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自动冷库房专用控制器的设计及应用,该控制器能实现库房自控阀组的控制、库房冷风机控制、冷风机蒸发器的自动除霜控制,具有显示、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2.
根据气动附件检测的要求,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控制,利用组态王建立监控画面。主要介绍了PLC控制和人机界面的实现方法。实践表明,利用组态王实现的人机界面简单明了,方便易用,由PLC和组态王构成的检测系统具有可靠性强、成本低、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用来控制各种自动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注塑及包装机械、电镀及去锈自动线都非常方便,尤其是配合发展中的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更具有目前硬线控制逻辑难以比拟的优点。高档的PC还可以和上位机一起构成复杂的工业控制网络,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物料等的检测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本文以TNC—810可编程序控制器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单片机和IPC的冷库温度巡检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结构、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该系统实现了对冷库在线多点温度巡回检测、自动报警、实时记录、方式查询、定时打印;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实用性好等特点,已成功用于国内大中型食品厂、肉联厂冷库的温度监控.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复合模糊控制方法,它把主模糊控制器与基于参考模型的逆模糊控制器进行复合,构成复合模糊控制器,主、逆模糊控制器输出构成合成控制量。并把该方法用于航空发动机控制,通过让被控制量逼近参考模型性能,实现对低压转子转速的无静差控制与基本模糊控制相比,控制性能改善较大,供油量变化物理可实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冷库制冷的工艺要求,应用ARM嵌入式技术,设计了智能冷库管理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发送到位于冷库门上的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根据冷库物品的制冷要求和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压缩机运行,实现了冷库的自动化控制。此外系统还具有自动预警功能,可以保证冷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STD总线作为工业控制用的计算机总线,具有很多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很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单处理器系统。本文介绍的ODL系统是多处理器STD总线系统。其中,一块CPU用来执行梯形图程序,即实现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另一块CPU可以执行用汇编语言或其它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由于在总线上可以设置公用存贮器模板,因此,两块CPU处理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信息交换,这样配置的系统,其功能比单CPU系统要强得多,在数控机床(CNC)、柔性制造单元(FMU)、冷库控制、工业窑炉等许多控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三相异步电机的DSP矢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2305-2306
提出了一种全数字式的三相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控制器采用了专为电动机控制而设计的TMS320LF240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由于该DSP的高运算速度和强大的控制能力,可以方便的实现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及先进的PID调节器功能.因此由这种DSP构成的电动机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好、控制灵活及性能价格比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工业冷库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集成性低、设备间数据孤立、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采用PLC、触摸屏、变频器、工业交换机等设备,基于PLC控制技术、以太网通信技术、组态监控技术,开发了工业冷库温度异地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了现场冷库的主从站硬件电路、以太网通信系统、组态监控程序等,并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冷库与制冷机组的一对一配置和现场冷库的主从站设计方案实现了冷库温度的便捷控制、设备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各个冷库的群控功能.同时,各个冷库监控分站的以太网通信方式,提高了系统实时数据的在线检测速度和管理效率.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性,实现了工业冷库异地集群远程控制和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全数字式的三相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控制器采用了专为电动机控制而设计的TMS320LF240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由于该DSP的高运算速度和强大的控制能力,可以方便的实现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及先进的PID调节器功能.因此由这种DSP构成的电动机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好、控制灵活及性能价格比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systems may be classified as real-time systems. Hence, the applicability of methodologies that are developed for specifying, designing, implementing, testing, and evolving real-time softwar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activities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mong these activities, a great emphasis is placed on automating the 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activity, and a set of formal models and languages for specifying these requirements is presented. Moreover, a synopsis of the real-time software methodologies that have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ommunities is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 critique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se methodologies.The possible use of the real-time methodologies in developing the control software of efficient and depend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is explored. In these systems, efficiency is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concurrency of the operations of a plan, and by scheduling the execution of these operations with the intent of maximizing the utilization of the devices of their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dependability requir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s of these systems. This monitoring activity facilitates the detection of faults that may occur when executing the scheduled operations of a plan, recovering from these faults, and, whenever feasible, resuming the original schedule of the system.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et of surveyed methodologies may be used to develop the real-time control software of efficient and depend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Howeve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s of these systems will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ir utility, and no such approach is supported by any of these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产行业信息系统集成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出发,通过对特定领域-水泥行业的企业信息化集成的研究,提出了一具具有领域应用特点的软件系统结构模型-CMISA1.0,并针对该模型设计实现了相应的开发工具,最后,简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该模型和开发工具进行快速应用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3.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与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愈来愈大、软件愈来愈复杂,软件设计的核心已不再是传统的“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的计算设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规范.本文讨论了体系结构的概念、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发展现状以及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式所包括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激光直写设备(LDWD)的软件系统的组成要求与特点.由于该设备的软件系统庞大而且复杂,由于开发周期长,开发人员多,使得此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变得异常困难.本文提出采用软件组合技术,软件生成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大大缩短了软件的开发周期与维护时间,同时使得系统的功能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15.
软件安全保护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保护装置能在机械装置运动失控或发生意外事故时,保护机械装置免遭损伤、毁坏造成事故及避免人员发生意外。根据提出的软件机械理念与技术,探讨了软件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并论证了实现的可能性。软件安全保护装置有灵活、方便、廉价和工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软件芯片的特点、功能划分和接口,并以所开发的镗铣床数控系统为例,对基于软件芯片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重构过程给予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刘静  黄磊 《机电一体化》2006,12(3):78-80
介绍了胜利油田采油平台海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中心。并根据用户要求,实现了组态监控、历史记录和故障报警,实现水处理完全自动化。讨论了该系统的功能、硬件配置和软件编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FMS运控软件自动生成系统生成的动态调度软件测试,验证软件自动生成原理的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CIMS软件可靠性保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已成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CIMS的性能、运行和维护成本.本文从软件生存周期的角度,论述了在各个阶段中保证软件可靠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可复用虚拟仪器软件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复用虚拟仪器软件(virtual instruments software,VIS)的设计方法,将VIS抽象为架构 构件(软芯片) 连接件(软件总线) 数据约束的形式,并给出了VIS的架构、架构中的构件定义、构件组装的技术和数据约束等,初步实现了用户接几独立于测试算法和测试流程,测试算法和测试流程独立于应用对象和底层硬件的输入输出,达到了VIS的设计复用和过程复用.并用-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