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世界石油炼制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重质化、劣质化程度的加深,对清洁、超清洁车用燃料及化工原料需求的日益增加,正使世界炼油技术经历着重大的调整与变革. 本工作在分析世界炼油工业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世界炼油技术的未来发展将集中在重质/劣质原油的加工、清洁燃料的生产和炼油-化工一体化等几个方面. 在重质/劣质原油的加工方面,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工艺将是21世纪炼油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新型催化裂化(FCC)工艺和焦化工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清洁燃料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汽柴油的脱硫上,以加氢脱硫为主的各种脱硫技术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在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方面,基于传统FCC工艺改进的最大限度生产低碳烯烃的技术将得到广泛关注,加氢裂化由于其较高的灵活性,既能生产优质中间馏分油(航空燃料和柴油),又能为乙烯厂和芳烃厂提供优质原料,是21世纪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
《当代石油石化》2006,14(4):7-9,14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炼油工业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清洁燃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中国炼油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清洁燃料面临的形势,展望了今后中国炼油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水平的前景,介绍了中国石化炼油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国外清洁燃料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燃料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主要体现在对燃料油中硫、烯烃、苯以及芳烃含量的限制,这就要求世界炼油业对现有的工艺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并开发一些先进技术来生产清洁燃料;因此生产清洁燃料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燃料清洁化的进程清洁燃料生产的典型技术及其进展和新型燃料,包括加氢技术、吸附技术、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超声波技术、合成油技术等清洁燃料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概念和方法及其在石化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和探讨了LCA在清洁燃料油品、炼油工程项目、工艺技术和清洁生产过程的应用,提出了用LCA来推动炼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硫石油焦在立窑水泥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广州化工》2006,34(2):46-48
对高硫石油焦作水泥工业燃料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证明高硫石油焦替代部分水泥燃料可以生产合格的水泥产品,烟气排放可以达到环保要求.并结合广东省水泥生产情况展望高硫石油焦作水泥工业燃料的前景,为炼油行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发展煤基燃料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已十分突出;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是我国中长期发展中可以依靠的能源资源;将煤炭通过液化等方法转化为烃类或醇醚类清洁车用燃料,是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车用燃料消费的主要途径;使用甲醇燃料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是安全的,适合国情需要,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和使用经验,综合成本较低。建议加紧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车用燃料标准的发展及其对炼油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美、欧、日车用燃料标准的演变历史与发展概况,《世界燃料规范》的推出与修订,我国车用汽柴油标准的现状,指出燃料标准的变化对炼油工业的影响以及提高我国燃料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炼油工业技术发展途径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炼油工业已形成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2020年前我国油品需求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当前面临石油资源短缺、产品质量不高、化工轻油供需矛盾突出、环境治理等严峻形势。为此,炼油工业需结合我国实际,走发展深度加工道路,生产其他能源难以取代的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继续发挥催化裂化生产成品油的骨干作用;加快发展加氢裂化,实现油化一体化;采取原料预处理、催化裂化新工艺和产品后处理三者结合,提高成品油质量;污水实现回用,控制SOx对大气污染,加快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玉春 《现代化工》2004,24(2):59-61
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催化剂工业的现状,包括市场需求及经营形势。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环保法规日趋严格迫使炼油工业采用清洁燃料催化剂,导致炼油催化剂需求量上升,聚烯烃催化剂工业获得较大发展,炼油催化剂技术推陈出新。特种化学品产品催化剂和精细化工领域的催化剂工业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石油资源重质化和劣质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对清洁燃料与化工原料日益增加的需求,使得世界石油炼制技术正经历着重大发展与变革。本文在对世界炼油工业与炼制技术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石油炼制技术从炼油-化工一体化,重质/劣质原油的二次加工以及清洁燃料生产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洁燃料的研究与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王莹 《当代化工》2005,34(2):106-108,111
21世纪的炼油企业将向炼油厂清洁化生产和生产更加清洁的燃料方向发展。我国炼油厂改善催化裂化汽油、柴油的质量是当务之急。简要介绍了汽油、柴油质量发展趋势和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的原则,以及清洁汽油、柴油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炼油能力略有增长,炼厂平均规模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炼油厂,世界主要国家加快了炼油结构调整。今后,世界炼油工业将继续围绕提高含硫原油加工适应性、原油深度加工、清洁生产、炼化一体化、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置技术水平等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的炼油技术——世界炼油技术的新发展之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为生产清洁/超清洁燃料和提高炼厂经济效益而已经或正在开发的创新炼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生物燃料生产和技术发展趋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伯章  朱建芳 《上海化工》2005,30(11):41-44
