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糖尿量异常(IGT)或者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探究.方法 将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接收治疗的24例DM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5例IGT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以及65例冠心病患者(C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和糖代谢紊乱不同,A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2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如.05).结论 与冠心病患者相比,DM或者IGT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较为复杂和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糖尿量异常(IGT)或者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探究。方法将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接收治疗的24例DM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5例IGT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以及65例冠心病患者(C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和糖代谢紊乱不同,A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2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冠心病患者相比,DM或者IGT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较为复杂和严重。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糖耐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1985 )和美国糖尿病学会 (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糖耐量正常 (NGT)〕组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 (IGT)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DM)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 (CAG)和口服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IGT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vs 35 .1% ,P <0 .0 5 )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vs 6 .5± 3.9,P <0 .0 5 )及钙化的程度 (6 .3± 3.6vs 3.9± 4 .1,P <0 .0 5 )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vs 13.1% ,P<0 .0 5 )。 (2 )冠心病合并IGT组与冠心病合并DM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3)血脂、胰岛素、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冠心病合并DM患者相似 ,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病人临床特点。方法:96例ACS患者根据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分为:糖尿病(DM)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2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32例)。所有病人检测血糖,血脂,心电图和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进行各组间相互比较。结果:DM组和IGT组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比NGT组高(P<0.05~<0.01),而。DM组的血糖水平比IGT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0.01)。DM组和IGT组的心电图缺血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比NGT 组重。P<0.01。结论:IGT组和DM组的血脂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和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较NGT组重。故对IGT 的老年病人应警惕冠心病病变。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糖代谢异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餐后2 h血糖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2例,取清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后将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比较4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58例(33.72%),IGT组56例(32.56%),IFG组10例(5.81%),NGT组48例(27.91%).前3组弥漫性病变率、合并血脂异常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率高,容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餐后2 h血糖测定可提高该类患者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51例非高血压患者及120例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异常者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将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双支、3支病变3组,并检测血尿酸水平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5.85%,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且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 <0.01或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尿酸升高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将114例老年男性CAD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糖尿病组(DM组)。分析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代谢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将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糖耐量结果显示,DM组和IGT组的FPG、P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5);血脂代谢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IGT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DM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IGT和NGT组(P0.05,P0.01);DM组和IGT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性患病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结论 IGT的老年男性CAD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更为严重、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不同糖调节受损者冠脉病变发生及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者210例,分为正常血糖组(NGT) 4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IFG) 36例,糖耐量受损组(IGT)92例(其中IGT1组44例2 h 血糖<10 mmol/L;IGT2组48例2h血糖≥10mmol/L),IFG+IGT组40例.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胰岛素、脂联素、C反应蛋白,并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IGT、IFG+IGT组冠心病患病率及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IFG及NGT(P<0.05);脂联素在IGT、IFG+IGT两组中显著低于IFG、NGT组(P<0.05),C反应蛋白在IGT、IFG+IGT两组显著升高(P<0.05);IGT2组较IGT1组Gensini显著升高、脂联素显著下降(P<0.05);Gensini与脂联素负相关,与C反应蛋白、HOMA-IR正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和HOMA-IR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低脂联素血症可更敏感地预测IGR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尤其在IGT组中,如餐后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冠状动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比较在不同血糖水平下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3组冠心病患者之间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随着血糖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逐渐降低,与单纯冠心病(CHD)组比较糖尿病(DM)组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与CHD组比较冠心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DM组3支病变较多见(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空腹血糖异常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较严重且病变支数以多支病变常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及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该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00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受损(IGT)组、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糖尿病(DM)组5组,均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dewald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口服75 g葡萄粉0.5和2 h后测血糖、血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30/△G30、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同时对5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LDL-C在5组中依次升高,HDL-C在5组中依次降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4组BMI、WHR、SBP、DBP、TG、TC、LDL-C、HDL-C与NGT组比较差异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SBP、DBP、TG、TC、LDL-C、HDL-C与IFG组比较差别显著.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的FPG 0.5、1 h、空腹血胰岛素(Fins)、0.5 hINS、ISI、△I30/△G30与NGT组比较差别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PBG2h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两组2 hINS水平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两组MBCI差别不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NGT组,IFG组与NGT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GT组、IFG/IGT组、DM组3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2支病变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别不显著.