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平 《蚕学通讯》2015,(4):44-54
<正>1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试验示范1.1.1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建设通过标准化养蚕技术,示范园区每667m2桑养蚕量、产茧量和产值显著提高,采取的主有措施有推广优良家蚕、桑树品种;推广小蚕共育,以示范户为中心,共育率达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目前我国养蚕还是手工操作,劳动工效不高,影响大量饲育。在养蚕生产上需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单位劳动日的产茧量。因此,研究节省劳力,节约用桑,增产蚕茧的经济养蚕法,在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经济养蚕法的研究和推广。日本目前提倡全年条桑育和屋外条桑育,苏联在壮蚕期也普遍使用了条桑育。解放以后,我国已开始了经济养蚕法的研究,研究了稚蚕防干纸育、壮蚕条桑育,创造了稚蚕坑床育、红外线电热暖房育、地蚕条桑育等,对节省桑叶,节约劳力,增产蚕茧都起到良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6,(4):17-20
传统的养蚕模式为一年四期蚕,分别是为春蚕、夏蚕、一秋蚕和二秋蚕。从2013年起,大丰探索尝试了全年7次养蚕法和8次养蚕法,突破了传统的养蚕模式,提高了亩桑饲养量、产茧量和蚕茧收入,提高了蚕房、蚕具、簇具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桑园的产出效益,为蚕桑规模化养殖和家庭农场的兴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钴11-6优良变异单株,经多年的室内及农村栽培、养蚕鉴定,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发条数较多,树势强健,耐阴蔽,产叶量高,增产桑叶27%,全茧量、茧层量增加3%~5%,五龄担桑产茧量增加4%~9%。万头产茧量增加7%~10%,全年亩桑产茧量比对照湖桑32高35%~39%,  相似文献   

5.
大蚕条桑育与片叶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的方式,2011年在那坡县进行大蚕省力化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试验。条桑育的亩桑产茧量为132.90kg,比片叶育的185.23kg减少了28%;张种用时为42.41h,比片叶育的61.46h减少了31%;张种产茧量与片叶育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条桑育比片叶育更省工省力,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可以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县虽然是一个老蚕区,许多农民都有过种桑养蚕的经历,养蚕的高产典型亦不少,但从整体上说,我县种桑养蚕的水平并不高。1978年至1987年10年平均亩桑产茧量为52公斤。1988年至1997年期间,通过推广“沙二X伦109”和“两广二号”等桑、蚕良种,以及种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亩桑产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10年平均也只有75公斤,1997年平均85.5公斤,比全区平均92.8公斤低7.3公斤,低7.9%。由于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缺乏竞争力,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l蚕桑生产低产的主要原因1.l蚕农缺乏种桑养蚕技术多年来,接受种桑…  相似文献   

7.
实行市管辖县的体制改革后,我市五县一郊中已有四县一郊发展了蚕桑生产,现共有24区,163个乡,10023户种桑养蚕。八三年全市有桑地面积8804亩,产茧量14000担。实行新的蚕茧价格政策以来,群众栽桑养蚕空前高涨,去冬今春发展新桑7855亩,目前  相似文献   

8.
黄家德 《广西蚕业》1998,35(4):16-18
我县虽然是一个老蚕区,许多农民都有过种桑养蚕的经历.养蚕的高产典型亦不少,但从整体上说,我县种桑养蚕的水平并不高。1978年至1987年10年平均亩桑产茧量为52公斤。1988年至1997年期间,通过推广“沙二×伦109”和“两广二号”等桑、蚕良种,以及种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蚕种场的生产管理与技术措施包括培桑、养蚕、制种三大部份.其中每一部份都提出指标,而且这些指标都环绕着三个问题:产量、质量、效益.但是,这许多指标中应该抓哪一项为最关键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中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首先抓住提高亩桑制种量是主要的关键指标,譬如说每一亩桑制的蚕种增加了,就意味着那些亩桑产叶量、亩桑产茧量、克蚁产茧量,斤茧制种量等指标都提高了,而且单位成本、死笼茧率、不良卵率也都降低了,蚕种的质量、数量、效益也都上去了.以防城蚕种场的蚕种生产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养蚕模式正在向省力高效的饲养模式转变,为探明小蚕标准化共育、5龄斜面立体条桑育和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高效养蚕技术的应用效果,2016年分别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户开展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蚕标准化共育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稳定的蚕茧产量,比未采用小蚕标准化共育的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11.23%;5龄期采用斜面立体条桑育比普通片叶育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27.75%;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的应用,较传统的人工拾取法上蔟盒种用时减少81.35%。若将3种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结合应用,对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蚕农增收增效的目的,继续保持养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蚕桑生产上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2.
<正> 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栽桑模式、养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主要是四边桑,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养蚕,量小面大。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四边桑逐步向小桑园、间作桑发展、分户养蚕。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亩栽3000株桑的速成密植桑园,仍分户养蚕,虽然养蚕量、产茧量有较大增加,但质量没有提高,蚕桑生产大起大落,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队有55户,325人,劳力150人,水田270亩,旱地140亩,种有桑树30亩.为了在一两年内,种桑养蚕收入达一万元.我们认真总结了两年来种桑养蚕的经验,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两年来产茧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是桑园管理差,亩桑产叶量不高(平均亩桑年产叶不到3000斤).为了迅速改变桑园低产面貌,在去年冬狠抓了桑园管理,订出实现万元队措施,主要抓几条:  相似文献   

