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分别以热力、紫外线、次氯酸钠、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作用后、检测感染性、抗原性与核酸。经热力或碘作用后,病毒感染性消失与抗原性破坏较一致,而核酸破坏明显滞后,经氯或紫外线作用后,病毒感染性消失与核酸破坏较一致,而抗原性破坏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灭活与抗原性破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比较,在300μW/cm2紫外线照射下,HAV颗粒感染性灭活速度远快于抗原性的破坏。经1%过氧化氢作用的HAV颗粒,其感染性灭活速度与抗原性破坏速度基本呈平行关系,作用60分钟,感染性消失,抗原性亦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长链PCR技术评价~(60)Co-γ射线灭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长链PCR技术评价60Co-γ射线辐照灭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后残余病毒感染性的可行性。方法针对PRV糖蛋白gD基因前后的保守区设计预计产物长短不一的5对引物,用PCR扩增经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的PRV核酸,并同时以细胞感染法做平行对照。结果60Co-γ射线辐射对PRV核酸的破坏有剂量依赖性,随着60Co-γ射线剂量的增加,PRV核酸被破坏程度增加,剂量≥20kGy时完全被灭活。5条不同长度PCR扩增产物中,只有长片段3.9kb的检出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结论γ射线对PRV核酸的损伤程度随γ射线剂量增加而增大;用长链PCR(3.9kb)来评价经60Co-γ射线辐照灭活病毒后残余病毒的感染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表达含Sindbis病毒特异性序列的包膜RNA颗粒,评价其在Sindbis病毒灭活中作为有效评价物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含Sindbis病毒特异性序列的重组质粒,表达出Sindbis假病毒颗粒。将Sindbis病毒和假病毒颗粒做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然后检测Sindbis病毒感染性,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ndbis病毒和假病毒颗粒核酸损伤,3者数据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indbis病毒和假病毒颗粒的核酸损伤程度随着Sindbis病毒感染性降低而增强,10000lux光照20min后感染性不再降低且核酸定量log值也不再有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相比,Sindbis核酸降低值分别与Sindbis病毒感染性降低值和假病毒颗粒核酸降低值呈线性相关性(R2=0.9937和R2=0.9975)。结论提示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假病毒颗粒作为Sindbis病毒光化学灭活的有效评价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经80℃2小时和100℃30分钟干热灭活后,其细胞感染试验与PCR分析结果并不一致。细胞感染试验为阴性,但用PCR方法却仍能检出VSV的核衣壳基因片段。这种结果提示,在一定条件下,病毒核酸的热变性可能不是断裂,或断点不在扩增片段范围之内。故用PCR方法评价热力灭活病毒效果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氯和二氧化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氯和二氧化氯灭活HAV机理及用PCR评价消毒效果的可行性,采用细胞培养、ELISA及大片段逐步步移RT-PCR方法对消毒前后HAV感染性、HAAg抗原性及HAV核酸全序列进行检测。结果,以含有效氯10 mg/L消毒液作用30 min,或含二氧化氯7.5 mg/L的消毒液作用10 min,对HAV感染性的灭活率均为100%,均可破坏HAV核酸5’非编码区;但检测两者HAAg抗原性P/N值分别为3.21(阳性)与2.02(阴性)。结果表明,HAV感染性的灭活与HAV核酸5’非编码区破坏是一致的,可用PCR技术检测HAV核酸5’非编码区以判定HAV灭活与否。  相似文献   

7.
油酸钠与紫外线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胞感染法,对油酸钠与短波紫外线(UVC)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3200μW/cm2 UVC与3.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30min或3200μW/cm2 UVC与2.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40min,可使血浆中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滴度下降 6.33~6.44lg TCID50,辛德比斯病毒滴度下降6.09—6.34lg TCID50。且两者联用协同系数(T/E)远大于1,有明显增效作用。但该方法使M13噬菌体和f噬菌体滴度下降≤3lg PFU。用 RT-PCR扩增 VSV编码 N蛋白的一段核酸,研究此消毒方法对VSV核酸的影响。结果,经UVC照射的含VSV血浆目的片段扩增阴性,油酸钠处理的含VSV血浆扩增阳性。表明UVC照射作用于VSV核酸,使之断裂,从而灭活病毒,而油酸钠对VSV的这段核酸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氯消毒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性和感染性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了氯对悬液中HAV抗原性和感染性的作用。作用30分钟,破坏HAV抗原性与感染性的有效氯浓度分别为50mg/L与25mg/L。有机物对其消毒作用有影响。此外,对ELISA检测HAV抗原的灵敏度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部分理化因子对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性传染病传播流行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试验法对热力、紫外线和部分化学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在恒温水浴器中加热60℃作用5 m 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达到4.0以上;经辐照强度为120μW/cm2紫外线作用5 m in,对玻片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达4.00以上。用含有效碘1500mg/L碘伏消毒液作用30 m 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达到4.0以上;四种胍类消毒剂、季铵盐水溶液和体积分数75%乙醇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均小于4.00。结论普通湿热、紫外线和碘伏消毒液均可有效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季铵盐类和胍类消毒剂水溶液不能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病毒的灭活效果,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含胎牛血清的悬液内加入3.0μmol/L亚甲蓝,经15 000LUX的光照强度下照射5 min,可使滴度6.50 lg TCID50辛德毕斯病毒下降至检测限以下。在上述条件下处理后的标本经定量RT-PCR方法检测,随亚甲蓝浓度的增加,病毒核酸拷贝数逐渐降低。