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丽娟  严明  田臻  邱嘉旋  徐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54-1256,1261
目的:检测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与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以及瘤旁涎腺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clinD1在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水平不仅在于肿瘤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瘤旁涎腺组织中Cyclin D1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而在瘤旁涎腺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Cyclin D1可能参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抑癌基因p16、癌基因rasp21的表达,探讨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p16、p21的表达。结果:(1)p16表达:正常组阳性表达率为100%,良性组为95%,恶性组为82.5%。正常组与恶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良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2)p21表达:正常组阳性表达率为0%,良性组为65%,恶性组为72.5%。正常组与良性组或恶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 1.p16基因变异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2.ras基因产物p21过表达可能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早期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mRNA和CD9mRNA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其对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5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腺样囊性癌(ACC)、2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10例腺泡细胞癌(ACCa)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结果:TN-C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9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TN-CmRNA、CD9mRNA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TN-C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9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样囊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形性腺瘤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TN-CmRNA和CD9mRNA与涎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salivary pleomorphic adenoma,SPA)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的表达,探讨LOX与SP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取20例SPA组织标本,并配对20例SPA瘤旁涎腺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OX mRNA在组织中的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O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PA组织中LOX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涎腺组织(12.81 ±0.92),SPA组织中LO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涎腺组织.结论 LOX mRNA和蛋白在SPA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提示LOX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SP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涎腺疾病     
Genistein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的体外抗增殖作用;HSV-tk与p53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肿瘤中的突变与缺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涎腺透明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lutathione peroxidase-3,GPX-3)基因及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以明确GPX-3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瘤旁2 cm腺体组织,以及10例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GPX-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其相对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PX-3 mRNA和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瘤旁腺体组织,且在腮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恶性成分比例有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X-3在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中低表达,且在腮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最低,提示GPX-3的低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基因C-myc的改变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研究42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表达均值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结论 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过程中,C-myc癌基因有激活和过量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在68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20例、腺样囊性癌24例、Warthin瘤24例)和20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PN在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中均较正常涎腺组织增高(P<0.05);在腺样囊性癌中较正常涎腺组织增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OPN在正常涎腺组织和腺样囊性癌中有弱表达,在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中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人正常涎腺组织和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人66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及42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组织中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表达的差异。结果:MMP-2在人正常涎腺组织,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46.67%、85.71%;MT1-MMP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9.09%、53.33%、78.57%;TIMP-2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1%、44.44%、59.52%;EMMPRIN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4%、48.89%、83.33%。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人正常涎腺组织,且MMP-2、MT1-MMP及EMMPRIN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MT1-MMP、TIMP-2及EMMPRIN的表达与MMP-2的活化有关,且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有可能作为判断多形性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涎腺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2、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涎腺内镜对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诊治价值,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67例临床总结,腮腺肿物231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p16、p2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环氧化酶2(Cox-2)与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唾液腺恶性肿瘤(包括50例ACC、45例MEC)、10例多形性腺瘤及1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Cox-2和XIAP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x-2、XIAP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在多形性腺瘤和正常唾液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Cox-2、XIAP的表达与唾液腺恶性肿瘤组织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XIAP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可能在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启动子 P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SPA)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收集26例SPA 组织及瘤旁相对应的正常涎腺组织,10例涎腺恶性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除外)及10例正常涎腺组织,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 PCR(nMSP)检测 IGF-II 启动子 P3的甲基化状态。对其中10个样本(SPA 及正常组织3对,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2对)采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检测。结果:9例 SPA 中 IGF-II 启动子 P3呈低甲基化状态改变,其余为部分甲基化和甲基化。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恶性肿瘤组织未出现低甲基化改变。结论:IGF-II 启动子 P3低甲基化可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2的表达变化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9例普通型和14例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MMP-2、9及TIMP-1、2的阳性表达及细胞定位,分析其中酶原与活性酶的含量比例。结果 MMP-2及MMP-2/TIMP-1、MMP-2/TIMP-2的比值在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高于普通型,活性MMP-2、MMP-9酶原和活性酶在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普通型,涎腺良性肿瘤与普通型多形性腺瘤间、涎腺恶性肿瘤与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涎腺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与涎腺恶性肿瘤有相似的MMP-2、9和TIMP-1、2表达特征,而普通型多形性腺瘤中MMP-2、9和TIMP-1、2的表达与涎腺良性肿瘤相近。检测MMPs、TIMPs有助于判断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tch1、Notch3在唾液腺导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21例唾液腺导管癌患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tch1、Notch3在唾液腺导管癌中的表达,以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0例瘤旁正常腮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Notch1、Notch3在唾液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正常腮腺组织,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唾液腺导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面神经症状、肿瘤临床分期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无明显联系。结论:Notch1、Notch3可能与唾液腺导管癌的致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FGF表达及FGFR1基因突变与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 -PCR -SSCP法 ,对 14例多形性腺瘤、9例腺样囊性癌组织和 11例正常涎腺组织中bFGF表达及相应组织内FGFR1胞内段结构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 :bFGF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 ;FGFR1在 14例多形性腺瘤中 4例检出基因突变 ,9例腺样囊性癌组织中 2例检出突变 ,且发现突变基因位于FGFR1胞内段的近膜区及部分激酶I区。结论 :FGFR1细胞内段激酶活性区的突变可能造成bFGF /FGFR1信号传递异常 ,进而参与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li-2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salivary pleomorphic adenoma,SP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SPA组织中Gli-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Gli-2蛋白在60例SPA组织中高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21例(3...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pleomorphic adenoma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alivary gland epithelial tumor, it frequently contains "mesenchymal"-like components, including myxoid or chondroid tissues. We reported previously that chondroid tissue formation in pleomorphic adenoma was associated with overexpress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by neoplastic myoepithelial cells. BMPs belong to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beta superfamily, so we hypothesized that pleomorphic adenoma may express TGF-betas and that these molecules may regulate mesenchymal-like tissue formation. To evaluate this hypothesis, we immunohistochemically examined TGF-beta1, -beta2 and -beta3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in normal salivary glands and in 43 cas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TGF-beta1 expression in normal salivary glands or pleomorphic adenomas. Signals for TGF-beta2 in the normal salivary gland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tercalated ducts, while in pleomorphic adenomas they were observed in the inner ductal cells of the tubulo-glandular structures. Signals for TGF-beta3 in the normal salivary glands were observed in mucous cells, whereas in pleomorphic adenomas they were observed in the solid nests of neoplastic myoepithelial cells, in the portion showing squamous metaplasia, and in the inner ductal cells of tubulo-glandular structures. TGF-betas induce ectopic cartilage formation in vivo, but chondroid tissues in pleomorphic adenomas showed only weak TGF-beta3 expression. TGF-beta may be related to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ner ductal cells and the neoplastic myoepithelial cells. In conclusion, pleomorphic adenomas expressed TGF-beta2 and -beta3,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ner ductal cells and neoplastic myo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