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是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慢行交通的特点、定位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绿色交通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新型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绿色交通的关系;随后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天津市交通系统提出的新挑战;最后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为解决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交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案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其他类似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交通规划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群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进行界定;将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划分为集聚效应主导时期、扩散效应主导时期和协同效应主导时期,对不同时期交通系统的功能和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总量、分布和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关于城市群交通规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引入系统协同论,分析了基于系统协同论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内涵,从交通系统内部因素间的协调和交通系统与外部子系统的协调两方面介绍了系统协同论的交通一体核心内容;以系统协同论在双流县城乡交通一体化应用为例,介绍了双流县内部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以及双流交通系统与外部子系统中城乡行政管理规划的协调,探索了双流县城乡交通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城市居民体育运动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对于培育城市体育文化和提升体育品质十分重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往往对城市交通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交通便利性与城市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的关系。强调了交通便利性对于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多重功能、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减少体育场馆赛事交通压力及消除安全隐患等具有基础性的综合作用。从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尺度看,交通便利应该作为大型体育场馆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发达国家交通发展重点从交通系统建设向交通系统管理的转移,对综合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进度有加快的趋势。从本质上说,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代表了一种最高层次的交通系统管理技术,旨在以较低的造价和较短的时间来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交通拥挤,减轻空气污染和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7.
交通一体化:综合运输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图1 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整体优化作用示意图综合运输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建立才刚刚起步。本文尝试从综合运输与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关系出发,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一体化交通系统是未来综合运输的发展方向。1 一体化交通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Urbanization)之后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现象使得机动车运输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私家车的广泛普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交通安全、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空气污染、噪声、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等等,使得交通问题、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不仅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泛在网络、智能终端等在城市交通中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城市交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针对城市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认为,立足国情、运用新技术手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是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交通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引导作用。传统交通规划方法强调需求对于规划方案的决定关系,容易导致不同运输方式的自发发展,对综合交通系统顶层引导作用不足。本文在探讨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交通规划方法的一般流程和生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民交通》2020,(2):30-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而智能交通系统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交通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两个方面来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变化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引发智能交通的变革;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