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从FPG异常、糖耐量异常到DM的发展过程.冠心病合并IGT、IFG/IGT、DM时较合并NGT和IFG者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冠脉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60例,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即至少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20例(69.6%)。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DM组),冠心病非合并糖尿病组(NDM组)。比较两组血脂、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冠脉病变程度Ⅲ度、Ⅳ度者较NDM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TC、TG、LDL-C较无合并糖尿病组明显升高,且冠脉硬化病变范围更广,病变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该院通过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合并组(n=30)和未合并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情况,并分析血糖值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影响。根据合并组患者入院第2天的空腹血糖值(FPG)分为两个亚组,即血糖控制理想组血糖控制不理想组简称不理想组,并比较两组CAG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TC(5.57±1.12)mmol/L、TG(2.30±0.58)mmol/L、LDL-C(3.02±0.86)mmol/L水平高于未合并组,而HDL-C(0.92±0.25)mmol/L水平低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1、3.299、2.052、4.182,P0.05)。合并组三支病变血管数占比46.67%、冠脉狭窄度75%占比66.67%、弥漫性血管病变患者占比33.33%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7、5.333、4.188,P0.05)。血糖控制理想组三支血管病变数占比14.29%、冠脉狭窄度75%占比42.86%均低于不理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4.739,P0.05)。结论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可能加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容易导致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DM组)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的冠状动脉在狭窄分布、严重程度、狭窄支数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 资料来源于1999年至2003年间,因心前区不适或拟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患者252例.根据1997年WHO修订的DM诊断标准,检测入院后前3d空腹血糖(FBS)、餐后2小时血糖(PBS)和糖化血红蛋白.FBS≥7.0 mmol/L或(和)PBS≥11.1 mmol/L的患者57例(22.6%)归为DM组,FBS<7.0mmol/L且PBS<11.0 mmol/L的患者195例归为非DM组,检测血脂、血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射血分数等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及病变血管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DM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率33.2%,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比非DM组患者有更高的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P<O.05),DM组合并心衰的比例高于非DM组(15.3%,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DM组高于非DM组(P<0.05). 结论 DM组的患者多支病变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DM组,DM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是CHD的独立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 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BUN、Cr。冠脉病变程度应用 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 AHA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 vs 35 .1% ,P <0 .0 5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 vs 6 .5± 3.9,P<0 .0 5 )及钙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6 .1vs 3.9± 4 .1,P <0 .0 5 )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 vs 13.1% ,P <0 .0 5 )。 (2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3)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似 ,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为发生冠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根据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对133例冠心病(CHD)患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CHD+DM)组65例,单纯CHD组68例,13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CHD+DM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CHD组(75.4%与38.2%,P<0.05);冠状动脉狭窄(8.6±3.8与6.5±3.9,P<0.05)及钙化程度(6.6±6.1与3.9±4.1,P<0.05)高于CHD组;冠状动脉远端病变发生率高于CHD组(41.2%与13.1%,P<0.05);血脂、胰岛素、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正相关(P<0.001). 结论老年CHD+DM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提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与冠脉病变关系.方法 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间高教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按冠心病中医证型将120例患者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6组,比较各组间hsCRP、Hcy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的hsCRP、Hcy水平,以及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的hsCRP、Hcy水平.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及寒凝心脉hsCRP、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其中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P<0.05);冠脉三支病变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5);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三支病变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完全闭塞组hsCRP、Hcy水平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P<0.05);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两组在hsCRP、Hcy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cy、hsCRP水平可能提示其冠脉病变程度,中医证型及其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提示炎症因子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辩证尤其是辩虚实及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糖耐量异常(IGT)时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40例ACS患者分为3组,单纯ACS组,ACS合并T2DM组,AGT组,并以1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血清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结果:ACS合并T2DM组、合并IGT组、单纯ACS组的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均<0.01),且合并T2DM组的APN水平也明显低于单纯ACS组(P<0.01),合并T2DM组与合并IGT组间APN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合并IGT组与单纯ACS组间亦无明显差异;校正FBG、FINS和IR后,APN与LDL-C负相关(γ=-0.322,P<0.05),与HDL-C正相关(γ=0.330,P<0.05),校正TG、HDL-C、LDL-C后,APN与FBG、FINS、IR负相关(γ分别为-0.270,-0.238,-0.257,P均<0.05).结论:APN与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特点和心功能变化。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19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DM组),非糖尿病患者258例(非DM组),采用积分法评估两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和范围,利用心脏超声法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射血分数。结果DM组Gensini积分和范围积分明显高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DM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而DM组三支病变明显增多。DM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非DM组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和空腹血糖和LDL-C/HDL比值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和严重,且伴有心功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LDL-C/HDL比值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10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FP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空腹血糖(NFG)组60例,FPG<5.6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6例,FPG5.6~7.0mmol/L;糖尿病(DM)组30例,FPG>7.0mmol/L.测量血压和FPG、血脂、肌酐等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1)三组间年龄、冠心病病程、TC、TG、肌酐无统计学差异.自NFG、IFG到DM组,LDL-C逐渐上升,而HDL-C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FPG水平上升,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和弥漫性病变比例增高,T2DM冠心病组发生3支病变较多(P<0.05),发生率为40%.结论 随着FPG上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FPG水平升高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