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本文以福建省诏安县草子坝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距离道路、居民点的远近,特别是道路、建设、陡坡开垦种果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综合开发小流域土地资源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小流域的实际合理安排和综合开发,兼顾到农民的远近利益,减轻或根除自然灾害,通过贫困山区小流域的综合开发达到脱贫目的。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对山区小流域不同区(带)物能结构和运动特征有较大影响,影响到坡面径流作用和水土流失状况,据此山区小流域分作了三个区(带):基本无侵蚀的分水岭区(Ⅰ区),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区(Ⅱ区)和物质运输沉积区(Ⅲ区)。Ⅰ区位于坡缓的分水岭地带,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集水技术,开展农作物种植,通过某些动植物改良土壤结构,在该区可安排某些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以提供粮食、“三料”和林副产品。Ⅱ区是小流域中的陡坡地带,坡陡、岩石裸露,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以林为主,采取综合保持性利用措施,以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长期效益。Ⅲ区位于沟谷地带,也是山区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应突破“沟谷型”农业发展模式,在Ⅰ区和Ⅱ区多想办法,变沟谷农业为立体农业,促进小流域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山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1.7%,搞好山区的国土整治,对发展本省的经济至关重要。据调查,山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9300万亩,其中太行山区为2000万亩,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6.6%。全省山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层土6400万吨,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山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以山区的自然生态单元——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既可统筹安排上下游、左右岸、坡沟滩、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又可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运用水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黄河中游黄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以来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成为黄河災害的根源。为了根治黄河和发展生产,要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应研究径流泥沙的来源。研究径流泥沙来源同时将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提供需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一、引言 黄河中游黄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以来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成为黄河災害的根源。为了根治黄河和发展生产,要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应研究径流泥沙的来源。研究径流泥沙来源同时将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提供需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论述了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鲁南山区泛指沂蒙山区和抱犊崮山区,总面积35776平方公里。区内山丘面积2424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835毫米(比全省平均高116毫米);侵蚀模数4113吨/平方公里×年(比全省平均高2600吨/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面积21940平方公里,此间中等至剧烈流失强度的面积875.5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鲁南山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水土流失严重的临沂地区,每年受灾面积约2335平方公里,减产粮食25万—30万吨,减产花生2.5万—3.0万吨;1984年尚有缺水村庄1360个(人口44.6万),人均收入仅306元(比全省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8.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南部山区小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0年spot影像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进行解译,并参照地形图、土地利用图等图件得到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各流域的景观格局分别进行定量计算,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各流域优势景观各有不同,从锦阳川至锦绣川、锦云川,景观多样性程度降低,优势度升高,林地破碎化程度增强,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人文因素是导致景观格局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石碗溪小流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基本单元,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三峡库区小流域数量众多,其环境质量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危。石碗溪流域位于三峡库区开县境内,山地多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陡坡地耕种普遍,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流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流域实际情况出发,以流域内不同海拔及坡度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状况的分异为依据,利用Arcview软件,将流域划分为4个不同的综合治理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流域生态治理模式,从而为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80,自引:3,他引:80  
傅伯杰  邱扬  王军  陈利项 《地理学报》2002,57(6):717-722
在土壤侵蚀模型LISEM (Limburg Soil Erosion Model) 校正的基础上,模拟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5种土地利用方案的水土流失效应,旨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出口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出口的洪峰流速、径流总量和侵蚀总量的大小顺序为:1975年>1998年>25度退耕>20度退耕>15度退耕。1975年和1998年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休闲地均退耕还林还草,这2种土地利用格局的径流和侵蚀模拟值都显著大于3种退耕方案。在3种退耕方案中,20度和1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休闲地逐步转变为果园/经济林地,3种退耕方案之间的水土流失差异不显著。相对于1975年土地利用来说,1998年土地利用能降低洪峰流速、径流量和侵蚀量约5%~10%;3种退耕方案的减流减沙效益更加显著,可以降低洪峰流速、径流量和侵蚀量约40%~50%。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小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华南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以规划的方法控制该区小流域水污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从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定义出发,重点分析了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一般规范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小流域进行水环境污染控制时必须加强环境意识,提高环境工作者素质,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华南地区小流域的水污染控制规划道路,为华南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各地区水土保持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小流域(四川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水土流失多年(1985~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①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无论是以工程措施还是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其水土保持效果都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是稳定的;②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其水土保持较以生物措施为主的见效快;③这两种综合治理模式,经过一定时期后,其水土保持效果接近。因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应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道路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龙熹  张科利  张卓栋  张卫 《地理研究》2008,27(6):1271-1280
通过GPS野外实测黄土高原纸坊沟小流域的道路特征,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支持下研究了流域内各级道路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道路可分为4级,2级以下的土路是小流域的代表路型。各级别道路总长度都随级别增大而增加且累计总长度与道路级别线性相关,道路平均长度和密度则随级别增大而减小。道路网系和流域水系在结构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级别道路分布范围受地形特征影响不同。爬坡道路坡度与地表坡度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次级道路分布受主路控制;典型爬坡路在大于25°坡度范围内多呈"之"字形弯曲,随坡度的减小道路弯曲跨度和与等高线夹角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模拟黄土高原地区道路分布特征,并为土壤侵蚀模型中道路影响因子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支撑,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以此为MASK层,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从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岷江上游开发过程、自然环境与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将岷江上游近5000年划分为3个水土流失期:(1)清代以前无明显水土流失期;(2)清代水土流失明显增长期;(3)民国初期至今,水土流失猛增期。  相似文献   

18.
建议用“土地侵蚀”一词取代“水土流失”这个术语.土地侵蚀是地球陆地表面的固体组成物质(岩土体)在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风化、运移和堆积过程.按土地利用实情,土地侵蚀分为土壤侵蚀、矿山侵蚀、道路侵蚀、城镇侵蚀、岸坡侵蚀和本利用地侵蚀等.  相似文献   

19.
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的建立研究中,涉及到数据的标准化问题。该研究以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数据标准化研究为例,探讨建立适合水土流失评价数据标准化的方法。研究包括了水土流失数据标准化建设中的评价数据库的设计、数据的标准化。其中,数据的标准化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数据的录入、投影变换、其它格式向ARC/INFO格式的转换、补充编制专题文档等。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西南地区指的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位于长江、珠江等江河上游,总土地面积112.51万(km) ̄2。当地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因子影响,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首先分析了西南地区水土流失的特征;然后计算了各县的幅员面积侵蚀模数,并根据其大小编制了水土流失强度图;再参照地貌、岩性、人口密度及工矿建设程度等,进行了水土流失区划。西南地区共划分为3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