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对含血清的悬液内辛德毕斯病毒具有明显破坏作用,病毒核酸受损程度随着亚甲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病毒感染滴度的降低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力与亚甲蓝光化学法联合应用灭活辛德毕斯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检测技术,对热力与亚甲蓝光化学法联合应用灭活辛德毕斯病毒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经56℃水浴中热力预灭活处理1.5 h,辛德毕斯病毒滴度≤0.5 TCID50/ml,灭活对数值达到6.33 TCID50/ml;未经预灭活的辛德毕斯病毒在1μmol/L亚甲蓝+光照(MB+L)处理中随光照时间的延长,病毒残余滴度逐渐下降至检测限(TCID50/ml=0.5)。经热力灭活预处理的辛德毕斯病毒与未经预处理的病毒核酸载量之间具有相关性(R20.98,显著性F0.01)。结论热力灭活预处理的辛德毕斯病毒能够反映活病毒的亚甲蓝病毒灭活效果,有望成为安全而有效的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制品。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和热力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紫外线和热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VI)的灭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悬液定量灭活病毒试验.结果,紫外线辐照剂量达 240 000μW· s/ cm2,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活,灭活效果随病毒悬液厚度增加或悬液中存在有机物而降低。以 55℃作用 10 min,或以 60℃作用 5min,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活。病毒悬液中含体积分数为 50%的小牛血清时,需以55℃作用 20 min。 PVI对紫外线的抗力强于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 f2噬菌体,对热的抗力则仅比大肠杆菌f2噬菌体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扩增法,对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灭活悬液内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等离子体发生器置于本试验柜内启动运行4 h,对悬液内H3N2流感病毒灭活对数值为2.71;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灭活对数值为1.2。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等离子体作用至最长时间为4 h后,其核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灭活效果,但其对两种病毒的核酸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短波紫外线与交联淀粉碘联用法对血浆中病毒灭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细胞感染试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DS-PAGE等技术,观察短波紫外线(UVC)与交联淀粉碘(CSI)联用对血浆中辛德比斯病毒(SV)的灭活效果及血浆成分的变化。结果,以7170J/m2UVC照射后再经100mg/mlCSI处理60min,血浆中病毒的灭活可达6个对数级,且两消毒因子有协同增效作用。消毒后的血浆,除乳酸脱氢酶完全消失,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钾离子含量比对照增加52倍外,多种蛋白含量、蛋白分子量和生化指标均维持在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短波段紫外线(254nm,10J/cm2)照射10min,可使血浆中辛德比斯病毒与水泡性口炎病毒滴度下降6lgTCID50,但可将凝血因子Ⅷ与纤维蛋白原分别破坏57%与80%以上。向血浆中加1%丹参作保护剂,可使两者破坏率<13%,且不影响对病毒的灭活。加05mmol/L芦丁的保护作用不如丹参。2%维生素C影响紫外线对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16.
对紫外线理发工具消毒器破坏HBsAg抗原性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经紫外线照射40分钟,可使刀、剪表面污染的HBsAg抗原性破坏。其效果不受物品在消毒器中所置层次与水平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理发工具消毒器地HBsAg破坏效果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外线理发工具消毒器破坏HBsAg抗原性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经紫外线照射40分钟,可使刀,剪表面污染的HBsAg抗原性破坏,其效果不受物品在消毒器中所置层次与水平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臭氧与紫外线协同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臭氧与紫外线协同灭活病毒的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3.0 mg/L臭氧单独作用7 m in,可有效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以辐射强度85μW/cm2的紫外线,单独作用5 m in,亦可有效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以3.0 mg/L臭氧与紫外线联合作用,仅需要1 m in即可有效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臭氧与紫外线联合应用,对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术前筛查应用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择期手术并实施术前筛查的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统计对象,将标本分为三份,分别选用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法及酶联免疫法对血清内HBV DNA及乙型肝炎五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36例患者标本中,采取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HBV DNA的阳性率为75.0%,较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显著提升(P<0.05);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大三阳”、“小三阳”以及“1、5阳”的阳性率较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比较,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应用于术前筛查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亚甲蓝光敏法对人血浆中病毒的灭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向人血浆中加入1μmol/L亚甲蓝,以10000lx强度的溴钨灯光照射5min,可灭活1065TCID50的水泡性口炎病毒与10741TCID50的辛德毕斯病毒;作用2min可灭活10509TCID50的人免疫缺陷1型病毒。但作用60min仍不能破坏HBsAg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