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平衡、对照原则分别筛选ERCP+EST+LC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LCBDE+CBDE+LC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开腹比例及结石残余比例及术后肝功能指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通气通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中断开腹比例、结石残余比例、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通气通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EST或LCBDE+CBDE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在临床选择上还需个体化原则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3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46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EST+LC(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及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5%vs 89.2%),中转开腹率(6.5%vs 5.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7%vs 8.1%),近期结石复发率比较(5.2%vs 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与LC联合ERCP/EST对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有效,LC联合ERCP/EST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在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不如LC联合LCBDE,两种微创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LCBDE+LC组49例和ERCP/EST+LC组49例;LCBDE+LC组给予LCBDE+LC手术治疗,ERCP/EST+LC组患者采取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结石残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分析;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CBDE+LC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复查后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相当。LCBDE+LC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ERCP/EST+L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RCP/EST+LC组,提示LCBDE+LC组手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相当,但LCBDE+LC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手术费用低,可作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分别采用LC+LCBDE(LC+LCBDE组,n-48)及ERCP/EST+LC(ERCP/EST+LC组,n=76)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及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②2组均无同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C+LCBDE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ERCP/EST+LC组P〈0.05),手术费用及住院费用也少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ERCP/EST+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LC+LCBDE成本效益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尤其是当胆总管直径大于1.0cm或多发结石,LC+LCBDE是最佳选择。总之,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与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上疗效的对比.方法 对本院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的6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LC+EST者有33例,LC+LCBDE者有3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费用、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费用、手术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中转开腹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LC联合EST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两种联合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分析术式优越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1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以及ERCP/EST+LC组。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患者手术耐受性,以及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 vs 92.9%,P>0.05);并发症方面,LC+LCBDE组残石率,胰腺炎、胆管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耗材费用、术后GIQLI生存质量和患者手术耐受性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方面,ERCP/EST+LC组优于LC+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与ERCP/EST+LC术式手术成功率相近,但LC+LCBDE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费用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C+LCBDE治疗40例,实施ERCP/EST+LC治疗50例。对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LCBDE的住院时间短于ERCP/EST+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LC+LCBDE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C联合LCBDE和LC联合ERCP两种治疗方式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0例采取LC联合LCBDE为观察组,17例采取LC联合ERCP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指标及术后CRP水平、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天白细胞数、腹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CRP降至正常水平时间、术后3天血胆红素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平均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联合LCBDE和LC联合ERCP两种治疗方式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均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LC组62例和LC+LCBDE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ERCP+LC组与LCBDE组在手术成功率(83.87%vs 90.00%)、术后住院天数[(7.86±3.41)d vs(6.31±2.95)d]、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8.3%vs 97.8%)、30 d内再入院率(3.4%vs 2.2%)相关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RCP+L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LC+LCBDE组高(25.4%vs 11.1%,P=0.042);ERCP+LC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及感染,后者并发症则为胆漏、胃肠功能恢复欠佳及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LC+LCBDE组(44例)与ERCP/EST+LC组(43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胆总管结石残留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LC+LCBDE组在手术时间[(76.55± 13.92)min vs (115.29±16.68)min]、术中出血量[(32.81±5.93)mL vs (44.76±7.01)mL]、肛门排气时间[(18.37±4.69)h vs(21.29±5.83)h]、住院时间[(5.19±2.63)d vs (7.53±2.81)d]、住院费用[(1.59±0.26)万元 vs (1.81±0.33)万元]及镇静剂使用率[6.82%(3/44) vs 11.63%(5/43)]方面,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CD3 + 、CD4 + 、CD8 + 及CD4 + /CD8 + 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LC+LCB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6%(5/44)]、胆总管结石残留率[2.27%(1/44)]均明显低于ERCP/ EST+LC组(P < 0.05)。结论 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ERCP/EST+LC;两种术式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均较轻,但采用LC+LCBDE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胆总管结石残留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LC+LCBDE组(n=84)与ERCP/EST+LC组(n=51),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情况(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多于ERCP/EST+LC组,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EST+LC组。结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设备及医疗水平,结合胆总管结石数量、直径等,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192例,分为微创组(ERCP+EST,联合LC)109例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合理的术前评估下,ERCP+EST联合LC的微创手术方案可安全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拟定实施ERCP+LC一期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ERCP+LC组,拟定实施LC+LCBDE术式的50例患者作为LC+LCBDE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胆总管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术后满意度等。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满意度方面优于LC+LCBDE组(P<0.05);两组在手术成功率、胆总管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医疗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缩短术后活动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自行脱落胆道J形导管引流、胆管一期缝合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LC+LCBDE+自行脱落胆道J形导管引流、胆管一期缝合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EST+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胆漏、胰腺炎等近期并发症及胆管炎、结石复发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与结石复发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LC+LCBDE+自行脱落J形导管引流、胆管一期缝合的远期效果优于EST+LC,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LC+LCBDE+PS)与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C+LCBDE+PS组(n=1 036)和ERCP+EST+LC组(n=428),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病例进行匹配,匹配后每组398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SM后,LC+LCBDE+PS组成功实施382例,ERCP+EST+LC组成功实施320例。与ERCP+EST+LC组相比,LC+LCBDE+PS组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更低,但引流管留置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C+LCBDE+PS组比较,ERCP+EST+LC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更低,但胰腺炎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种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stone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LC+LCBDE组(59例)和ERCP/S+LC组(1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13.12±6.47)d vs(11.40±6.83)d、(27 956.24±9 896.90)元vs(35 381.35±8 571.20)元,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LC+LCBDE组的住院时间长于ERCP+LC组,住院费用低于ERCP/S+LC组,并发症发生率、但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LC+LCBDE与ERCP/S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两者皆需改进。LC+LCBDE需要减少住院时间,ERCP/S+LC需要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清石效果。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110例,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LC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观察组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术后7天评估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机体免疫细胞水平、并发症及取石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天疼痛程度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胆道出血、感染、胆漏及血淀粉酶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及结石完全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一期LC联合LCBDE取石治疗效果较好,胆结石的清除较为彻底,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LC+LCBDE和LC+ EST+ ERCP这两类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行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资料,随机化分组后分别接受两类手术方法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病人的耐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LCBDE组的住院费用要略低于ERCP/S组,但无明显差异.ERC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LCBD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C +LCBDE和LC+ EST+ ERCP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微创疗法,在临床上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RCP/EST联合LC方法治疗的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ERCP/EST手术成功率97.5%(39/40),1例插管失败,LC手术成功率97.4%(38/39),1例中转开腹手术,8例(20.5%)患者ERCP/EST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无出血、胆瘘、十二指肠瘘、胆管损伤及胆道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61.5%(24/39)患者ERCP/EST术后2~5天行LC术,38.5%(15/39)患者ERCP/EST术后6~14天行LC术,前者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ERCP术后尽早施行LC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LCBDE)与十二指肠镜取石(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和ERCP+LC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ERCP+LC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腹腔管引流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LC+LCBDE组(P0.05),ERCP+LC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LC+LCBDE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取石成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11%,与LC+LCBDE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 d,LC+LCBDE组与ERCP+LC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DBIL、ALT、AST、GGT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均较好,ERCP+LC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是手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