人们在积极探寻清洁汽、柴油燃料生产新工艺的同时,也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矿物替代燃料,其中经济性好,对大气污染小的乙醇和生物柴油备受青睬。燃料级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正在向低成本方向发展。重点阐述车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现状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生物燃料生产和技术发展趋势(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伯章  朱建芳 《上海化工》2005,30(12):42-44
人们在积极探寻清洁汽、柴油燃料生产新工艺的同时,也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矿物替代燃料,其中经挤性好、对大气污染小的乙醇和生物柴油备受青睐。燃料级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正在向低成本方向发展。重点阐述车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现状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重视含硫原油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世界石油资源形势和国际油价的走势,针对含硫/高硫原油比例增加、高油价下低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价差增大的趋势,指出炼油企业应充分重视含硫原油加工,抓紧提高加工含硫原油的适应性,解决好环境保护和不断升级的清洁燃料生产问题,同时获取较高的加工效益。  相似文献   

17.
孙斌  葛海龙  韩照明 《当代化工》2016,(12):2909-2912
目前我国炼油市场柴汽比下降、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催化柴油(LCO)油品价值降低,炼油企业急需调整产品结构,为其寻找新的出路。而国内面临着高辛烷值汽油短缺的情况,因此将催化柴油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是一条降低柴汽比、增产汽油的有效途径。结合催化柴油的性质从反应机理、试验数据及工业应用等方面介绍了FD2G加氢转化技术。结果表明:FD2G加氢转化技术可将催化柴油加氢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和清洁柴油调和组分,同时可生产轻质芳烃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18.
李振宇  卢红  任文坡  卢雪丹 《化工进展》2016,35(6):1739-1747
石油消费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因素,研判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可以提前合理规划石油生产、原油进口和石油炼化结构调整,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石油消费结构分析,运用石油峰值理论,依据石油消费的历史数据以及影响石油消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状况等各相关因素参数,按照低、基准和高3种情景,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建立基于情景分析的石油消费需求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和误差分析,具有较高精度。在充分考虑节能和替代燃料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及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20年我国石油消费将持续增加,石油消费峰值约为(6.6~7.8)×108t,峰值出现时间大约在2038年,应提前做好石油炼化产能规划和合理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9.
D.K. Olsen  Edwin B. Ramzel 《Fuel》1992,71(12):1391-1401
As part of a programm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increasing domestic heavy oil production from US reservoirs, a study of the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petroleum refining industry has been initiated to determine their ability to accommodate additional domestic heavy oil.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fining trends and potential limitations in the production/transportation/refining network that may influence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heavy oil production outside the current heavy oil producing areas. Although the number of refineries has decreas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remaining large refineries have been able to stabilize charge capacity and increase refinery throughput. A few refineries have been designed to economically process select heavy oils and obtain acceptable yields of products. However, refiners seek more light sweet crude oil and less sour or heavy crud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ean fuels as mandated by the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of 1990. Transport of heavy oil poses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that there are limited heated pipelines, and transport of heavy oil to distant refineries adds to the cost of heavy oil production. Addition of significantly more heavy oil, either domestic or imported, will substantially reduce refinery efficiency and throughput affecting yields and margins. This will not change without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refinery modification to be able to process heavy 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