收; 治疗及随诊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顽固的黄斑水肿建议行FFA检查,如水肿为微血管瘤渗漏造成建议联合局部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单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有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方法 观察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病例14例(14只眼).诊断明确后行玻璃体腔注射0.05ml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后随访4周,复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 康柏西普治玻璃体腔单次注射后4周复诊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提高(t=8.23,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低(t=11.2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柏西普单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有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秦书艳  沈磊  力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29-233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6-01/03间收治的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22例22眼,3 mo内给予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检查,眼底荧光造影( FFA)及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结果:所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1wk,1、2、3mo后平均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CT图像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mo检查FFA显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眼底出血明显吸收。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注射药物的频率尚需进一步观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6例(36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后1周、1月、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周、1月、3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8.501、8.754,P<0.05);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1、4.543、1.740,P<0.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09我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1次/mo,治疗1~3mo,治疗结束后随诊3mo,比较患者注射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水肿消退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随着雷珠单抗注射次数的增加,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逐渐提高(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P<0.05),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变化(P>0.05)。第1、2、3次注射后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47%、68%、94%。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有效缓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 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的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者60例60眼,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康柏西普组和TA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接近.2个组患眼分别行0.05 ml康柏西普或0.05 ml(0.05 mg)TA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次要指标包括注射前后眼压变化和眼部并发症. 结果 康柏西普组和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1个月TA组注射眼平均BCVA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值分别为(572.00±100.01)、(325.12±91.55)、(280.00±92.37)、(258.65±88.65)、(300.00±87.64)μm,TA组分别为(570.00±102.21)、(345.12±89.31)、(290.00±80.27)、(309.65±84.13)和(303.00±90.59)μm,2个组患眼注射后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患眼CMT值下降更明显,与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值分别为(15.20±3.52)、(21.20±3.80)、(26.40±4.00)、(23.60±3.73)和(21.50±3.27)mmHg(1 mmHg =0.133 kPa),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且TA组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康柏西普组注射前后患眼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及康柏西普治疗CRVO所致黄斑水肿有效,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与TA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将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16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4例(34只眼)。采用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个月1次,随后根据患者病情判定是否继续注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并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将最终视力恢复值(FVG)分别从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BCVA、CMT及有无系统疾病等方面分析以评价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CRVO和BRVO患者治疗后平均BCVA、CMT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眼底观察示治疗后视网膜出血量较前明显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视网膜无明显渗漏。在所有151次注射中,发生术后局部球结膜下出血5次(5只眼),角膜上皮损伤2次(2只眼),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治疗前BCVA、病程与FVG呈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治疗前BCVA及病程是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9-01在我院诊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0例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PRN治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PRN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m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观察药物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mo与治疗前比较,A组BCVA由1.05±0.58改善至0.41±0.37(P<0.01),B组由0.98±0.51改善至0.63±0.53(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CMT由592.30±79.75μm下降至260.08±86.23μm(P<0.01),B组CMT由604.98±81.73μm下降至406.83±162.97μm(P<0.01),且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A组康柏西普注射3.15±0.43次,B组3.83±1.06次,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随访期间,A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2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安全有效,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可以显著改善视力,黄斑水肿消退效果更佳更稳定,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陈蓓  陈凡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26-429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3/2018-05收治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随访3mo,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CMT、黄斑中心体积(CMV)、BCVA、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wk,1、2、3mo,B组患者CMT、CMV、BCVA均明显优于A组(P<0.05)。随访3mo,B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显著高于A组(65% vs 38%,P<0.05),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显著低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 vs 0%)无明显差异(P=0.999)。

结论:与雷珠单抗比较,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在改善视力,降低CMT和CMV,减少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宋蔚  赵帅  郅瑛  程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10-13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12例11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56眼,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且治疗后6mo 提高最明显。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减低,且治疗后6mo 减低最明显。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  相似文献   

11.
李昆  彭娟  高丹宇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42-2344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1/2017-01我院眼科收治的渗出性ARMD患者21例21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前、术后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mo患者BCVA分别为0.9±1.4、0.7±1.2、0.5±1.1、0.4±0.9.手术前后患者BCVA具有时间差异性(F=49.12,P<0.001).术后1wk,1m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改善19眼,视力不变2眼.术前、术后1wk,1、3 mo患者CMT分别为404.25±68.76、354.25±43.12、271.75±32.30、218.30±24.70μm.手术前后患者CMT具有时间差异性(F=2487.45,P<0.001).术后1wk,1、3 m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ARM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 CRVO )8例8眼,分支静脉阻塞( BRVO )19例19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RT)的转归情况。结果:患者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BCVA (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 LogMAR )和 CRT 为0.8822±0.5601和713.8±224.8μ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5963±0.4481和376.7±185.5μm。其中8例 CRVO 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4.75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3mo,治疗前平均 LogMAR 视力为0.9802±0.6663,接受3次注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7082±0.4629和0.8517±0.5895,治疗后视力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835.1±289.3μm,3次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8±117.7、487.5±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BRVO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2.2,随访时间为9mo,治疗前平均LogMAR视力为0.8124±0.4529,在接受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4789 ± 0.2792、0.4888± 0.3163,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662.7±176.6μm,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3.8±129.3、330.6±16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够减轻RVO并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水肿程度,提高患眼视力,对BRVO并黄斑水肿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单次注射疗效最长可维持1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收治的弥漫性DME患者51例51眼,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17例17眼:单纯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组(A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联合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B组);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 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压等检查,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弥漫性DME患者BCVA、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但A组、B组疗效均优于C组(均为P<0.05)。A组、B组患者BCVA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CMT(197.47±45.26)μm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9.91±3.18)mm2改善情况优于A 组(205.59±47.33)μm、(13.24±4.87)mm2(P<0.001),且无光凝术及康柏西普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迅速减轻弥漫性DME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其疗效优于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和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相似文献   