14.
亩桑产茧量是蚕桑生产效益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量,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于1988~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着叶数量;改进施肥技术,促进桑叶生长:选栽桑树良种,提高产出效率;实行多次收获,提高全年产量;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桑叶损失和提高养蚕水平,确保叶茧转化等六条技术途径,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制订并推广了六项具体技术措施,使153400亩桑园亩产茧达到170.75公斤,比1987年提高22.3%。制订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丰富和充实了蚕茧实用高产技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提供了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5.
<正> 实钴11—6优良变异单株,经多年的室内及农村栽培、养蚕鉴定,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发条数较多,树势强健,耐阴蔽,产叶量高,增产桑叶27%,全茧量、茧层量增加3%~5%,五龄担桑产茧量增加4%~9%,万头产茧量增加7%~10%,全年亩桑产茧量比对照湖桑32高35%~39%,叶质优良。1989年该品种因各项性状优良居四川省第二批桑品种区域鉴定总分第一名,鉴定为合格优良新桑品种并在全川大力  相似文献   

16.
桑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雄  赵虹 《四川蚕业》2004,32(4):26-27,34
蚕桑是德昌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3年,全县桑树种植面积近7万亩(1亩≈667m^2,下同),其中投产桑2万余亩,产茧量112.5万kg。栽桑养蚕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长期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蚕用营养饲料的养蚕效果,在蚕室和塑料大棚作了两期小区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5龄每次给桑添食营养饲料与给桑添水相比,节省桑叶10.8%~12.1%,万蚕产茧量提高3.5%~4.1%,万蚕茧层量增加4.6%~7.0%,100kg桑产茧量多14.7%~18.2%;生产应用每日添食2次营养饲料跟全桑叶育比较,节省桑叶7.7%~10.3%,盒种产茧量提高2.2%~3.9%,茧层量增加3.5%~5.1%;叶质差添食有较好的效果,还提出了研发高效营养饲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丁寿朋 《江苏蚕业》2009,31(2):24-25
养蚕生产中,桑叶的耗费约占生产费用的50%左右,给桑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蚕儿生长发育的快慢、产茧量和产丝量的多少。一般情况,小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4%左右,其用桑重在“质”,大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96%左右,其中5龄约占85%左右,其川桑重在“量”。因此,要做到经济合理用桑,重点在5龄。目前养蚕,生产同样1kg茧,有的用桑15~16kg,有的17~18kg,有的甚至20kg以上,用同样多的桑叶,生产的蚕茧相差20~30%。因此,只有强调合理用桑,才能防止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担桑产茧量,减少斤茧用桑量,做到节约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一)产茧量最多的地区,嘉兴地区983042担, 产茧量最多的县,吴兴县271011担。产茧量最多的公社,海宁县袁化公社16339担。产茧量最多的大队,海宁县钱塘江公社荆山大队4206.4担。产茧量最多的生产队,海宁钱塘江公社云龙大队建一生产队400.4担。 (一)田桑产茧量最高的地区,嘉兴地区121.7片(807844亩)。亩桑产茧量最高的县,德清县145.1斤(82737亩)。亩桑产茧量最高的公社,海宁县钱塘江  相似文献   

20.
我县业务部门遵照县党委和政府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的指示,坚持搞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桑园面积和产量由一九七六年五百一十由,养蚕一千五百九十三张,产茧五百六十担,增加到一九八一年二千三百九十五亩;养蚕六千零六十五张,产茧二千一百四十担,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种桑面积和养蚕产茧量分别增长三点七九倍和一点二倍;八二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桑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桑园面积发展到二千七百九十九亩(其中良种桑九百九十八亩),养蚕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