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70-273
目的:探讨大学生熬夜与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的熬夜情况,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考试焦虑量表(TA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605名在校大学生。结果:检出大学生熬夜发生率为92.2%,熬夜的大学生与不熬夜的大学生相比,TAI得分高,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低(P<0.01);大学生熬夜程度、熬夜频率与T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417,r=0.219,P<0.01);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389,r=-0.246,P<0.01)。TAI得分对大学生熬夜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对大学生熬夜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大学生熬夜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弹性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52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弹性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及情绪弹性总分分别为(52.42±12.67)分、(73.46±11.78)分、(39.85±7.49)分。高职护生的情绪弹性总分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弹性与学习倦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7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81%。结论:提高情绪弹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缓解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相关性,寻求提高护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对策。方法使用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综合性大学26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学习投入问卷得分为(56.14±13.82)分,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生源地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学习投入问卷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护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水平都有待提高,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护生自我效能感来有效提升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及解剖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 对226名医科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进行各量表得分及解剖学习成绩的比较.结果 社会支持高分组医科大学生GSES评分[(29.67±6.57)分]及解剖学习成绩[(78.56±15.74)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0.47±4.21)分;(67.71±13.92)分];而TAS评分则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支持高分组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好者显著多于低分组,而自我效能感差者则显著少于低分组;高、中、低度焦虑的发生率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高分组医科大学生解剖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GSES评分、解剖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其自我效能感、解剖学习成绩较高,而考试焦虑程度较低,应采取措施提高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定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专业承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蚌埠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年级共287名定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倦怠得分高于女性(P<0.01);农村生源的得分高于城镇(P<0.01);大一、大二、大三的学习倦怠得分高于大四和大五(P<0.05~P<0.01);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的决定、就业有保障和因为高考分数原因的学生得分均高于自己有志于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得分(P<0.01);专业承诺总分、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选择原因、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是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承诺越强,学习倦怠水平越低,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表现越低,定向医学生培养单位应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专业承诺,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学习倦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归因方式问卷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6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医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高于西医院校大学生,但其自我效能和归因总分低于西医院校学生.(2)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在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都高于中值,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均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的程度,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均可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与核心自我评价现状,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适应性的关系,为提高本科护生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296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核心自我评价均分为(2.99±0.33)分,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呈正相关,与学习适应性及各维度也呈正相关(P<0.05,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年级和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有关.结论:本科护生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就越强,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核心自我评价的提高,强调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促进本科护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固期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感、结核病防治知识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100名巩固期肺结核患者,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慢性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巩固期肺结核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74±0.49)分,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为(13.38±4.03)分.服药依从性总分为(54.89±16.19)分,其中依从行为具体表现、有意不依从行为、健康信念3个维度均与结核病防治知识呈正相关(P<0.01).服药依从性各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其中无意不依从行为、疾病的严重性、依从行为具体表现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P<0.01).结论 医疗工作者应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具体服药行为习惯、避免无意不依从服药、给予病情重病程长患者更多关注和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线上发放一般资料调查、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及学习投入量表。结果 共调查315名大学生,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及学习投入量表得分分别为(84.717±13.981)分、(72.327±15.717)分、(75.844±19.293)分。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学习投入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及学习投入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均呈正相关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管理与学习投入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70,占比95%。结论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均处于中等水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管理与学习投入间起着中介作用。建议高校、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留守青少年自主学习与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帮助留守青少年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方法使用自主学习问卷、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两所农村中学的526名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青少年学习自我效能感居于中间水平之上,而自主学习、学习归因居于中间水平之下;②女留守青少年内部可控、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3.39±0.80,3.07±0.63)高于男留守青少年(3.18±0.80,2.94±0.73);非独生留守青少年自主学习总分、内部可控、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2.68±0.44,3.35±0.80,3.06±0.66)高于独生留守青少年(2.53±0.52,3.12±0.75,2.89±0.70);班干部留守青少年自主学习总分、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2.75±0.46,3.15±0.69)高于非班干部留守青少年(2.60±0.46,2.96±0.65);③留守青少年自主学习与学习归因各因素、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留守青少年的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三者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06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总承诺得分分别是(28.229±5.327)分、(20.348±4.507)分、(19.405±3.730)分、(18.148±2.954)分、(86.130±13.421)分;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总倦怠得分分别是(21.733±5.338)分、(18.459±3.918)分、(17.083 ± 3.596)分、(57.275±9.766)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总效能感得分分别是(35.765±5.835)分、(35.247±4.840)分、(71.012±9.659)分;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继续承诺与成就感低呈显著负相关,专业承诺各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本科护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密切关系,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learning burnou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506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three Questionnaire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questionnaire, learning burnout inventory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 Results The scores of affective commitment, ideal commitment, normative commitment and continued commit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28.229 ± 5.327), (20.348 ±4. 507), (19. 405 ± 3. 730), (18. 148 ± 2. 954) and( 86. 130 ± 13. 421), respectively. And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misconduct, low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otal bumrnut of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21.733 ±5.338), (18.459 ±3. 918) , (17.083 ±3. 596)and(57. 275 ±9. 766) ,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the scores of learning ability of self-efficacy, learning behavior of self-efficacy and total self-efficacy were(35.765 ±5.835), (35.247 ±4.840)and (71.012 ±9.659), respectively. The affective commitment,ideal commitment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bumout. And the continued commitment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the low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Otherwise, th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ere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However, the dimension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burnout (P< 0. 01). Conclusions The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learning bumout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e higher th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are, the lower the level of learning bumout is.  相似文献   

12.