14.
杨杰  彭南祥  陈季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2-1914
目的:观察和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或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分为两组,分别注射曲安奈德和康柏西普,术后7d眼底激光对黄斑区进行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分别在注药术后14d,1、3mo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术后3 mo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将各组各时间点术后检测结果与术前值进行比较,做出客观评价.结果:两种治疗方式与治疗前相比,在注药术后14d,激光治疗后1、3 mo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曲安奈德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76%、80%、68%,康柏西普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88%、92%、88%;两组治疗方式在各个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1 mo最佳矫正视力最好;与术前相比,两组治疗方式黄斑区厚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术前、术后14d,1、3mo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曲安奈德组分别为557.5±150.9、301.7±120.1、262.7±131.2、338.1±146.5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有显著差异性,康柏西普组分别为569.4±135.9、282.3±133.5、259.5±116.4、307.8±122.6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曲安奈德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好,但康柏西普治疗效果更优、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2017年就诊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3个月仍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58例(58眼)纳入本研究,并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史分为无糖尿病组(A组)14例(14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眼底病变组(B组)14例(14眼)及有糖尿病伴非增殖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组(C组)15例(15眼),三组患者均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同时设立对照组(未行玻璃体内注射药物治疗的黄斑水肿患者)15例15眼。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BCVA及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B组及C组的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1个月A组CMT为(303.1±30.9)μm 、B组CMT为(298.5±33.2)μm,治疗后3个月A组CMT为(244.6±24.8)μm、B组CMT为(255.9±29.2)μm,治疗后6个月A组CMT为(249.1±26.3)μm、 B组CMT为(241.3±23.9)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C组CMT分别为(220.4±22.3)μm、 (215.5±20.1)μm,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药次数:A组为(2.61±0.87)次,B组为(2.57±0.94)次,C组为(2.73±0.96)次。各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眼压异常升高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显著减轻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改善患者的视力,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重激光(传统激光+微脉冲激光)联合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IBRVO-ME)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7-11/2018-11符合纳入标准的IBRVO-ME患者共83例83眼随机分为双重激光+玻璃体腔单次注射康柏西普组(A组)42眼和传统激光+玻璃体腔单次注射康柏西普组(B组)41眼。观察两组患者基线值,治疗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后1mo与基线值比较:A组BCVA从0.88±0.11提升至0.43±0.19 (P <0.01),CMT从595.00±61.12μm下降至379.8±76.08μm (P<0.01);B组BCVA从0.82±0.19提升至0.39±0.16 (P <0.01),CMT从601.70±81.37μm下降至381.50±70.92μm (P<0.01);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3mo与1mo比较:A组BCVA提升至0.13±0.07 (P<0.01),CMT下降至282.80±31.93μm (P<0.01);B组BCVA保持在0.41±0.09 (P=1.00),CMT保持在395.80±34.53μm (P=0.99);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治疗后6mo与3mo比较:A组BCVA维持在0.28±0.12 (P<0.01),CMT维持在335.60±33.98μm (P=0.02);B组BCVA反弹为0.77±0.15 (P<0.01),CMT反弹为579.60±19.61μm (P<0.01),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重激光(传统激光+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单次注射康柏西普对IBRVO-ME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能维持在3mo以上。  相似文献   

17.
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莹  郝少峰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54-155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初步疗效.方法:研究共纳入17例18眼确诊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初始治疗3mo,每个月给药1次.评估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散瞳后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结果,观察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1、2、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区的渗漏情况以及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结果:患者17例18眼接受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3mo随诊时,15眼(83%)的最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眼(17%)最佳矫正视力稳定.以Optovue OCT测量18眼治疗前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为421.72±54.43μm,治疗后1、2、3mo平均为337.89±25.88、293.56±26.87、266.89±19.10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FFA和ICG检查结果显示,15眼(83%)黄斑区渗漏消失,3眼(17%)黄斑区仍存在渗漏,随后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1~2次至黄斑区渗漏消失.患者18眼中,有2眼出现了眼压升高(26,23mmHg),留院观察1d后,眼压恢复至正常水平.1眼接受玻璃体注射后出现球结膜轻度的充血,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2d后充血消失.使用该药后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D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DME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两组均实施一次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试验组分别在第1次激光时及相隔45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激光术后45、90d的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293.90±12.94μm,对照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320.20±29.17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65.80±16.26μm,对照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90.15±12.23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8,对照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09,对照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能明显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延长两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间隔时间是否可以更为科学,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