赵莉  沈军  谭敏  雷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43-14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其对策,为护理本科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梁宇颂等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228±0.439)分,呈中等偏上水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录取志愿的护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性别、年级的护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待进一步提高,可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提高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提高其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3.
军校学员身体素质是军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军事体能训练专业性强、内容广、强度大[1-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的身心负担,使不少学员出现焦虑、退缩、烦躁甚至抑郁[3-4],对训练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实践发现,不同学员应对体能训练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学员可以积极筹划参与体能训练,有的学员通过寻求宣泄和社会支持处理体能训练带来的不良情绪,而有的学员等待时机进行克制性应对.因此,引导学员积极应对和参与体能训练,对培养全方位合格的军校学员和提高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与训练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护理综合成绩各分数段的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的差异,分析护生护理综合成绩与其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护生护理综合成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用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476名护生进行测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护理综合成绩各分数段的护生在自我效能感和评判性思维上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研究护理综合成绩与自我效能、评判性思维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护生护理综合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综合成绩(专业实务、实践能力)各分数段的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存在差异(P < 0.01),且与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呈成正相关关系(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分析能力、学习行为效能感、开放思想、一般自我效能感、系统化能力纳入回归方程,对护生的护理综合成绩有积极预测作用。结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应从发挥护生自主学习和管理、加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角度出发,提高护生护理综合成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护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方法:使用志愿功能动机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00名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名调查对象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259人(86.3%),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41人(13.7%).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价值表达、职业生涯、社会交往、学习理解、自我增强和志愿动机总评分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学生(P<0.05~P<0.01);男生在自我保护、社会交往、志愿动机总评分均高于女生(P<0.05~P<0.01);进入大学后成绩良好在社会交往中得分高于成绩中等者(P<0.05);价值表达、社会交往、学习理解、自我增强维度及志愿动机总分上,农村高于县城(P<0.05~P<0.01);在学习理解和自我增强维度上,农村显著高于乡镇(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各个维度及志愿动机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在志愿动机量表6个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理解(5.117分)>自我增强(5.059分)>价值表达(5.048分)>职业生涯(4.910分)>社会交往(4.420分)>自我保护(4.339分),6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4分.结论:护理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多元化,以自身专业为优势的志愿服务为主要选择,参与志愿服务目的多样化,通过志愿服务提升自身某方面的能力和满足自身某种需求,而志愿服务动机的满足,也能够激励医学生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志愿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高于中间分2.50分,高于中等水平2.50分的医学生163人,占总数的54.3%.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P<0.01).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医学生(P<0.01).进入大学后的成绩及家庭所在地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志愿动机6个维度和志愿动机总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总评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在引导医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时,可以从满足其自信能力、荣誉感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护士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医院护士和护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90名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急救部的护士及78名普通护校刚毕业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急救类护士追求成功的动机分数明显低于护校的护士(t=-2.914,P=o.044),而回避失败的动机则明显高于护校护士(t=2.789,P=0.049);(2)麻醉科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成就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救类护士除希望成功因子明显低于护校护士(P<0.05),回避失败、过度努力均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另12.22%的急救类护士成就动机达中等水平,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4)急救类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的分数均显著低于护校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科护士、ICU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在职护士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动向,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贫困生人格特征与其学业成绩间的关系。方法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 747名贫困生为对象,按学习成绩将其分为优良组、中等组和落后组。采用卡特尔 16PF测验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贫困生学业成绩优良组与中等组相比,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从事专业有成就、新环境中成长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优良组与落后组相比,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自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从事专业有成就、新环境中的成长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中等组与落后组相比,在自律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情绪稳定、持之以恒、敢做敢为、自律谨严等人格特征是贫困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竭婧  傅安国  杜杰 《重庆医学》2015,(4):502-505
目的:了解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海南省大学生承载的压力主要有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和人际压力。理工科学生的学校环境压力感和学业压力感显著高于其他学科学生(P<0.05);男生的恋爱压力感、自卑压力感和学业压力感显著高于女生(P<0.05);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压力感和挫折压力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P<0.05);农村学生家庭压力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P<0.01)。结论海南省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状况良好,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合适方法减轻其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探讨手机依赖与强迫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YALE-BROWN强迫调查量表对安徽省某高校291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和手机使用情况。结果:手机依赖总均分为(24.45±5.807)分,其中手机依赖高分组80名。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和使用手机年限不同的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不同班级成绩排名、不同补考课程数的学生手机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机依赖总分与强迫症状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手机依赖与强迫症状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总分对强迫症状总分预测效果最好(β=0.202,P<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较高,手机依赖程度较高者容易产生强迫倾向,有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有助于预防手机依赖及预防强迫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